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協會獎-瑪麗亞·戈珀特-梅耶獎,紀念這位科學家。

2020-09-05 我會發光昂

女性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是核物理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發展了解釋原子核結構的數學模型,她還在二戰期間參與了曼哈頓計劃,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二位女性。美國物理協會獎設立瑪麗亞·戈珀特-梅耶獎,紀念這位科學家。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出生於德意志帝國統治下的普魯士王國西裡西亞省的卡託維茲

1910年,由於其父弗裡德裡希被任命為哥廷根大學的兒科教授而舉家遷往哥廷根居住,格佩特-梅耶是她父親的家族中的第七代教授。在小時候,她的生長環境裡就充滿了大學裡的學生、教授、學者,其中甚至包括了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恩裡科·費米、維爾納·海森堡、保羅·狄拉克和沃爾夫岡·包立。

1924年,她通過了畢業考得以進入大學就讀,在秋天成為了哥廷根大學的一分子。在那兒她向馬克斯·玻恩、詹姆斯·法蘭克和阿道夫·奧託·賴因霍爾德·溫道斯等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學習。

1930年她完成了博士學位,並在同年嫁給了詹姆斯·法蘭克的助手約瑟夫·愛德華·梅耶博士。之後這對夫婦移居梅耶的祖國美國。

未來的幾年裡,格佩特-梅耶在她丈夫任職的學校擔任非正式或志願的職務,1931年到1939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940年到194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之後則是在芝加哥大學。這段期間,格佩特-梅耶之所以無法取得職位部分是因為性別歧視以及嚴格避免裙帶關係的規定。儘管如此,她還是找到了其他機會,包括薩拉勞倫斯學院的教職、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計劃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職位。

在她丈夫任職芝加哥大學的期間,格佩特-梅耶成為了物理系的志願副教授。此外,鄰近的阿貢國家實驗室於1946年7月1日成立,格佩特-梅耶取得了理論物理組的兼職工作。這段時間,她發展了解釋原子核殼層結構的數學模型。由於這個研究成果,她與約翰內斯·延森、尤金·維格納共同獲得196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格佩特-梅耶的模型解釋了「為何特定數量的核子使原子核特別穩定」這個困惑物理學家許久的問題。這些數量被稱作幻數。背離當時已知的知識,她假設原子核就像一系列的封閉殼層,而質子與中子傾向兩個合成一對。這就像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同時繞著自轉軸自轉。格佩特-梅耶優雅地描述了這個概念:

「 想像一屋子的人跳舞。假使他們繞著圈轉,一圈圍著一圈。然後想像每一圈裡一對對的舞者,一個順時針繞轉、一個逆時針轉。繞著圈轉時舞者也在旋轉,每一對都同時旋轉與繞圈。但只有部分舞者逆時針繞、逆時針轉。其餘舞者順時針轉、順時針繞。兩者數量一樣多。 」

在1940年代與1950年代早期,格佩特-梅耶為愛德華·泰勒研究光學問題,其研究結果被應用到設計第一顆氫彈。

1960年,格佩特-梅耶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擔任教授。雖然到任不久後就中風,其後仍繼續教學與研究數年。

1972年,格佩特-梅耶因心肌梗塞於加州聖地牙哥過世。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31年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原子的雙光子吸收之可能性。這個現象一直到1960年代雷射發明後才受到證實。為紀念他在這個領域的貢獻,雙光子的吸收截面單位被命名作GM。

格佩特-梅耶死後,美國物理學會設立了以之命名的獎項,頒給傑出的年輕女性研究者。對象是所有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物理學家。兩間格佩特-梅耶曾經待過的大學也紀念她。芝加哥大學每年頒獎給傑出年輕女性科學家或工程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則每年舉辦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座談會,聚集女性研究者一同討論現代科學。

金星上的格佩特-梅耶撞擊坑也是以之命名。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著名的10位女科學家 排第一的,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這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是X光晶體學領域的先驅,能夠找到並確認各種生物分子的結構,其中包括青黴素、胰島素和維生素B12。——轉座基因(俗稱「跳躍基因」)的研究,在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7.瑪麗亞·戈珀特-梅耶(1906 - 1972年)女性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是核物理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發展了解釋原子核結構的數學模型,她還在二戰期間參與了曼哈頓計劃,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二位女性。
  • 科學網—謝曉亮獲美國生物物理協會Founders獎
  • 中科大80後科學家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LandauerandCharlesH.BennettAwardinQuantum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陸朝陽榮膺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美國物理學會於10月7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因「對光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重要貢獻」而榮獲2021年度Rolf Landauer
  • 中科大80後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設立的量子計算獎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 中科大80後教授獲美國物理學會設立的量子計算獎
    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
  • ...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愛上物理源自潘建偉...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頒給中國科學家陸朝陽。這位80後「量子鬼才」曾入選Nature中國科學之星,參與研製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項:「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中科大教授獲美國量子計算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榮獲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我們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2020年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日前揭曉,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指導委員會成員庫爾特·維特裡希教授榜上有名。 剛從美國返回瑞士的維特裡希還處在隔離中,未能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維特裡希首先將二維核磁共振的方法用於生物高分子,因「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他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全球資訊網發明者獲圖靈獎 沒有他網站根本沒法建立
    近日,美國計算機學會(ACM)宣布,英國國計算機科學家、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者、MIT和牛津大學教授蒂姆 · 伯納斯 - 李爵士(Tim Berners-Lee)獲得2016年度圖靈獎。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2016年10月,美國物理學會宣布,中國科大畢業生文小剛教授榮獲2017年Oliver E. Buckley獎。
  • 中國「80後」科學家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日消息:美國物理學會近日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霍金的好朋友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看來活得久真的很重要
    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1935年,第二位女性獲得物理諾獎—— 居裡夫人的長女Irene與女婿共享。 居裡一家之外,到1963年才有第一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美籍德國科學家Maria Goppert)。2020年,終於有居裡一家之外第二位女性諾獎得主,今年55歲的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Andrea Ghez。
  • 2018年理論物理最高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狄拉克獎章是在 1985 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章不授予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獲得者,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仍可被授予諾貝爾獎等獎項。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這位擁有高居前端的問題意識、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的開拓者,以剛毅堅卓的一生耕耘於計算數學的廣袤大地之上;這位熟練使用七國語言、廣博紮實的數理知識的智慧學者,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他時刻與祖國共命運的家國情懷和不斷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袖風範。
  • 突發:著名華人免疫科學家被美國抓走
    06年在美國長灘獲美國國立關節炎基金會Freda Norton Memorial全美紀念學者獎、07年在比華麗山莊獲美國南加州地區年度最傑出的免疫學家獎:James R Klinenberg獎、07年北京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傑青項目獎(海外)、08年在費城美國風溼病協會傑出創新獎、2010年在日本神戶獲國際免疫學聯盟的優秀免疫學家獎、2010年費城ACR Plenary Session Speaker、
  • 後浪 | 中國80後科學家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清華醫學院祁海教授榮獲2018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研究者獎
    清華醫學院祁海教授榮獲2018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研究者獎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5日,美國免疫學家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宣布,授予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2018碧迪生物科學研究者獎(2018 AAI-BD Biosciences Investigator Award),以表彰其在職業生涯早期為免疫學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