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理論物理最高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2021-01-21 騰訊網

2018 年 8 月 8 日,ICTP 宣布將 2018 年狄拉克獎授予 3 位物理學家。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 Subir Sachdev 教授,芝加哥大學 Dam Thanh Son 教授,以及 MIT 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

狄拉克獎章是在 1985 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該獎章不授予諾貝爾獎、費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獲得者,但狄拉克獎章獲得者仍可被授予諾貝爾獎等獎項。

2018三位獲獎者介紹

Subir Sachdev

生於印度,在凝聚態理論物理的多個領域建樹卓越。他發展出了絕緣體、超導體和金屬中的量子臨界現象等多個理論,並將其中許多理論應用在黑洞物理學中。

Dam Thanh Son

生於越南,他是首位發現規範/重力對偶能夠用於解決強相互作用多體系統內的基本問題。

文小剛

文小剛是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的外孫,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就讀本科,後於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目前為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2018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2016年美國物理學會宣布,文小剛獲2017年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巴克利獎。

ICTP 對文小剛的評價是,他率先提出了拓撲序(topological order)這一理解量子系統的新概念。他發現了拓撲序蘊含不同尋常的邊界態,建立了描述邊界態的手徵自旋液體理論。發現了朗道範式在描述量子霍爾效應時的局限性。他揭示出拓撲序與量子糾纏之間的深層聯繫。最近,他還引入了對稱保護拓撲相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phases)等概念。這些都與量子理論領域中的反常現象有很緊密的聯繫。

文小剛曾在接受中文媒體採訪時提及,「拓撲序」這一概念的提出即一種新的世界觀。他提出,量子比特和量子糾纏,這兩種東西構造出我們豐富的世界。萬物(基本粒子包括空間)源於量子比特,空間就是由量子比特組成的海洋。基本粒子則是量子比特的波動漩渦,基本粒子的性質和規律起源於量子比特海洋中的量子比特的組織結構(即量子比特的序)。

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期間,文小剛在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的指導下學習高能物理的超弦理論。後來,他與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施裡弗、弗朗克•韋爾切克、徐一鴻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1987-1989年)合作,並將自己的研究領域轉變為凝聚態物理學,從微觀角度出發,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離子、電子)組成的凝聚態的結構、動力學過程及其與宏觀物理性質之間的聯繫的一門學科。凝聚態物理學是目前物理學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文小剛曾說過:「基礎科學的目標,是開拓知識的疆界,把未知變成已知。所謂的未知就是連名字、連問題都沒有的未知。做科學研究,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還有沒寫出來的理論,還有沒有名字的未知。這些才是創新研究的目標。」而他本人,也一直在科學的道路上,身體力行踐行著這一格言。

狄拉克獎的故事

8 月 8 日是狄拉克的生日。因此,每年狄拉克獎章的獲獎名單都定在這一天宣布。ICTP 官網介紹,頒獎典禮將會在這之後舉行,三位獲獎者都將在典禮上介紹他們的研究工作。文小剛是獲得該獎的第三位華裔科學家,此前 MIT 教授李雅達與史丹福大學張首晟教授也曾獲獎。

其中,李雅達教授祖籍廣東於 1991 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現為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系教授,是凝聚態物理、原子、生物物理分部的負責人。在高溫超導、量子磁性、無序電子系統、介觀物理、石墨烯、納米材料等領域都做出過重要的開創性工作,於 2005 年獲得國際理論物理狄拉克獎和美國物理學會 Oliver Buckley 獎。

張首晟教授祖籍江蘇,是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0 年獲歐洲物理獎,2012 年獲美國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2012 年獲得狄拉克獎,2014 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被稱為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

本文來自生意學,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原標題: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sefd 2018 年 8 月 8 日,ICTP 宣布將 2018 年狄拉克獎授予 3 位物理學家。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 Subir Sachdev 教授,芝加哥大學 Dam Thanh Son 教授,以及 MIT 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項:「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Subir Sachdev教授,芝加哥大學Dam Thanh Son教授,以及MIT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狄拉克獎章是在1985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狄拉克獎是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的獲得者,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學者文小剛。官方表示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
    【財新網】(見習記者 周泰來)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10月11日,美國物理學會授予麻省理工學院(MIT)文小剛教授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高獎巴克萊獎,以表彰他對「拓撲序理論,以及拓撲序在眾多物理系統中的後果」的研究。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文小剛因「拓撲序理論及其在廣闊領域內物理系統中的影響(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獲獎。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時間:2018-08-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個人簡歷介紹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理論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新聞—科學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
  • MIT教授文小剛等3名科學家獲理論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
    近日,國際物理中心(ICTP,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頒布了 2018 年狄拉克獎,以表彰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分別在強相關多體系統(strongly interacting many-body system)研究中引入原創性跨領域研究法
  • 文小剛榮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巴克利獎—新聞—科學網
    Buckley獎頒發給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Alexei Kitaev教授。Buckley獎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最高獎。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文小剛教授因其拓撲序理論及其在廣闊領域內物理系統中的影響(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獲獎。
  • 華人科學家摘得狄拉克獎章 系理論物理界最高殊榮
    環球網綜合報導 當地時間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在其官網宣布將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頒發給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華人科學家文小剛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華人之光!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華人之光!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Emma Chou • 2018-08-09 15:38:30 來源:前瞻網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因此,有人戲稱諾貝爾物理學獎該改名為諾貝爾天文學獎了。 資料顯示,除了2020年的「黑洞探秘」獲獎之外,2019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宇宙學和系外行星領域。
  • 昨天他拿下理論物理界最高榮譽:曾以全國第一名成績考入普林斯頓
    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在其官網上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的獲獎者名單。今年的狄拉克獎章頒給了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分別是來自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華人科學家文小剛。
  • 2020年斯隆研究獎公布,16名華人科學家上榜
    2020 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共有 126 位傑出青年科學家獲獎。 斯隆研究獎自 1955 年設立以來頒發給物理學、化學和數學領域的傑出青年,以向這些「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者提供支持和認可」,後來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也有著「諾獎風向標」的美稱。
  • 丹揚、傅嫈惠、高華健、林海帆、文小剛、張鋒:新晉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官網上公布了這一結果。此次共有六名華人科學家入選新一屆的美國科學院院士,他們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丹揚(Yang D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傅嫈惠(Ying-Hui Fu),布朗大學教授高華健(Huajian Gao),麻省理工大學教授文小剛(Xiao-Gang Wen),以及在剛剛過去的4月入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的耶魯大學教授林海帆(Haifan Lin)以及MIT 教授張鋒
  • 諾貝爾物理學獎變天文學獎?三學者研究黑洞獲獎,天體物理學10年5次折桂,華人科學家戴宏傑遺憾陪跑
    記者丨盧伊 李鵬亮 編輯丨段文繼3名英美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拿下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諾獎開出第二份獲獎名單。3名分別來自德英美國的科學家,從300餘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憑藉揭示「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斬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