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33載,擁有四頂院士桂冠,北大校友任母校理學部主任

2020-12-06 騰訊網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2019年11月6日,學校舉行聘任儀式。校長郝平,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柴真,理學部原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謝曉亮,以及理學部、理學部各院系、學科建設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出席聘任儀式。

郝平為謝曉亮頒發聘書

聘任儀式上,郝平代表學校對饒毅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謝曉亮出任理學部主任表示歡迎,希望他在新的平臺上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郝平表示,此次理學部主任調整,是學校黨委從學科發展需要出發,經過通盤考慮、慎重研究後做出的決定。學校高度重視並全力支持理學部的建設與發展,他希望理學部在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做出更大成績:一是要繼續不斷推動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聚焦重大科學研究,推動重大項目實施;二是要充分發揮理學部平臺作用,認真收集、研究各學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好學校和院系的溝通橋梁,服務和協助學院辦大事;三是要聚焦「雙一流」建設,做好學科戰略謀劃,明確未來發展目標,通過改革整合好資源,實現重大突破。

郝平講話

謝曉亮表示,北大理學部各學科實力雄厚,是學科交叉的理想之地。他回憶了在北大化學學院本科學習時經常旁聽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課程,後來又學習生物、醫學的經歷,認為受益匪淺。他表示一定不辜負學校信任,與理學部各學院密切合作,做好學科布局與規劃,進一步加大國際領軍人才引進力度,推進學科交叉與融合。

謝曉亮發言

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中國北京,生物物理化學家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85年出國留學。30多年後,2018年7月,謝曉亮放棄了在美的優渥科研條件,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

謝曉亮曾接受澎湃新聞專訪,「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談及去年的全職回國,謝曉亮如是表示。

他在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撰寫的紀念文章中提到,北大是他的人生啟蒙之地,也是他的科研回歸之地。而正式回歸這一刻,距離他第一次離開北大已經33年。

留美的這33載給他帶來了諸多榮譽。謝曉亮被譽為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15年還獲得美國阿爾伯尼獎(Albany)。

當年,謝曉亮和史丹福大學教授Karl Deisseroth共同摘得該獎項的理由為:表彰兩位傑出學者分別在單分子生物學和光遺傳學等生物醫學研究中做出的技術創新,以及這些技術在醫學上的重要應用,如更好地避免試管嬰兒的遺傳性疾病、了解精神疾病等。謝曉亮也是首位阿爾伯尼獎華人得主。

1998年,謝曉亮36歲,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聘為終身教授。這也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

2009年,哈佛任命他為Mallinckrodt化學和化學生物學講席教授。然而,對基礎研究及應用轉化有更大抱負的謝曉亮開始看到,「國家在改革開放後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回來,是因為這裡的研究機會比美國哈佛的更好,這是主要原因。」

謝曉亮認為,國家的持續支持「使中國科研整體水平大有提高」。而在33年前,正是由於「國內的科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畢竟有很大差距」,他才出國深造。

2018年7月,56歲的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京大學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原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 。

新聞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澎湃新聞(有刪減)

相關焦點

  • 北大新任理學部主任:加大國際領軍人才引進力度
    全文1485字,預計閱讀3分鐘 正式全職回到母校任教一年半後,這位「四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57歲謝曉亮接替饒毅任北大理學部主任,去年正式全職回國
    據北京大學新聞網11月11日發布的消息,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此前的6月25日,首都醫科大學舉行幹部宣布會議,正式宣布饒毅任該校新任校長。在11月6日舉行的聘任儀式上,郝平代表學校對饒毅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謝曉亮出任理學部主任表示歡迎,希望他在新的平臺上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 饒毅卸任北大理學部主任,新主任來歷非凡,擁有「四院院士」頭銜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校長郝平,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柴真,理學部原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謝曉亮,以及理學部、理學部各院系、學科建設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出席聘任儀式。
  • 「四院院士」新任北大理學部主任,這位頂尖科學家有多牛?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郝平為謝曉亮頒發聘書 聘任儀式上,郝平代表學校對饒毅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謝曉亮出任理學部主任表示歡迎
  • 北大500位全球校友聚漢 武漢「校友經濟」 邁向新高度
    「早聽說武漢校友經濟搞得不錯,沒想到這麼好,真走在了全國前列。」 著名經濟學者呂曉傑早在1997年提出「校友經濟」概念,意為通過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的交流,給母校、校友、社會帶來客觀收益的經濟活動。  如何通過「校友經濟」推動城市發展,沒有現成答案。
  • 謝曉亮接替饒毅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11 月 11 日,北京大學新聞網對外發布新聞,宣布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為理學部主任,任期三年。北京大學生物學講席教授、神經生物學家饒毅不再擔任理學部主任職務。新聞顯示,聘任儀式已於 11 月 6 日舉行。
  • 北大校友張益唐教授回校訪問並作學術報告
    8月26日下午,應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邀請,我校傑出校友張益唐教授在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Problems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Primes」的學術報告。報告會之前,王恩哥校長親切會見了張益唐,對張益唐校友回校訪問表示熱烈歡迎,對他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王恩哥邀請張益唐今後多回母校看看。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擁有四頂院士桂冠,是生物物理化學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軍人物;推動了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和新型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也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以及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開拓了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並且成為了首位獲得美國生物醫學最高類獎項——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華人
  • 傑出校友楊金龍院士回母校講學
    10月25日下午,我校物科院1981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教授回母校講學。
  • 謝曉亮教授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校長郝平,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柴真,理學部原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謝曉亮,以及理學部、理學部各院系、學科建設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出席聘任儀式。
  • 北大500位全球校友齊聚漢,武漢「校友經濟」走向新高度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30日訊(記者楊佳峰 馬振華)11月30日,前晚10時多才趕到武漢的著名金融家屠光紹,神採奕奕地走上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的舞臺,給500多位來自全球的北大校友獻上精彩演講。北大湖北校友會演唱會歌---荊楚北大情 記者高勇攝「學校在召喚、家鄉在等待、校友在呼喊。」
  • 闊別三十載 湖南中醫藥高專校友重聚母校「尋舊夢,念師恩」
    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通訊員 顏啟懷 蔣文琦 胡珂)1988年,他們踏入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追夢而來;2010年,已然圓夢的他們再回母校,重尋青春舊夢。11月21日上午9點30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1988級針灸推拿2班35名校友齊聚蘆淞路136號,他們當中有中醫院院長,有醫藥公司創辦人,有基層衛生院負責人,也有高校針推教師,闊別三十載再相見,老同學們激動不已。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這7名華人科學家中,李飛飛作為女性科學家,但是工科實力超強,目前不僅是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聯席院長,還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主任,並曾擔任谷歌副總裁,任Google Cloud AI / ML首席科學家。
  • 方容川校友捐贈母校60萬元設立「方容川發光實驗室」
    中國科大副校長陳初升教授,方容川教授女兒方以涵(88少校友),物理學院書記、副院長葉邦角教授 ,樓立人教授(59級校友,方老師同學同事),862校友代表聶勁松教授,校友總會副會長、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郭勝利,以及物理學院師生代表、校友總會辦公室代表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由物理學院副院長王冠中教授主持。
  • 北大最年輕博導黃芊芊,在母校談高中學習經驗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北大美女博導黃芊芊又傳喜訊,從1200多名申報的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獲得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獲得300萬元獎金。這次獲獎的科學家共50位,其中女科學家5人,35歲以下獲獎科學家6人。而黃芊芊就是年齡最小的那位。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是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在一定程度上,兩院院士校友的數量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反映。
  • 中科大校友結束中國「無芯史」摘得首個北京最高科技獎
    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國產龍芯處理器總設計師、「龍芯之父」、中科大1986級計算機系校友胡偉武研究員榮膺2019年度北京首個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隨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夏先生是中科大第一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主持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通用電子計算機)。
  • 北大教授任雲南大學校長
    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據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介紹,方精雲是雲南省委省政府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的雲南大學校長。雲南副省長陳舜出席會議並為方精雲院士頒發校長聘任書。北京大學相關領導出席會議。
  • 優秀校友反哺母校!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再次捐書母校石家莊一中!
    校友饋贈近日,石家莊一中優秀校友,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給母校寄來了他主持翻譯的書籍《要領》。《要領》約翰·漢尼斯 著,楊斌 譯湛廬文化出品這本書是史丹福大學原校長、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主席、圖靈獎得主、「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重磅力作,由清華經管學院管理學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領銜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