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成就「荊」彩,燕園不忘「楚」心。11月30日, 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在武漢舉行。當日,來自全球的500名北京大學校友展開分組討論,分享了工作中一些經驗,並提出校友工作的一些議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北京大學已經基本接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作了題為《腳踏實地,奮發有為,開創「雙一流」建設新局面》的報告。「我既是北大校友,又是武漢人,我必須來這裡。」北京大學78級校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作了題為《ESG投資:全球趨勢與中國行動》的報告。北大校友會還對胡安良等優秀校友進行了表彰。當晚,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聯誼會上,湖北大鼓、黃梅戲等充滿楚風韻味的文藝節目讓四海賓朋如痴如醉。
12月1日,還將舉行2019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論壇以及圓桌對話等活動,多個北大校友企業還將與東湖高新區籤訂合作協議。(記者楊佳峰 馬振華)
11月30日,前晚10時多才趕到武漢的著名金融家屠光紹,神採奕奕地走上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的舞臺,給500多位來自全球的北大校友獻上精彩演講。
「學校在召喚、家鄉在等待、校友在呼喊。」作為北大校友、武漢鄉親,屠光紹講到百忙之中一定要來武漢的原因。
當天,首屆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論壇在武漢舉行,這是國內名校首度將校友大會設在武漢,由此,以「校友經濟」聞名全國的武漢,邁向新高度。
只為多了解武漢
北大澳大利亞校友改籤機票
和屠光紹一樣趕到武漢的北大校友來自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亞從事貿易工作的北大校友宋海鷹,專程從墨爾本飛到武漢。她坦言,過去對武漢了解不多,但近年武漢發展很快,從事貿易工作的必須多多了解武漢,尋找商機。宋海鷹說:「我29號晚上到武漢的,準備12月1日離開的,現在特意將機票改籤為12月3日,為的就是多花兩天時間考察武漢。」
和宋海鷹一樣想來武漢看看的北大校友不在少數,他們紛紛向長江日報記者表示,軍運會後的武漢,城市日新月異,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武漢,發展機遇引人關注。在這樣背景下,北大校友大會首度來漢召開。
「武漢是中國新一線城市排頭兵,北大校友非常關注武漢發展。」 北大湖北校友會會長劉萌說,「校友經濟在武漢已是風生水起,北大校友不能沒有一席之地。」
由此,來自歐洲、北美等地,以及國內各省市區的500多位北大校友齊聚武漢,共商北大校友工作,目睹武漢發展。
再次擦亮「校友經濟」名片
北大校友紛紛投資「第二故鄉」
劉萌介紹,此次活動期間,北大校友將籤署一系列在漢投資協議。以「校友經濟」聞名全國的武漢,又一次擦亮這張響亮名片。
「早聽說武漢校友經濟搞得不錯,沒想到這麼好,真走在了全國前列。」 著名經濟學者呂曉傑早在1997年提出「校友經濟」概念,意為通過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的交流,給母校、校友、社會帶來客觀收益的經濟活動。
如何通過「校友經濟」推動城市發展,沒有現成答案。近兩年,武漢將這一理論進行了升級和落地:武漢發揮高校眾多優勢,全國首創「雙招雙引」新模式,打響新時代校友經濟「第一槍」,通過實施「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校友與武漢聯繫愈發緊密,校友在「第二故鄉」投資越來越多。
今年,武漢大學校友、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將14個小米生態鏈合作項目引入武漢,籤約總額達200億元。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自控956班校友,捐贈3000萬元支持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新大樓建設。武漢理工大學校友張文明與另一位創始人陳少傑在漢創辦的鬥魚赴美上市成功。
武漢「校友經濟」升級
從在漢高校延伸到國內高校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漢已舉辦校友資智回漢活動20餘場次,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近百人,籤約一大批重大項目。
此次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首次在武漢召開,將「校友經濟」從在漢高校延伸到了國內高校,使得武漢「校友經濟」邁向新高度。
隨著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國內知名高校的湖北校友會也在助推武漢「校友經濟」的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均在漢設立湖北校友會,積極為校友在漢投資興業牽線搭橋。
「在武漢,校友經濟成功演繹,這是學校和政府互動的結果。武漢由科教優勢衍生出的校友模式,是武漢的實力之源,為城市未來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國內頂尖科技創新理論研究者、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說。
據悉,今年武漢努力打造新時代武漢校友經濟升級版,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打造校友經濟發展示範園區,建設校友創新創業中心、武漢校友企業家區域總部、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推動校友經濟常態化、規模化發展。
北大校長郝平:
希望選調生在湖北紮根基層努力奮鬥
在漢出席北京大學全球校友大會的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會上表示:2020年北京大學將建成世界一流大學,2030年北京大學將位居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
郝平介紹,近7萬人的北京大學去年的總收入達到340億元(含附屬醫院等收入)。北大也是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的大學。在剛剛結束的兩院院士增選上,北大新增7人,使北大兩院院士達到101位,突破了三位數。
當天,郝平在湖北北京大學選調生(引進生)座談會上,勉勵在基層工作的北大學子,紮根基層努力奮鬥。
近年來,一批北京大學畢業的碩士生或博士生作為選調生或者引進生在湖北基層工作,為湖北振興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據悉,安排到基層工作的北大畢業的博士生一般按正科級安排,一次性提供10萬元補助;碩士生按照副科級安排,一次性提供5萬元補助。座談會上,選調生和引進生紛紛向北大校長郝平匯報了自己的工作。
來自湖北黃岡的北京大學2019級博士生楊茂作為引進生分配至浠水縣政府辦公室,作為黨組成員協助常務副縣長工作。他介紹,浠水縣是聞一多的故鄉,地理環境優越,縣委提出「一心三區」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北部的農業生態、中部的生態旅遊和南部的臨港新型工業區,發展前途很光明。
郝平在聽完選調生(引進生)的匯報後告誡北大畢業生,在信息化時代,希望選調生(引進生)都能做學者型的幹部,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幹一行愛一行,做到德才兼備,體魄健全,守正創新。
(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經濟學家屠光紹:
學校在召喚、家鄉在等待、校友在呼喊
「昨晚10點到,今天下午2點走,我一定要來武漢的這場論壇。」11月30日,2019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論壇在武漢進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中投公司前總經理屠光紹作主題發言時說。
時值年末,作為國內知名經濟學家,屠光紹很忙。他說,周末這兩天要參加5場研討會。因此11月29日晚上10點才到武漢,上午演講完就要趕下午2點的飛機趕往北京。儘管很忙,屠光紹說,一定要來武漢參加北大全球校友論壇。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北大是母校,二是武漢是家鄉,三是校友期待你。在論壇上,屠光紹介紹了ESG投資發展情況。
屠光紹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早年師從經濟學家厲以寧,長期任職於金融系統。
據公開履歷,屠光紹是湖北鄂州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進入北京市委工作5年,1989年進入金融領域,入職央行,先後在綜合計劃司、金融管理司、全國金融市場報價交易信息系統中心工作。
1993年起,他開始了在證監系統長達14年的工作生涯,其間歷任多個崗位,其中於1997年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黨委書記,2002年升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晉升副部。
2007年,屠光紹調任上海市,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2013年任常務副市長。2016年6月,他轉任正部級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直至今年4月卸任。
(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相關閱讀:四千多名北大校友紮根湖北
11月30日,首屆北京大學全球校友論壇在武漢舉行。長江日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北大校友在湖北有4000多人,北大校友紛紛紮根武漢基層。
北大碩士霍計武
放下「數學夢」來武漢當村官
2012年8月,北大碩士霍計武告別北京,登上來武漢的列車。他考到江夏一個由南水北調工程遷居來的移民村當村官,原本想的是騰出時間備考數學博士。在這之前,他曾考取中科院人工智慧博士,為追尋心中的數學夢選擇了放棄。
霍計武擁有北大碩士學位,在北京找個收入可觀的工作輕而易舉。然而他在江夏堅持自己「數學夢」的過程中發現了更大的「基層夢」。在江夏,他發現村官關係著很多人幸福,這片土地讓他難以割捨,「數學夢」被他悄悄放下。
村官霍計武發動捐款救助貧困戶,經常走訪群眾家庭,與附近公司協商幫助移民就近就業,還聯合其他大學生村官開展彩色花生種植試點。
霍計武在基層的出色表現,獲得社會認可,曾獲評全國鄉村好青年、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北省「十佳」鄉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北大碩士孫姝
愛武漢紮根園林一線
在北大讀完研究生,為何會到武漢工作?孫姝說,有三點原因,第一讀研期間在美國洛杉磯實習了半年,回校時剛好碰到武漢組織部去北大清華專場招聘,恰逢武漢申辦園博成功,組織部希望她能參與其中;二是看好大武漢,認為這裡相當有發展前景;三是離家近,她本科就是在武漢大學就讀的,對武漢比較熟悉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就讀北大風景園林專業的她,擁有一份情懷與使命感:再造秀美河山,共創生態文明。在園博工作期間,她配合完成金口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的相關事宜,主要參與了該工程的現場踏勘以及現場抽氣實驗;項目招投標事宜;項目合同修改;項目初步設計以及施工圖評審工作。
在工作之餘,孫姝孜孜不倦提升專業。在《中國園林》《園林》等專業期刊發表《創建園博盛會,再造秀美河山——第十屆中國(武漢)國家園林博覽會總體規劃解析》《對武漢建設全國一流園林城市的思考》等論文6篇。作為執行編委,完成《行家看園博》《匯聚園林,共築美夢》等3本著作的編撰。
2015年武漢市委、市政府授予孫姝「武漢園博會建設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稱號,2016年獲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等獎項。
北大保安甘相偉
讀完北大中文系在武漢高校做輔導員
現在在武漢傳媒學院做輔導員的甘相偉,2007年到2012年在北大做保安,其間在北大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2012年出版《站著上北大》一書,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院士親自撰序。全國數千家媒體報導轉載其勵志求學故事,被評為「中國教育十大影響人物」「全國十大讀書人物」。
來自湖北農村的甘相偉回憶了與北大校長的這次魅力邂逅。2012年,甘相偉在北大的學習生活快要結束了,產生了一個衝動,把自己在北大的學習生活故事,在未名湖畔的文字感悟全部列印出來,裝訂成冊,爭取能夠出版。
當時,甘相偉被調到北大檔案館保安崗位,就在北大校長辦公樓旁邊,他每天都會去那裡領取報紙信件,經常會遇到時任校長周其鳳,他都會向甘相偉他們問好。甘相偉覺得周校長特別親切,對燕園的普通人都這麼用心關注,後來他了解到周校長也是寒門子弟,通過刻苦學習考上北大。甘相偉在想如果北大校長能夠給自己的書籍寫個序言,大概可以順利出書,於是鼓起勇氣給周校長寫了一封信。
三天之後,甘相偉接到校長辦公室的電話,說周校長想看一下書稿的內容,於是甘相偉趕緊把書稿送過去,過了兩天,就接到校長辦公室的電話,說「相偉你過來拿序言吧,周校長已經幫你寫好啦」,那一刻甘相偉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周其鳳在回信中寫道:我是學化學的,文筆不好。今年還因為寫了一首「化學是你,化學是我」,滿世界都知道我文筆不好,就更沒人要我寫東西了。不過,當在我校擔任保安工作的甘相偉同志來信要我給他的新書寫幾句推薦話時,我答應了,而且很樂意。對於北大,保安工作非常重要,不誇張地說,沒有好的保安工作,就沒有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就沒有北大的健康發展。我對我們的保安同志們是抱著感恩心情的。
(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來源:長江日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