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華裔入圍美國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8日,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和布拉瓦尼克家族基金會(The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公布2020年度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Blavatnik National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入圍名單,31名入圍者中有五名華裔;化學、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與工程三大領域都有華裔科學家入圍。

主辦方表示,2020年共有來自全美41個州、161個學術和研究機構提名的305名候選人,通過專業評審,最終31人入圍最終候選名單。

主辦方將在7月22日公布從31人中選出的生命科學、化學和物理科學與工程三個領域各一人的最終得獎者,每人可得25萬美元獎金;但因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及晚宴取消,將順延一年至2021年9月27日,兩屆頒獎典禮和晚宴屆時將一起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

2020年31名入圍者中,包括五名華裔,分別為入圍化學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董廣彬(Guangbin Dong),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閔瑋(Wei Min)和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授Joel Yuen-Zhou,入圍物理科學與工程獎的馬裡蘭大學帕克校區教授胡良兵(Liangbing Hu),以及入圍生命科學獎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Nieng Yan)。

布拉瓦尼克國家青年科學家獎是美國最重量級的青年科學家獎項之一,在2007年設立,表彰在全美頂尖高校及科研機構工作、42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

華裔科學家一直是該獎項常客,2017年還出現最終三名得獎者中兩人為華裔,包括獲得生命科學獎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和奪得化學獎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洪群超)

相關焦點

  •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6-28 22:28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女教授顏寧,遠走美國成為「院士」又曝新突破!
    中國有句老話「人怕出名豬怕壯」意思是人出了名招致麻煩,就像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而在中國這樣的現象更是尤為嚴重,中國民眾的八卦現象聞名世界,吃瓜群眾更是數不勝數,「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然目前中國的國民素質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依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見不得別人好,嫉妒別人取得的成就,得到的榮譽。
  • 中國美女科學家再獲世界級大獎,兩個字可以解釋當年出走美國原因
    30歲成為清華大學教授(2007年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40歲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42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這份履歷來看,絕對是天才級的。為什麼要說再,因為在此之前,顏寧曾獲得過不少世界級大獎,比如2005年獲得北美地區 「青年科學家獎
  • 美國科學院公布新一批院士名單,中科院曹曉風及五名華裔教授當選
    大數據文摘出品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在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電子期刊中有這樣一篇文章介紹曹曉風院士:在出國訪問、求學的多年間,經歷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和美國世貿大樓被襲擊等事件,曹曉風多次感受到國家榮譽和民族利益的真實含義,她清醒地意識到,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在美國做研究,無論學術觀點多麼相合,科研合作多麼默契,但是大家在討論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時候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來源:NHK;YIDFF 第一屆IM兩岸青年影展公布入圍名單 共50部作品入圍 10月3日,2020第一屆IM兩岸青年影展公布入圍名單,共有50部作品入圍短片主競賽單元。
  • 騰訊「科學探索獎」獎勵50名青年科學家,為留住人才做努力
    9月25日,騰訊公布了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科學家的名單,他們分別是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學科教授等,涵蓋了信息電子、物理學術、生命科學、能源環保、先進位造、天文和地學等9個領域。 據悉,「科學探索獎」是以自主申報的形式展開,本屆「科學探索獎」也首次向港澳開放申報,共有1200多名的科學家進行申報,最終選取了50位獲獎者,其中還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3名科學家。 「科學探索獎」不僅非常關注科學領域的建設,也對女性和年輕科學家有所側重,本屆獲獎者中,有5位女性,最年輕的青年科學家僅30歲。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崔琦: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是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美籍華人科學家。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華裔科學家榮獲澳洲「科學界奧斯卡」獎項!專注汙水「變廢為寶」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據澳媒《SBS》報導,華人青年學者王啟林博士今年獲得了被稱為澳大利亞「科學界奧斯卡」的尤裡卡獎。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Australian Museum Eureka Awards)本周二晚上公布了今年的17位獲獎者,雪梨科技大學(UTS)的環境科學家王啟林博士獲得了其中的「傑出青年研究員獎」(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 顏寧美國再度斬獲大獎,她會改換國籍嗎?
    說風涼話的,嘲諷顏寧徒有其名,拋棄了祖國,攀上了高枝;扼腕嘆息的,質問到底哪裡做得不夠,導致英才外流? 不過,我是不忍心批評顏寧的。 當年顏寧研究的「葡萄糖轉運體三維結構」意義重大,完全可以留在美國工作,然而她放棄了高薪,將最美好的十年留給了祖國,留給了清華,這已經做出了不小的犧牲。
  • 外媒:美國華裔科學家陶哲軒獲數學「突破獎」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美國華裔科學家陶哲軒是首屆數學「突破獎」的五位獲獎者之一。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導 到目前為止,數學領域內的重大成果一直處於科學世界其他重大發現的陰影之下,數學似乎是一隻醜小鴨,沒人願意給予它應得的承認。
  • 華裔作家遊朝凱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亞裔作家大放異彩
    當地時間11月18日,2020美國國家圖書獎揭曉最終結果。美籍華裔作家遊朝凱(Charles Yu)憑藉諷刺作品《唐人街內部》(Interior Chinatown)獲得了本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獎。《唐人街內部》《唐人街內部》對好萊塢和亞裔美國人的刻板印象進行了諷喻。
  • 龍巖這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其中,福建籍科學家徐集賢、史大林、陳興分別在能源環保、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7-10-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美國華裔科學家徐遐生榮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中國僑網消息: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邵逸夫獎基金會6月16日在香港公布2009年度邵逸夫獎名單,5名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和數學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而獲獎。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邵逸夫獎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等,16日在發布會上公布得獎名單。
  • 清華美女教授負氣出走美國?面對網友非議,顏寧淡然活出自我
    但是顏寧在面對這樣一個略顯浮躁的大環境之下,她依舊能沉得下心,去堅持自我,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在2000年畢業之後,選擇了繼續學習,在同學們大都開始工作的情況之下,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 美國正在為科學和科學家「設置」國界 針對華裔科學家進行審查
    美國正在為科學和科學家「設置」國界。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開除了三名華人科學家,其理由是位於馬裡蘭州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責三人可能「嚴重」違反了保密原則以及其涉華關係曝光。
  • 祖籍上海的華裔天才數學家:24歲成美國名校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有這麼一位華裔,他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31歲獲得了菲爾茲獎。這個傳奇的數學天才,名字叫陶哲軒。然而,菲爾茲獎於1936年首次頒發,截止2018年,世界上也只有60位數學家獲得。
  • 華裔科學家謝曉亮沈志勳獲2009年度勞倫斯獎
    美國能源部日前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向六位傑出的美國科學家頒發了2009年度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獎。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材料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沈志勳獲獎,在此之前,華裔科學家只有丁肇中(1975年)、李遠哲(1981年)和劉錦川(1988年)獲得過勞倫斯獎。
  • 三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名日本科學家和一名美籍日裔科學家。此前廣受外界關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裔教授楊培東和史丹福大學華裔教授張首晟無緣獲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兩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一名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三人在新型節能環保光源高亮度藍光LED研究方面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