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2020-12-05 高校網大秀

在哈佛接受冰桶挑戰的謝曉亮

哈佛大學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

哈佛大學是世界第一高校,能在哈佛大學被聘為終身教授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夢想,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199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界最高獎獲得者、是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匯聚人才的北京大學

中國的哈佛就是北京大學

中國重理工輕文科的背景下,似乎有一種錯覺是清華大學已經超越了北京大學,其實北京大學的理科是中國高校中最強的學科,而理科則是所有工科應用的基礎學科,北京大學雖然在國家科技獎數量上落後於清華大學,但是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重大科研突破上遠超於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偏重於工科的應用領域,而基礎學科北京大學則是中國高校中的翹楚,截止2016年曆屆傑青評選數量中,北京大學傑青數量218名高居榜首,每年全國傑青的評選一般不超過200名,而在2017年北京大學以17人入選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再次打破了由北京大學在2012年創造的16人入選的全國紀錄。2017年北京大學共有239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總數繼續位列全國榜首。

生命科學領域中國學者強勢

謝曉亮的回歸讓北京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趕超清華

清華大學在施一公的回歸下,已經把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建成全球最頂尖的科研實驗室,和施一公齊名的北京大學饒毅和施一公同時回國,未來加上謝曉亮的回歸,未來北京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將趕超清華大學,圖片中是2011年6月,BIOPIC召開首屆國際學術評審會,BIOPIC的各位研究員與評審委員會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饒毅、Stephen Quake、David Bensimon、Tom Maniatis、莊小威、施一公;後排左起:孫育傑、趙新生、蘇曉東、謝曉亮、黃巖誼、湯富酬,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中國學者逐步佔據世界科研舞臺的半壁江山,謝曉亮的實驗室主要有三方面的貢獻:「第一是基礎研究:在單分子水平上理解酶的動力學反應及定量描述細胞內基因表達和控制;第二是技術發明:DNA測序新方法和快速靈敏的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在醫學檢測上有重要應用;第三是培養了人才:謝曉亮的研究組已經培養了20多位博士生和50多位博士後,他們或者在美國大學當教授,或者投身高科技產業,其中有些人可能成為未來科學技術上的領軍人物。」從北京大學的本科生到留學美國的博士生,從美國國家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到哈佛大學的講席教授,2018年7月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回歸起點的謝曉亮將大大帶動海外知名教授的回國熱潮,這些華裔教授的全職回歸,也證明了中國社會和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

相關焦點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北京大學120周年的華誕 2018年謝曉亮的回歸讓北大120周年變得意義非凡2018年7月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哈佛教授謝曉亮為什麼突然回國了?
    2018年7月,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是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是什麼原因吸引謝曉亮教授回國呢?;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謝曉亮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大陸學者獲得哈佛大學冠名講席教授的第一人。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就是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榮獲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謝曉亮。或許很多人會說,又是國外的科學家。然而,謝曉亮卻與其他出國的科學家不太一樣,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新技術。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並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小學與中學階段,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
  • 56歲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母校北大任教
    2018年7月1日起,56歲的謝曉亮將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京大學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此時,距離他第一次離開北大已33年。1985年,23歲的謝曉亮在北大本科畢業做了一年碩士研究生後,離開北大奔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 心繫祖國,這位科學家曾任哈佛終身教授,如今毅然回國發展!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這樣一位心繫祖國的華人科學家,他是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擁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多個頭銜,並且是哈佛大學聘請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他就是謝曉亮。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他身上擁有諸多頭銜: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行業專家;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人實現了這個成就;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57歲謝曉亮接替饒毅任北大理學部主任,去年正式全職回國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柴真,理學部原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謝曉亮,以及理學部、理學部各院系、學科建設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出席聘任儀式。北京大學理學部成立於1999年,現由數學科學、物理學、化學與分子工程、生命科學、城市與環境、地球與空間科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建築與景觀設計等8個學院組成。謝曉亮此番接替的是北京大學生物學講席教授、神經生物學家饒毅。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他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留洋深造是許多科學家提升自己的方式,前有錢學森歸國,現又一位科學家謝曉亮回國。他不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更是被譽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但是幸運的是,在他高中時期,高考恢復,他最終順利參加了高考,並且最終如願以償進入了北京大學的化學系學習。 在北京大學,謝曉亮度過了自己美好又充實的四年大學時光。北京大學是他的母校,更是父母工作了幾十年的工作崗位。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37歲的他,先是被哈佛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為何棄美回國,為何苦心抗疫?一切答案,在謝曉亮說過的話裡:「我希望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科學中國,再通過科學的進步,造福整個人類社會。」
  • 北大饒毅:謝曉亮的回歸是北京大學理科改革和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
    謝曉亮全職回國前就代表北大出席活動 未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時,北大就開始努力爭取謝曉亮回國發展近日,北京大學饒毅在《知識分子》發表一篇《北大的理科改革》社論文章,其中總結了北京大學20年理科的發展歷程,還披露了最近引爆中國科研圈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的細節,謝曉亮是改革開放後大陸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化學家,最初爭取謝曉亮回國的時候,他還沒有當選美國院士,北京大學只是看中了他的學術水平高,年富力強,而且作為從北大附小、附中和北大化學院畢業的學子,謝曉亮工作認真負責,潛力巨大,所以北大多年來多個學院,多個職能部門,幾任領導都在堅持不懈地爭取他,凸顯了北京大學任人唯能,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專訪謝曉亮: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這裡的研究機會比哈佛更好
    謝曉亮「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談及去年的全職回國,謝曉亮如是表示。他在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撰寫的紀念文章中提到,北大是他的人生啟蒙之地,也是他的科研回歸之地。而正式回歸這一刻,距離他第一次離開北大已經33年。
  • 留學33載,擁有四頂院士桂冠,北大校友任母校理學部主任
    ,對謝曉亮出任理學部主任表示歡迎,希望他在新的平臺上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85年出國留學。30多年後,2018年7月,謝曉亮放棄了在美的優渥科研條件,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 謝曉亮曾接受澎湃新聞專訪,「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談及去年的全職回國,謝曉亮如是表示。 他在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撰寫的紀念文章中提到,北大是他的人生啟蒙之地,也是他的科研回歸之地。
  • 謝曉亮接替饒毅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謝曉亮在聘任儀式上發言。|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11 月 11 日,北京大學新聞網對外發布新聞,宣布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為理學部主任,任期三年。北京大學生物學講席教授、神經生物學家饒毅不再擔任理學部主任職務。
  • 北大學霸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拒絕高官厚祿回國效力
    北大天才學霸的人生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當中,是個名副其實的、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在那個年代,讀書識字的都寥寥無幾,而他的父母在學習上為謝曉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謝曉亮儘自己所能,小學和初中謝曉亮都在北京大學的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當中讀書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回到北大
    此次參會還有一位科學家甚是引人關注,他被人稱為「四院士」,此人就是57歲的謝曉亮。謝曉亮是誰?他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他在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和單細胞基因組學方面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