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
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的獲得者,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學者文小剛。官方表示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據悉,狄拉克獎章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在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它是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不授於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
資料顯示,文小剛,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格林講席教授。文小剛主要研究方向為:凝聚態物理理論,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
文小剛
1961年11月出生於西安,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1年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招生考試,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Edward Witten學習超弦理論,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他隨後將領域轉向凝聚態物理,主要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方面的研究。2018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他首次將「拓撲序」概念引入量子系統,建立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拓撲序理論和邊緣態理論,揭示出拓撲序和量子糾纏存在深層聯繫。最近,他還引入了對稱保護拓撲相等概念。這些理論與量子場論中的異常現象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