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婦聯表彰了300位「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和200個「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獲「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全國三八紅旗手 胡海嵐
胡海嵐,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中心執行主任、雙腦中心主任。她熱愛教育事業,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授課形式,積極推動新型課程建設。她潛心研究,開拓創新。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在抑鬱症的分子環路機制和社會競爭的神經調控這兩個腦科學前沿方向取得了創造性、系統性的成果。解碼了哺乳動物大腦中「勝利者效應」的腦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抑鬱症與韁核的分子聯繫,並解碼了快速抗抑鬱藥物的神經機制,革新了對於抑鬱症這一重大疾病的致病機理的理解,也為其診療提供了全新的靶點和理論框架。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2019年獲第12屆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神經科學國際獎。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評獎委員會在推薦理由中寫道:「胡海嵐教授在情感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令人讚嘆的出色成果。在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系統神經科學領域,她參與開發了該領域的尖端技術,並且成果突出、建樹卓越」。她熱心學術服務,運用自己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致力於為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發聲;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代表中國擔任獎項委員會委員,推選在國際神經藥物藥理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在擔任議程委員會期間成功地促成大會推選更多來自中國和亞洲的報告人和委員代表,為推介中國神經科學,建立國際聲譽作出了貢獻。
曾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諸多榮譽。(浙江大學官微報導)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共有12位學者獲獎。其中,包括了來自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李瑩研究員。
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李瑩
」我的研究領域是神經生物學,目前主要以小鼠和大鼠模型研究介導動物社會行為和情感的神經環路基礎。 社會行為是高等動物包括人類最重要的行為之一。社會行為對增進個體生存以及種群繁衍至關重要。相反,社會行為紊亂是許多精神類疾病,如孤獨症、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懼症等的顯著特徵。因此,研究大腦如何產生社會行為,對了解人類社會行為以及治療某些精神類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自然界,大多數哺乳動物能響應各種社會信息,產生一系列社會行為,如交配、打鬥、育兒、捕食以及逃跑等。了解大腦如何編碼各類社會信息,並引發不同社會行為是神經科學領域的重要問題。
通常哺乳動物只在自然狀態下,特別是自由運動時才能產生複雜的社會行為,而傳統神經生物學記錄方法大多難以在自由活動的個體中同時記錄大量神經元電活動。因此,長久以來,人們關於自然條件下大腦如何編碼社會信息所知甚少。能否在自由活動的哺乳動物中記錄大量神經元電活動是研究社會信息編碼的主要瓶頸。為解決這一難題,我首次利用頭戴式微型顯微成像技術,在自由運動的小鼠中記錄了影響動物本能社會行為的重要腦區——內側杏仁核的鈣信號,從而系統揭示了內側杏仁核神經元對不同社會信息的編碼特性。此外,我還發現神經肽——催產素在雄性小鼠區分雌雄信息時起關鍵作用,而對雌性小鼠區分不同社會信息沒有顯著影響。該發現進一步揭示兩性社會行為差異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並為理解大腦可塑性改變提供了新的機制。
我的近期研究主要應用和研發多學科交叉研究手段(包括雙色頭戴式顯微成像技術,單細胞測序技術,在體和體外電生理技術等),在感覺輸入到行為輸出的各個階段,研究社會信息編碼以及社會認知與情感的產生和受調節機制。我主要感興趣的問題包括:1.不同種類社會信息在大腦中的編碼機制;2.神經調製系統在社會信息編碼以及社會行為產生中的作用;3.產生社會認知與社交情感障礙的神經生物學基礎;4.幼年個體與成年個體在社會信息處理中的異同。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為深入理解人類社會行為和情感提供線索,並為治療某些情感障礙類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李瑩,1987年生。200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 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獲吳瑞獎、中科院院長獎。同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科學突破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Catherine Dulac 教授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2014年獲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HFSP) , Long-term Postdoctoral Fellowship支持,2018年獲得哈佛傑出華人生命科學研究獎。2019年加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現任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瑩主要從事動物社交行為與情感方向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 5 篇 SCI 論文,分別發表在 Cell、Developmental Cell和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封面文章)等雜誌,總引用超過400次。此外,李瑩課題組正在進行的多項研究課題已經獲得歐洲HFSP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國自然面上項目以及北京科技新星計劃支持。(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