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
林毅恆(05210)
林毅恆,1986年出生廣東廣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物理博士。2015-2018年在美國JILA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2018年通過海外人才項目引進回國和加入中國科大,現任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工作主要圍繞離子阱量子信息處理研究,致力於開發新方法和開展基礎量子信息研究。我們在單種類和複合種類離子體系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演示了多種量子門調控方法,新型的雷射調控實現量子糾纏,演示多離子間的協同冷卻,跟環境耦合的開放量子體系產生非經典量子態,以及定量演示含有分子的量子糾纏。這些成果在Sci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發表。
何玉明(SA07234)
何玉明,1985年出生,2007年於合肥工業大學獲學士學位,2014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入選中科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5至2016年在德國維爾茲堡大學技術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底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何玉明長期專注於對高品質半導體量子點單光子源的產生和基於過渡金屬硫化物單原子層中缺陷型單光源等領域中的若干關鍵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他發展了半導體量子點s殼層脈衝共振光學激發技術,首次實現了確定性單光子的發射,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領域具有裡程碑的作用。他首次在二維量子系統單原子層中發現了單光子源發射,將單光子源系統從傳統一維和三維系統拓展到二維系統中,連接起二維原子層和量子信息兩個不同的領域。迄今已經在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OSA、IOP等國際科學媒體正面報導。
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2013年,求是基金會啟動新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項目,旨在支持國內高校與海外機構競爭吸引最頂尖的人才,以及扶持剛開展獨立科研事業的青年學者,為中國一流大學引進培養最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者提供幫助,致力於為中國未來20年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領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