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榮獲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我們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2020-09-21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20年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日前揭曉,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指導委員會成員庫爾特·維特裡希教授榜上有名。

剛從美國返回瑞士的維特裡希還處在隔離中,未能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今天凌晨,我們通過視頻連線,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並向他送上祝賀。

今天凌晨,庫爾特·維特裡希連線照片。圖|WLF獨家

庫爾特·維特裡希1938年出生於瑞士阿爾貝格,1964年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無機化學博士學位。

維特裡希首先將二維核磁共振的方法用於生物高分子,因「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他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為圖右。佔該年諾貝爾化學獎的1/2。圖|The Nobel Prize

維特裡希對中國科研界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早在1983年,時任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IUPAB)秘書長的他就來訪中國,與國內大學與科研院所深入交流,為中國成功加入IUPAB以及其他國際組織奠定了基礎。

庫爾特·維特裡希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做演講。圖|WLF獨家

2013年,維特裡希受聘擔任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並組建了由他領銜的課題組和核磁共振研究團隊。他推動上海科技大學創建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引入國際先進的核磁19F標記技術、蛋白質膜上標記技術等,開展了國際上極具挑戰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動態特性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同時,維特裡希積極促成上科大與美國Scripps研究所、哈佛大學、瑞士聯邦理工等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積極推進液體核磁技術在中國的普及和運用。

即使在隔離期間,維特裡希教授仍然掛念上海的學生,每天都通過E-Mail互動交流,了解研究進展。

作為WLA指導委員會成員,維特裡希非常關心WLA上海中心的發展,也對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組織和議題籌備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此次論壇上,他將在論壇生物物理學峰會發表演講,並作圓桌討論。

庫爾特·維特裡希(圖右)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由於在推進中國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維特裡希教授先後獲得2017年上海市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今年的白玉蘭紀念獎,並於2018年獲得了中國「綠卡」,即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白玉蘭紀念獎是上海市對外表彰系列獎項之一,旨在表彰和鼓勵為上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對外交往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人士。

新聞來源:上海發布

編輯|Kai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原標題: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摘得上海國際科技合作獎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日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自瑞士的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在上海科技獎勵大會上,被授予了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他從2013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在上海張江創建了學校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相信這代年輕科學家會引領世界繼續前進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未來兩三個月是新冠...
    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Kurt Wiithrich)教授的獨家專訪。庫爾特維特裡希(Kurt Wiithrich)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理性主義與科學精神是否陷入了某種衰退?
  •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告訴我們:科研是一份興趣+許多歡樂
    我熱愛上海!和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共同獲得上海白玉蘭紀念獎,這種感覺太棒了!」剛從美國返回瑞士的庫爾特·維特裡希還處在隔離中,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後,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可是當維特裡希公布了這個結果的時候,很多研究者並不相信,認為「一定是從已經知道結構的蛋白質的形狀類推得到的」。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休伯是X射線結晶學的專家,他提議兩人用各自的方法解析蛋白質結構。
  •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告訴我們:質疑是科學的一部分,科研不僅是工作更是興趣和歡樂
    我熱愛上海!和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共同獲得上海白玉蘭紀念獎,這種感覺太棒了!,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後,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很喜歡體育,在巴塞爾大學時還專修了體育專業。「我有過當一名足球運動員的夢想。」他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告訴大家。不過,因為右腳負重傷無法參加比賽而不得不放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被從足球『踢』向了科學的道路上」。
  • 維特裡希: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年輕科學家會引領世界繼續前進
    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
  • 26名諾獎得主月底齊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這6個宏大問題
    百年諾貝爾獎雖然頒出了無數桂冠,但26名得主出現在同一個論壇,這樣的密度並不多見。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有關滴水湖論壇籌備情況的匯報,該論壇將邀請包括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37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安瑞璋獲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
    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官網消息,9月28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學聯合所長安瑞璋(Fernando ARENZANA-SEISDEDOS)獲得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這也是安瑞璋繼榮獲2018年度「白玉蘭紀念獎」之後再獲殊榮。
  • 這二人將拿到「中國綠卡」 不僅因為他們是諾獎得主
    因為他沒有現行規章要求的中國工作經驗!」這個網上流行的段子其實不僅是笑話,街頭隨便抓住一個外國人,問他是否有中國「綠卡」,恐怕很難得到肯定的回答。 中國「綠卡」(即中國永久居留證),被調侃為「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據聯合國統計,從1990年到2015年,在中國居住的外籍人口從37萬人增至97萬人,25年間增長了60萬人,年均增長2.4%。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這樣層層篩選出來的發現和完成這些發現的科學家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改變著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諾獎得主失格? 神壇上的獎項和隨之而來的陰雲 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呢?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開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雲集山城,展開一場最頂級的智慧碰撞。此次高峰會是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當我還在上海求學時,真的比較艱難。我們沒有最新的設備,沒有足夠的信息,沒有網絡,沒有電腦。出國之前我完全沒有用過電腦,當時寫論文全是手寫的。最不一樣的變化是與外界的聯繫。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在1985年的論文《心理帳戶和消費者選擇》中,他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所謂心理帳戶,指的是我們在思考一些問題時,並不會去進行統一的成本收益核算,而會在心裡構建很多個分門別類的帳戶,分頭進行計算。比如,我們可能擁有十隻不同的股票,按照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我們關注的應該是這十隻股票所構成的這個組合的整體漲跌。但在現實中,我們除了關注整體的漲跌外,還會關心每隻股票的漲跌狀況。
  • 他們接到獲得諾獎電話時都說了些什麼?
    三位從事丙型病毒肝炎(C型肝炎)的科學家醫生榮獲了今年諾獎桂冠。拉斯克獎得主再次榮獲諾獎三位科學家醫生也都是榮獲諾獎「風向標」——拉斯克醫學大獎的得主拉斯克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諾獎得主約瑟夫·戈登茨坦說「想獲諾獎,還是爭取先獲拉斯克獎吧,之後獲諾獎就八九不離十了。」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他還是懷疑自己搞錯了,焦慮萬分地將他可能搞了個大新聞的消息告訴了導師馬約爾(Michel Mayor)。 奎洛茲笑著回憶,當時馬約爾非常淡定地安撫了他,給了他很多的信心。馬約爾對他說:「哦,是嗎,也許你是對的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吧。」馬約爾來實驗室和奎洛茲一起研究數據,並且找到了紮實的證據論證了奎洛茲的觀點:這真的是一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