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20-12-06 北京大學新聞網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17年9月16日晚7點,上海復旦大學光華樓內星光璀璨,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顧問楊振寧、韓啟德悉數到場,與國內學術界各領域著名科學家一起共同見證了2017求是獎頒獎典禮。「求是大獎」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創設,該基金會由查濟民及其家族於1994年捐資2000萬美元設立。該獎項每年評選頒發一次,以獎勵科技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的華人科技人才,已累計獎勵了包括「兩彈元勳」和「神舟五號」功臣在內的若干傑出科學家和青年科技英才。

經2017年度「求是大獎」評審委員會和基金會顧問並執行委員會審定,決定授予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及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授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教授所領導的「水稻分子遺傳學團隊」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授予十位優秀青年科學家「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獲得者謝曉亮

謝曉亮,1984年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本科畢業,次年赴美國深造;1990年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獲得博士學位;1990-1992年在芝加哥大學繼續博士後研究;1992年受聘於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PNNL),成為1965年PNNL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謝曉亮被哈佛大學聘為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他是改革開放以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自2009年以來,謝曉亮一直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陸學者獲得哈佛大學冠名講席教授的第一人。

「求是傑出科學家」的頒獎詞寫道:「謝曉亮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他利用化學與物理手段在單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過程,成為單分子單細胞生物學的國際領軍人物。他富有創造力的研究工作以及在生物技術方面的革新改變了人們對很多生物學基本問題的研究方式。 謝曉亮在基礎研究方面和臨床醫學轉化方面尤其是「精準醫療」領域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8年謝曉亮團隊首次利用螢光顯微鏡實時觀察單個酶蛋白分子的催化循環過程,這項工作被學術界認為是單分子酶學的裡程碑。1999年謝曉亮團隊開發了相干拉曼顯微成像技術,這項創新性成就開闢了一個嶄新的領域。2006年謝曉亮團隊在活細胞中實時觀察到了單個蛋白分子的產生過程,對生物學中心法則實現了定量描述。2012年謝曉亮團隊在單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開發了一種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新技術(MALBAC)。在醫學領域中,MALBAC技術可以應用於試管嬰兒技術,篩查植入前的胚胎基因組,幫助那些攜帶單基因遺傳疾病基因的父母獲得健康的後代。

在謝曉亮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團隊、北京大學BIOPIC湯富酬團隊通力合作,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個「MALBAC嬰兒」誕生於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標誌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迄今為止,中國幾百個攜帶單基因遺傳病基因的家庭受益於MALBAC技術,成功避免了單基因遺傳性疾病的子代傳遞。

2008年起,謝曉亮兼職於北京大學,他和北京大學其他幾位教授一起於2010年在北京大學創辦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技術驅動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2016年北京市支持謝曉亮組建了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以促進基因組學領域精準醫學的發展。

謝曉亮表示,在北京大學不僅能夠有機會開展世界領先的基礎科學研究,更加幸運的是能夠有機會快速推動前沿技術向臨床醫學的轉化應用,為國內外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正如求是基金會頒獎材料裡描述的那樣,謝曉亮多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勇於突破學科界限,從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學,再到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及臨床醫學,無畏探索,不斷創新,堪稱華人科學家典範。

編輯:江南


相關焦點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人民網上海9月17日電 (記者姜泓冰) 9月16日晚,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雲集在復旦大學舉辦的「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研究湍流的流體力學家陳十一和應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使幾百名新生兒免除遺傳疾病困擾的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陳十一、謝曉亮獲傑出科學家獎
    原標題: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左)和「衛星之父」孫家棟(右)為陳十一(中)頒獎。澎湃新聞記者周航圖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
  • 繼科學探索獎後,北京大學黃芊芊再獲2020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1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科學網—張守晟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七人獲集體獎
    楊振寧、姚期智為「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傑出科學成就集體獎」頒獎。宋雷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周光召主持頒發香港求是科學基金會「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傑出科學成就集體獎」。張守晟教授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方忠、戴希、張海軍、薛其坤、陳曦、賈金峰和馬旭村獲「求是傑出科學家集體獎」。
  • 中國科大林毅恆教授、何玉明研究員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2018年通過海外人才項目引進回國和加入中國科大,現任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工作主要圍繞離子阱量子信息處理研究,致力於開發新方法和開展基礎量子信息研究。我們在單種類和複合種類離子體系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演示了多種量子門調控方法,新型的雷射調控實現量子糾纏,演示多離子間的協同冷卻,跟環境耦合的開放量子體系產生非經典量子態,以及定量演示含有分子的量子糾纏。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在哈佛接受冰桶挑戰的謝曉亮 哈佛大學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是世界第一高校,能在哈佛大學被聘為終身教授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夢想,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界最高獎獲得者、是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揭曉!12位學者獲獎
    來源:求是科技基金會、軟科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 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通往精準醫學之路
    謝曉亮在很多人眼裡是當之無愧的「大牛」,身為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他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貢獻卓著,還通過醫學技術的創新發明造福了眾多家庭,推動了我國精準醫學的發展進程。去年,謝曉亮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謝曉亮1999年被聘為 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系 終身教授,是該校僅有的兩位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之一。他是北大 長江講座教授。2001年9月7日下午,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化學學院院長 林建華向謝曉亮頒發 客座教授聘書。
  • 科學網—謝曉亮獲美國生物物理協會Founders獎
  • 北京大學李曉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華裔科學家謝曉亮沈志勳獲2009年度勞倫斯獎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與謝曉亮教授在頒獎典禮上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許晨陽獲科爾代數獎!
    年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2018年秋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20年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曾獲2013年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6年ICTP拉馬努金獎、2017/2018龐加萊講座教席、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計算機獎」以及2019年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2018年8月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題為「Interaction between singularity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加入「北京大學」,他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就是科學家謝曉亮。北京人謝曉亮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這樣的家庭環境本身對他就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父母的一言一行更對他產生了積極影響。並在北京大學幼兒園、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出色地完成了小學和初中的學業。
  • 【海歸人才創新創業風採錄】謝曉亮:通往精準醫學之路
    謝曉亮在很多人眼裡是當之無愧的「大牛」,身為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他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貢獻卓著,還通過醫學技術的創新發明造福了眾多家庭,推動了我國精準醫學的發展進程。去年,謝曉亮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科學網—專訪:謝曉亮的科學人生
    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講席教授。2011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並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小學與中學階段,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
  • 全國三八紅旗手胡海嵐,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得者李瑩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2019年獲第12屆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神經科學國際獎。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評獎委員會在推薦理由中寫道:「胡海嵐教授在情感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令人讚嘆的出色成果。
  • 北京大學校友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學習,2002年、2004年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2018年秋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20年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
  • 清華大學朱邦芬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