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被侵略、被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發展到今天。成為獨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讓人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一切都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的努力,離不開各行業人才前赴後繼為國效力。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這樣一位心繫祖國的華人科學家,他是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頂尖專家,擁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多個頭銜,並且是哈佛大學聘請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他就是謝曉亮。
就是這樣一位享譽盛名、事業有成的科學家,在自己科研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依然選擇放下在美國經營多年的事業,回歸祖國,為祖國科學事業建設貢獻力量。
謝曉亮出生在北京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京大學的在職教授。從小,當別的孩子在玩泥巴、講故事時,年幼的謝曉亮在父母的影響下對化學元素十分敏感。父母對於孩子的興趣也加以引導,因此謝曉亮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學和化學的濃厚興趣。
謝曉亮從幼兒園開始,就與北京大學結下不解之緣,一路讀書,都是在北京大學附屬學校,高中時,他偶然接觸到來自北京大學的一個計算機研創項目,從此對科研的熱情無比高漲,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化學系。
在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謝曉亮認識到,國內科研水平與國外仍有巨大差距。醉心科研的謝曉亮選擇背上行囊去美國留學,追求他心中的科學殿堂。
在美國讀書期間,謝曉亮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單分子酶學,並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醫學研究領域不斷發掘,不斷打破單一學科界限,推動交叉學科不斷創新、豐富、發展。
美國的學術環境為謝曉亮的成長提供了沃土,在這裡,他不斷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生物物理化學家,並且被哈佛大學聘請為終身教授。
隨著學術水平不斷上升,謝曉亮的思鄉之情越來越洶湧。我國學術環境今非昔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謝曉亮毅然選擇回國,回到啟蒙、教育他的北京大學,用自己畢生所學,回饋給予他結緣甚深的母校。
對於謝曉亮的選擇,外界的聲音迥異,有支持的,也有質疑的,但他都不予理會,只沉浸在自己的實驗室裡,一心追求學術造詣,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生物物理化學領域再添建樹。
每一位從祖國走出去的學子,都帶著祖國深深的祝福,也希望學有所成孩子都能掛念祖國母親,未來成為國家棟梁。我們的國家可能還不夠強大,不夠完善,這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建設她、完善她,而不是冷眼旁觀。
謝曉亮對科研懷有赤子之心,對國家也懷有赤子之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懷有這樣一份情懷,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