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謝曉亮沈志勳獲2009年度勞倫斯獎

2020-12-06 科學網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與謝曉亮教授在頒獎典禮上

 

美國能源部日前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向六位傑出的美國科學家頒發了2009年度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獎。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

謝曉亮

,材料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

沈志勳

獲獎,在此之前,華裔科學家只有丁肇中(1975年)、李遠哲(1981年)和劉錦川(1988年)獲得過勞倫斯獎。

 

美國能源部在給謝曉亮的頒獎詞中說,該獎是為了鼓勵謝曉亮教授在非線性拉曼顯微學以及高靈敏度分子振動成像領域的創新研究,在創立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領域中的領導地位,以及他在酶反應動力學和活細胞基因表達領域中的傑出工作。

 

在給沈志勳的頒獎詞中說,該獎是為了獎勵沈志勳教授在高解析度角分辨光電效應領域的創新性發現和開創性應用,這些發現和應用大大促進了對強關聯電子系統包括高溫超導以及其他複合氧化物的理解。

 

其他四位獲獎者分別是:環境科學家Joan F. Brennecke,核技術專家William Dorland,核物理學家Omar Hurricane以及高能物理學家Wim Leemans。生命科學領域今年空缺。

 

在頒獎典禮上,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向獲獎者頒發了由他親筆籤名的獲獎證書、一枚繪有勞倫斯頭像的金質獎章以及五萬美元獎金。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陳十一、謝曉亮獲傑出科學家獎
    原標題: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  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左)和「衛星之父」孫家棟(右)為陳十一(中)頒獎。澎湃新聞記者周航圖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人民網上海9月17日電 (記者姜泓冰) 9月16日晚,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雲集在復旦大學舉辦的「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研究湍流的流體力學家陳十一和應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使幾百名新生兒免除遺傳疾病困擾的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科學網—專訪:謝曉亮的科學人生
    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講席教授。2011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 中科大校友崔屹獲美能源部勞倫斯獎
    近日,2020年度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獎(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揭曉,共8位傑出科學家獲獎,其中一位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12校友-崔屹教授,以表彰其在能源科學和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是第三位華人獲得該獎項,前兩位為楊培東和柏梅。
  • 科學網—謝曉亮獲美國生物物理協會Founders獎
  • 華裔科學家蒲慕明獲格魯伯神經科學獎
    美國格魯伯基金會7日宣布,華裔科學家c成為2016年度格魯伯神經科學獎獲得者,他將在今年11月美國神經學學會年度會議期間領受獎章、獲獎證書和
  • 著名華裔天文學家徐遐生獲2009年度邵逸夫天文獎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10月7日晚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年度的頒獎典禮,5名來自英美重要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獎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徐遐生獲頒本年度天文學獎,他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美國還給他最重量級的生物醫學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他是該獎的第一位華人獲獎者。而這個獎項,被稱為準諾貝爾獲獎者的「敲門磚」,因為大部分獲得過該獎的科學家,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2006年當選生物物理學會會士 (fellow)2008年當選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09年獲得 美國能源部 勞倫斯獎2010年當選中國化學學會榮譽會士(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在哈佛接受冰桶挑戰的謝曉亮 哈佛大學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是世界第一高校,能在哈佛大學被聘為終身教授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夢想,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90~1991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8年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工作。
  • 英美科學家分享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將分享今年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金。  高錕193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6-28 22:28 來源:澎湃新聞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李政道: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大家還是很熟悉的。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植物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此前已連續空缺2年),即為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所聯合申報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路甬祥發來賀信,祝賀「《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成果獲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並希望植物所「認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提升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主線,以解決關係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問題為著力點,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無愧於國家
  • 五名華裔入圍美國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8日,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和布拉瓦尼克家族基金會(The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公布2020年度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Blavatnik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的...
    記者 | 田思奇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6日中午,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與黑洞相關的研究成果。這是在2019年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續第二年頒給天文學領域。諾貝爾獎官網稱,本年度的獎項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 沈志勳的美國院士含金量有多高? 僅次於諾貝爾獎
    全美溫州博士協會最年長博士林多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沈志勳  溫州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畢業於溫州二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的沈志勳赫然在列。但你是否知道,美國院士與中國院士有什麼不同?美國院士怎麼選出來的?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important}今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女性和年紀輕者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