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華裔科學家榮獲澳洲「科學界奧斯卡」獎項!專注汙水「變廢為寶」

2020-11-28 華輿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據澳媒《SBS》報導,華人青年學者王啟林博士今年獲得了被稱為澳大利亞「科學界奧斯卡」的尤裡卡獎。

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Australian Museum Eureka Awards)本周二晚上公布了今年的17位獲獎者,雪梨科技大學(UTS)的環境科學家王啟林博士獲得了其中的「傑出青年研究員獎」(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汙水處理實際上佔城市能源消耗的10%至25%,」他說:「與目前可利用量相比,我們可將回收的能量增加五倍以上。」

王啟林博士研發出一種環保的「閉環」技術,將昂貴、耗能的汙水處理廠轉變為能源生產者。

他發現,處理汙水時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游離氨(free ammonia)可用於改善汙水處理過程,增加可以用來轉化作能源的有機物數量。

這種汙水處理技術可以提煉出汙水中的甲烷,再讓其重新投入使用來處理汙水,或者提煉出天然氣。他說:「這些能量可以用來運行汙水處理廠,如果我們還有多餘的能量,則可將這些能量輸入電網。」

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正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商業化,可以為澳大利亞乃至全世界提供重要的能源、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由於疫情限制措施,今年的尤裡卡獎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這也是該獎項成立30年來首次以線上的方式舉行頒獎典禮。

王啟林博士表示,雖然有些遺憾不能親自參加頒獎典禮,但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時依然很開心。

他說:「這個獎不會提前告知你結果,只有開獎時才會得知結果。所以當時得知自己獲獎時,感到非常開心。」

王啟林博士在去年就曾入圍尤裡卡科學獎。今年獲獎後,他也希望對提供資助的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ARC)以及提名人、推薦人和自己所在的團隊成員表示感謝。

尤裡卡獎中的「傑出青年研究員獎」表彰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澳大利亞青年科學家,獲獎者在提名時需在35歲及以下,或在博士畢業的五年之內。

王啟林博士希望對有望致力於學術研究的留學生以及在澳工作的華人青年學者說,做學術研究「一定要堅持」。

他說:「在做實驗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得到一些很不理想的結果,但這些不理想的結果可能也是一個新發現的開始。」

當遇到不太理想的結果時,大家不要灰心。進一步挖掘這些結果,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更令人興奮的發現。

他說:「歸根到底,我感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堅持,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放棄。」

另一華人科學家、雪梨大學的陶大程教授獲也在今年獲得「數據科學卓越獎」。他的演算法研究,加強了深度學習理論和科技,有助改善無人駕駛汽車偵測路面物件等。(原標題:厲害了!華裔科學家榮獲澳洲「科學界奧斯卡」獎項!專注汙水「變廢為寶」!)

相關焦點

  • 汙水轉能量,華人科學家在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中大放光彩
    每個城市的汙水處理要消耗多少能源?你知道嗎?今年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獲獎者之一,雪梨科技大學的王啟林博士說,汙水處理目前實際上佔城市能源消耗的10%到25%。「奧斯卡」獎?- Australia Museum Eureka Prizes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已有30年歷史,是澳洲最全面的國家級科學獎項
  • 中國科學家研究便便,結果榮獲澳洲「科學奧斯卡」!
    中國科學家獲得澳洲「科學奧斯卡」今年的「科學奧斯卡」頒給了一位在澳華人,而他的課題也非常別出心裁:研究便便!今年年度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頒給了17名獲獎者,該獎項旨在表彰研究與創新,領導才能,科學參與和學校科學獲勝者之一的雪梨科技大學的環境工程師Qilin Wang說,從汙水中獲得的能量至少可能是目前的五倍。王博士說:「汙水處理實際上佔了市政能耗的10%至25%。」
  • 汙水轉換可用能源增 5 倍 華裔科學家王啟林獲澳洲尤裡卡獎
    汙水轉換可用能源增 5 倍華裔科學家王啟林獲澳洲尤裡卡獎澳洲博物館尤裡卡獎(Australian Museum Eureka Awards)讚揚在創新、領導才能、科學參與等領域出色的人士或計劃,而今年就有 17 名獲獎者,其中一位得獎者王啟林表示
  • 憑一句話段子榮獲最佳笑話獎 這位華裔小哥厲害了
    憑一句話段子榮獲最佳笑話獎 這位華裔小哥厲害了2017-08-24 08:23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大淑責任編輯:huangshumin 一年一度的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有一個特殊的獎項——最佳笑話獎(Dave’s Funniest Joke
  •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北京時間9月2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理事會8月30日晚投票選出了本屆奧斯卡4位終身成就榮譽獎得主,華人巨星成龍榜上有名,而這也是他首次獲得奧斯卡獎!而這也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和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資深電影剪輯師安娜-寇茨(Anne V.
  • 「科學界奧斯卡」獎官宣;40%三級醫院研究者承認曾有學術不端
    important}「科學界奧斯卡」獎官宣;盧煜明,cpr.cuhk.edu.hk9月10日,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本次宣布的獎項還包括:新視野數學獎得主3名,新視野物理學獎得主9名,華裔數學家孫崧獲得此次的新視野數學獎。
  • 科學界「奧斯卡」獎公布結果: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等人獲獎
    今年,突破獎總共將1875萬美元用於支持致力於解釋最大和最基本的問題的科學家。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
  • 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 獎項揭曉時間公布
    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 獎項揭曉時間公布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 獎項揭曉時間公布隨著2014年諾貝爾獎公布時間的臨近,華裔科學家能否得獎開始被公眾關注。而目前,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張首晟、楊培東、鄧青雲、錢澤南四位華裔科學家成奪獎熱門人選。而與此前獲諾獎的華裔科學家不同的是,張首晟、楊培東是改革開放後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新一代,兩人成為今年諾獎熱門人選更令國人期待。楊培東和鄧青雲此前曾分別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講學。
  • 科學界的奧斯卡——突破獎公布得主,僅有一位中國人
    2021年突破獎(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得主於昨夜揭曉。其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憑藉其在產前基因測試方面的研究獲得生命科學獎。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300萬美元,包括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
  • 巴拿馬華裔女學生榮獲國際天文學比賽銅牌
    巴拿馬華裔女學生榮獲國際天文學比賽銅牌
  • 今年奧斯卡猛刮「中國風」
    四位華裔導演衝擊小金人---三湘...
    本屆奧斯卡的中國元素在奧斯卡提名中也大放異彩,由阿里巴巴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拿下五項提名,兩位頗具代表性的華裔導演則分別衝擊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動畫短片,他們分別是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摘下「金紅棉」的華裔導演劉冰執導的新作《滑板少年》,以及川妹子石之予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執導的《包寶寶》,而這兩部作品都有很大勝算將小金人收入囊中。
  • 25歲澳洲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欲撥動分子時鐘
    大膽假設欲撥動"分子時鐘"25歲博士後接受晨報專訪  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一名25歲的澳洲華裔青年學者最近大膽向科學界的傳統理論提出挑戰,認為測量不同物種起源時間的「分子時鐘」理論存在缺陷。此觀點提出後,隨即在科學界引起廣泛關注。
  • 澳洲華裔23歲女研究生 首次繪製大氣等離子管結構圖
    雪梨大學一華裔女研究生首次使用射電望遠鏡確定大氣層中大型等離子管的形狀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地球磁場和來自太陽的能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會製造出大型等離子管,但無法確定它們的形狀。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一名華裔女研究生首次使用射電望遠鏡確定大氣層中大型等離子管的形狀。
  • 發明先進氣體處理技術 澳大利亞華裔科學家李剛獲工程院榮譽獎
    (資料圖)【澳洲網高嘉文8月17日編譯報導】澳洲華裔科學家李剛(Gang Li, 音譯)博士近日獲得2020年澳洲工程院的大衛和瓦萊麗·所羅門獎(David and Valerie Solomon Award), 他發明了一種氣體處理新技術,可以捕獲低濃度溫室氣體甲烷,並減少煤礦和天然氣生產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 厲害!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伴隨著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揭曉,許多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又重回大眾視線。對於咱們留學生來說,這個獎項還有一些特別的意義:通過仔細研究名單,我們可以了解各個大學的科研實力和優勢領域~那麼,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花落誰家?澳洲各個大學的學者又都獲得了哪些諾貝爾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膜拜對象 近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平湖學霸榮獲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銀獎
    這個獎項含金量有多重,記者真不是隨便說說。ICCM數學獎(原晨興數學獎)是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由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教授發起,於1998年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大會,此後每3年舉辦一次,已成為全球華人科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盛會。
  • 第十九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巴黎揭曉
    來自五洲四海、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5位女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華裔女科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鮑哲南代表北美洲折桂,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龍冉博士後則榮膺「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在世界的舞臺上,科學女性一次次用「她」的力量證明自我價值,用非凡的科研成就聚焦全球目光。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自然科學獎項——化學獎被揭曉,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nne Doudna)獲得了這一獎項,獲獎原因是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 這屆奧斯卡「來真的」
    最終《綠皮書》成功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等三個獎項,這也是馬赫沙拉·阿里的第二個最佳男配角獎,2017年,他曾憑藉《月光男孩》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該片宣布定檔3月1日內地上映,而且24日還很「大膽」地於奧斯卡頒獎禮前一天在全國舉行了大規模點映,記者在南京江寧金逸IMAX影城觀看時意外地發現上座率高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