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謝曉亮: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拒絕高官厚祿回國效力

2020-12-05 不見長安舊少年

他是一名偉大的生物物理化學家科學家,在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具有多重身份的著名學者,他同時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職稱、中國科學院的職稱以及美國藝術院院士的職稱;他是令人敬佩的開拓者,在生物學領域的單分子生物領域、在單細胞基因組都有巨大的研究和發現……

他的名字——謝曉亮,他用自己的努力,讓世人記住了這個樸實無華的名字,記住了他的國家——中國。他的諸番成就,讓人們紛紛稱讚他是「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學者」

北大天才學霸的人生

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當中,是個名副其實的、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在那個年代,讀書識字的都寥寥無幾,而他的父母在學習上為謝曉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謝曉亮儘自己所能小學和初中謝曉亮都在北京大學的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當中讀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80年,高考恢復的第三年,這一年,十八歲的謝曉亮參加高考,之前的學習雖然中斷,並且有很長一段時間無人教導,但謝曉亮天資聰穎,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中有許多藏書,就這樣,雖然沒有人叫道,但謝曉亮仍舊學了很多東西,在自學的過程中,謝曉亮更是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謝曉亮的高考成績十分優異,被北京大學化學系錄取,成為北大的一名學生。升入大學的謝曉亮是一個勤學好問的學生,在學好本專業課的同時,謝曉亮還經常到其他專業去「蹭課」,本著對理科各種專業的興趣,謝曉亮在北大的校園中,學到了不少「真材實料」。

正因如此,謝曉亮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認真跟著出色的導師對於自己喜歡的專業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謝曉亮非常努力,就連暑假,也經常到實驗室去做實驗,研究學術問題。

1985年,謝曉亮成功地通過考試,出國到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彼時,著名的研究化學動力學的約翰西蒙認為謝曉亮是個可造之才,主動將其收歸門下,悉心教導,而謝曉亮也沒有辜負約翰西蒙的栽培,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用心做實驗,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

1989年,博士畢業的謝曉亮再次得到高人賞識,跟隨著格雷厄姆·弗萊明繼續深入學習,攻讀博士後。格雷厄姆·弗萊明有自己的實驗室,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的高級教授,謝曉亮跟著他學習了更加高深的知識,對物理化學領域方面的研究也越發感興趣

1992年,已經獲得最高學歷的謝曉亮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仍舊在實驗室學習和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在普通人眼裡,是一堆複雜名詞的堆積,讀都讀不懂,更何談了解其具體內容了,但謝曉亮認為這些研究將會大大有益於人們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獲多項榮譽獎項仍虛心研究

自1992年起,謝曉亮便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一實驗室是美國非常高級的一所實驗室,而謝曉亮更是其中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而謝曉亮,在這所極其重要的實驗室,工作了七年之久,不僅在研究的領域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更學到了很多非常機密、重要的東西

1999年,即將進入新世紀,謝曉亮也迎來了新的工作,他的研究和能力被哈佛大學認可,被聘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而謝曉亮也是哈佛大學自改革開放以來所聘請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

這樣的名聲,任誰提起來都非常自豪,而謝曉亮對於這些並不在意,仍然潛心於自己的研究,僅2000年,謝曉亮便提交了六份申請,而這些申請無一例外全部被通過,並且被哈佛大學極力支持。

2009年,謝曉亮的研究獲得了美國生命醫學大獎,也就是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他是華人當中第一個獲得這一獎項,並且歷史上獲得過這一獎項的研究學者無一例外之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也因此,謝曉亮被稱為是「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可以說,謝曉亮在美國的學術生涯彷佛開了掛,從求學伊始,謝曉亮便得到了諸多名師的教導和引薦,在畢業之後,也是在美國的頂尖實驗室和院校就職,而謝曉亮雖然在美國得到了極高的待遇和優厚的學術研究的氛圍,但他一直心憂祖國。

放棄高位厚薪回國助力

兒行千裡母擔憂,如今學子求學在外,同樣關心祖國母親的發展。多年來謝曉亮在美國闖蕩、研究的同時,也一直關注著國內的研究。是的,儘管美國有著先進高超的研究條件、有著不少這一領域的大家前輩,但謝曉亮更希望能夠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謝曉亮,儘自己所能培養下一代的人才,同時,更希望自己能夠回歸祖國,他希望能夠將自己一生所學、所見、所聞,悉數教給祖國的花朵,祖國未來的希望。

在自己所帶的學生順利畢業之後,謝曉亮了卻了在美國的最後一樁心事,安心回到國家,為國家的科研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8年七月,謝曉亮終於回到祖國,在祖國母親的土地之上,謝曉亮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國內的科研走上更高的水平。幾番思索,謝曉亮決心回到北京大學任教,這個給他啟蒙、讓他成長的起點。

謝曉亮回到北京大學之後,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北京大學的各項研究都提出了意見和改進方案,並且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帶領莘莘學子進行科研。

直到今天,北京大學的實驗室裡經常能夠看到謝曉亮潛心研究的身影,看到謝曉亮用心教導學生的情境。謝曉亮早已名利雙收,更有光明的前途,卻安心回國任教,支援祖國的發展。在他的教導之後,祖國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也必將實現更好的發展!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加入「北京大學」,他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其實,除了老一輩科學家外,近些年,也經常會有一些科學家回國效力,比如我們熟悉的施一公、饒毅等。他不僅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同時還擁有諸多頭銜。他既是生物物理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又是舉世聞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他就是科學家謝曉亮。
  • 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回到北大
    活動主辦方邀請了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與會,這個科學家陣容很是強大,裡面有44位是諾貝爾獎得主。此次參會還有一位科學家甚是引人關注,他被人稱為「四院士」,此人就是57歲的謝曉亮。謝曉亮是誰?他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
  • 這位頂尖科學家正式回國,美國攔都攔不住!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這位科學家名叫謝曉亮。是一名剛回國不久的科學家。他不僅身背多種專業頭銜,而且謝曉亮還有個最突出的頭銜「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下面我們就來講述這位科學家傳奇的人生。 童年:天賦與緣分
  • 作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毅然回國,為祖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作為世界著名的單分子生物學、單細胞基因組學以及無標記光學成像的奠基者和先驅,謝曉亮被稱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謝曉亮從北大畢業後選擇了出國留學,並加入了美國籍。三十多年轉瞬即逝,謝曉亮忽然表示想要回到中國發展,這顆想要為國奉獻的一寸赤心在帶來感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非議。然而,一句「無論我的國籍是什麼,我的心一直在中國」就足以證明謝曉亮一直將祖國銘記於心。
  •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北京丹序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完成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升級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他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留洋深造是許多科學家提升自己的方式,前有錢學森歸國,現又一位科學家謝曉亮回國。他不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更是被譽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在受到了外界的肯定之後,他心中湧現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想要儘快回國。雖然在美國漫長的學習和科研生涯讓他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但是心中想要回歸故土的願望卻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 美國4000萬美元留不住的科學家,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回歸北大
    巨額難留一顆報國心2018年7月曾是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此消息一出轟動了科學界,作為一個領域的開拓者,他絕對是由有著極其重要的分量,他曾被稱讚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國內的人民也不明白這位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的教授所為什麼?
  • 背後這個棄美回國,離諾貝爾最近的男人,到底有多牛?
    而這個獎項,  被稱為準諾貝爾獲獎者的「敲門磚」,  因為大部分獲得過該獎的科學家,  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因此謝曉亮也被譽為:  「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有人問謝曉亮,  在哈佛和北大之間來回不辭勞苦奔波,  動力何在?  謝曉亮的回答簡單卻有力:  「我想為國家和北大做一些事情。」
  • 川普做的好事:逼著一大批中國籍科學家,組團回國效力
    事實上,最近這幾年,類似於朱松純這樣的科學家回國,已經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情了,比如唯一獲得「圖靈獎」(「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還有鄧巍巍放棄了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教職,拖家帶口去南方科技大學任教;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拋下一句「無論國籍,我心向祖國」,回到北大,投身科研。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如今,他突然回國又引發了很大爭議。此人就是36歲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謝曉亮。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加入美國國籍之後為何突然回國?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謝曉亮出生於1962年的北京,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知名教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謝曉亮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數學和化學天賦,被稱為「神童」。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樣一位學者,名叫謝曉亮,他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對此異議,謝曉亮的回覆非常簡短:「無論國籍,我心向祖國」。為何回國之後的謝曉亮選擇了北大呢?其實,他與北大可謂是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謝曉亮一路在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度過自己的中小學生涯。因為父母都是化學系教師,受此影響,在高考志願選擇上,他也選擇了北大化學系,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進入北大學習。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因此謝曉亮也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在2016年,謝曉亮萌生了回國發展的想法。為何棄美回國,為何苦心抗疫?一切答案,在謝曉亮說過的話裡:「我希望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科學中國,再通過科學的進步,造福整個人類社會。」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北京大學120周年的華誕 2018年謝曉亮的回歸讓北大120周年變得意義非凡2018年7月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10月29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在這4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65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中,華人屈指可數,57歲的謝曉亮是其中一位。求學北大,美國深造1962>談到全職回國,謝曉亮表示,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 國寶級科學家回國,轟動整個美國科學界,手段盡出怎麼留卻留不住
    錢老的侄子也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科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讓無數國人非常的激動。但是這個錢老的侄子錢永健曾經在公開表示自己是美國人,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國給的,和中國無關。這樣的話語非常的讓人心寒,雖然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在思想上卻和他的大伯錢學森差遠了。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他名叫謝曉亮,他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是哈佛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
  • 專訪謝曉亮: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這裡的研究機會比哈佛更好
    然而,在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65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中,華人屈指可數,57歲的謝曉亮是其中一位。謝曉亮抵達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酒店的時候已是深夜,凌晨2時他尚在準備第二天的工作。10月29日,在主持了近5個小時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後,謝曉亮開始接受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的專訪。
  • 又一位華人頂尖科學家回國前被捕,華人科學家回國引國內輿論爭議
    楊振寧學生張首晟,被普遍看好遲早會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一場演講中說自己即將回國效力,五天後就突然跳樓自殺。美國警方給出的解釋是抑鬱症,可是此前並沒有任何徵兆,箇中貓膩大家細想便明。2008年,我國天才數學家任偉下定決心回國效力,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為我國的軍事科技發展作出貢獻,於是開始著手安排回國。
  • 哈佛教授謝曉亮為什麼突然回國了?
    2018年7月,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是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是什麼原因吸引謝曉亮教授回國呢?;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謝曉亮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大陸學者獲得哈佛大學冠名講席教授的第一人。
  • 北大饒毅:謝曉亮的回歸是北京大學理科改革和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
    謝曉亮全職回國前就代表北大出席活動 未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時,北大就開始努力爭取謝曉亮回國發展近日,北京大學饒毅在《知識分子》發表一篇《北大的理科改革》社論文章,其中總結了北京大學20年理科的發展歷程,還披露了最近引爆中國科研圈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的細節,謝曉亮是改革開放後大陸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化學家,最初爭取謝曉亮回國的時候,他還沒有當選美國院士,北京大學只是看中了他的學術水平高,年富力強,而且作為從北大附小、附中和北大化學院畢業的學子,謝曉亮工作認真負責,潛力巨大,所以北大多年來多個學院,多個職能部門,幾任領導都在堅持不懈地爭取他,凸顯了北京大學任人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