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謝曉亮獲美國生物物理協會Founders獎

2020-12-05 科學網
謝曉亮獲美國生物物理協會Founders獎
為首位獲此榮譽的華人科學家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Mallinckrodt講席教授謝曉亮,在美國聖地牙哥召開的第56屆美國生物物理年會上接受了該協會2012年Founders獎,並應邀做了題為「Life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Imaging and Sequencing of Single Cells」的報告。

 

美國生物物理學會在頒獎辭中說,該獎是為了表彰謝曉亮教授在單分子水平上對生物系統的研究工作,以及對非線性振動顯微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美國生物物理學會成立於1956年,目前在美國和全世界擁有9000餘名會員,遍布高校、實驗室、政府部門和高科技產業。Founders獎最早創建於1986年,當時稱為Elisabeth Roberts Cole獎,2000年重新命名為Founders獎,截至2012年共有27位著名生物物理學家獲獎,謝曉亮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科學家。

 

相關焦點

  • 謝曉亮獲得美國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新聞—科學網
    2015年的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日前揭曉,由我中心(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教授與史丹福大學教授
  • 科學網—專訪:謝曉亮的科學人生
    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講席教授。2011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美國還給他最重量級的生物醫學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他是該獎的第一位華人獲獎者。2006年當選生物物理學會會士 (fellow)2008年當選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09年獲得 美國能源部 勞倫斯獎2010年當選中國化學學會榮譽會士(
  • 華裔科學家謝曉亮沈志勳獲2009年度勞倫斯獎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與謝曉亮教授在頒獎典禮上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此前,謝曉亮曾於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以及美國國家醫學院(IOM)三院組成,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代表了這三個領域的最高榮譽。此前華人學者錢煦是唯一一位華人三院院士。謝曉亮此次成為美國「兩院院士」,在華人學者中亦屬少有。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人民網上海9月17日電 (記者姜泓冰) 9月16日晚,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雲集在復旦大學舉辦的「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研究湍流的流體力學家陳十一和應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使幾百名新生兒免除遺傳疾病困擾的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陳十一、謝曉亮獲傑出科學家獎
    原標題: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左)和「衛星之父」孫家棟(右)為陳十一(中)頒獎。澎湃新聞記者周航圖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
  • 謝曉亮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述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
    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謝曉亮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單分子水平上的生命:從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到單分子基因組學」的學術報告,他回顧並展望了他在單分子基因組學上的基礎研究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探索之路。報告會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主持。
  • 美國物理協會獎-瑪麗亞·戈珀特-梅耶獎,紀念這位科學家。
    女性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是核物理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發展了解釋原子核結構的數學模型,她還在二戰期間參與了曼哈頓計劃,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二位女性。美國物理協會獎設立瑪麗亞·戈珀特-梅耶獎,紀念這位科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出生於德意志帝國統治下的普魯士王國西裡西亞省的卡託維茲1910年,由於其父弗裡德裡希被任命為哥廷根大學的兒科教授而舉家遷往哥廷根居住,格佩特-梅耶是她父親的家族中的第七代教授。
  • 北大學霸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拒絕高官厚祿回國效力
    他是一名偉大的生物物理化學家科學家,在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具有多重身份的著名學者,他同時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職稱、中國科學院的職稱以及美國藝術院院士的職稱;他是令人敬佩的開拓者,在生物學領域的單分子生物領域、在單細胞基因組都有巨大的研究和發現……
  • 兩次獲諾獎8倍獎金的科學大獎後回國,他的成功是一個選擇的傳奇
    兩次獲8倍諾獎獎金的科技大獎一年一度諾獎頒獎周結束,今年中國沒有獲獎,但是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氣餒。諾獎其實只是眾多科技科學獎勵的其中一個,而且諾獎也並非獎金最高。美國就有一個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先鋒獎,這個獎項的單人獎金達到單人獲得諾獎獎金的8倍。諾獎自然科學獎金一般是3人均分,每人216萬人民幣,也就是大約30萬美金。而美國國立衛生院先鋒獎則是連續5年,每年50萬美金,共250萬美金。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199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界最高獎獲得者、是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謝曉亮:希望中和抗體療法能成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良方
    論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出席。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都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北大教授謝曉亮:尋找新冠抗體特效藥—新聞—科學網
    在日前舉辦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介紹了科學家們通過單細胞基因組學技術尋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進程。 眾所周知,此次疫情中,康復期血漿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但康復期血漿本身是稀缺資源,且因成分複雜而存在一定風險。
  • 2012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新聞—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擁有四頂院士桂冠,是生物物理化學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軍人物;推動了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和新型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也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以及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開拓了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並且成為了首位獲得美國生物醫學最高類獎項——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華人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張益唐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新聞—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 陳創天院士獲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5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榮獲2013年度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的Laudise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的國際晶體生長協會首個最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