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位歸國的科學家,他是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外媒:損失太大

2020-12-06 青娛歷史

近期又一位歸國的科學家,他是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外媒:損失太大了!哈佛大學化學生物系美籍華人科學家謝曉亮對外稱自己將正式全職回歸北京大學,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他是世界上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等一系列生物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這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回國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這對於中國未來的生物發展也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他1962年出生於北京,受到父母的影響,他自幼就有一個相對良好的教育環境,1980年憑藉一己之力考入清華大學,1985年赴美繼續深造,在留學期間他時刻關注著祖國生物科學方面的發展,牢記自己的使命,1992年他參與了美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工作而後過得了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頭銜。他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獲得這個頭銜的中國教授,在美國他的科研項目獲得很多該領域最高獎,他也是第一個獲得阿爾伯尼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此前獲得過這個獎的科學家後來都有了諾貝爾獎,所以說他也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在過去十年隨著國內科研技術的不斷提高,很多回國的科學家們也都獲得了非常領先的科學成果,這一切也讓謝曉亮心急不已,他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學識貢獻給偉大的祖國。小編覺得這些科學家真的太偉大了,能時刻心繫祖國真的不容易。有了這些科學家的幫助,祖國一定會越發展越好的!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積極評論!

相關焦點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他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讓我們意識到了知識和科學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優秀的科學家無疑是一個國家的寶藏。 留洋深造是許多科學家提升自己的方式,前有錢學森歸國,現又一位科學家謝曉亮回國。他不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更是被譽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毅然歸國,發展AR技術,讓祖國科研教育更進一步
    ;他是同時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職稱的學者;他是在舉世聞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被稱為是&34;,他就是今天我們分享故事的主人公——科學家謝曉亮。
  • 一名在美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
    1991年,朱松純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第二年便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在哈佛期間,他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大衛·曼福德,並於1996年順利獲得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任職的朱松純教授,是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受邀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也會與北大、清華進行研究合作。在哈佛期間,他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大衛·曼福德,並於1996年順利獲得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
  • 又一名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多虧了川普的「助力」
    1991年,朱松純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第二年便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在哈佛期間,他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大衛·曼福德,並於1996年順利獲得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接著又在史丹福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任教講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系與認知科學中心任助理教授。
  • 他是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裸辭回國,被美國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
  • 又一名頂級華裔科學家朱松純歸國,多虧了川普的「助力」
    1991年,朱松純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第二年便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在哈佛期間,他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大衛·曼福德,並於1996年順利獲得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系與認知科學中心任助理教授。
  • 他出身北大化學世家,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當選美國三院院士
    謝曉亮去芝加哥大學著名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Graham Fleming)的實驗室做博士後。3歲的兒子來到哈佛大學。 36歲的他成為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獲得哈佛大學終身正教授職位的大陸學者。 初到哈佛, 「最大的擔心是沒有足夠的經費做研究。」 第一年謝曉亮一口氣寫了6個申請書, 全部獲得資助。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2008年,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首次打破慣例,錄用中國留學生尹希留校任教。尹希,少年天才,中國神童。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
  • 又一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任教,這次得感謝川普
    近日,清華大學的一則《擬聘新進人員公示名單》火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朱松純回國入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任教研系列教授。朱松純是誰?歸國教學為何會引起轟動呢?朱松純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流學者和專家,在計算機視覺、統計與應用數據方面朱松純教授造詣頗深。朱松純教授1968年出生於湖北省鄂州市,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1992 年奔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師從國際數學大師、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菲爾茲獎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大衛·曼福德教授。4年後獲得美國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
  • 中國重金挖在美科學家歸國效力?
    如果他禁止外國科學家在美工作,大多數美國研究機構將立即關閉,因為並沒有很多美國人有興趣成為科學家。」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29日對此表示,出現中國吸引科學家回國從事軍事研究的論調肯定有美國對此警惕的原因在其中。事實上,很多華裔科學家回國,本身是中國發展的結果,美國提供不了相應的工作機會,而中國有需求,科學家自然願意回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是一位高材生,他看準了AR的風口,打算回國發展AR技術報銷祖國。他名叫謝曉亮,他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 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毀了「,三名知名教授被指控性侵
    5月29日,哈佛大學校報《The Havard Crimson》發表了一篇歷時八個月重磅調查報導,三位著名的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面臨來自學生等人的性騷擾指控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加入美籍,32歲成為哈佛正教授,為何不願回國?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曾經有著「神童」之稱的物理天才,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不願回國發展,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天資聰穎,哈弗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尹希,198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父母從小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給他報了不興趣班。
  • 華裔及留美歸國科學家接二連三離奇死亡,是意外?還是陰謀
    2020年5月2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劉冰被發現遇害於賓夕法尼亞州家中,年僅37歲。劉冰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在其遇害後,該校官方網站登出報導:" 劉冰在解構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機制及併發症的細胞基礎研究方面,即將取得「重大發現」。
  • 他是清華大學物理系學霸,曾被哈佛大學教授讚賞,考試幾乎全滿分
    他是清華大學物理系學霸,曾被哈佛大學教授讚賞,考試幾乎全滿分註:本文為作者原創文,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出處。假如他不努力,當初那位少年英才就會變成一位很普通的人。今天小編給大家了解一位清華大學的才子也是和曹植一樣英才出少年,隨著時間變化,一年又一年過去,他卻越來越優秀。這位少年英才他的名字叫做叫胡耀文,寫到這裡大家千萬不要搞混了,他不是相聲演說家侯耀文,他是胡耀文,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學霸。
  • 哈佛教授謝曉亮為什麼突然回國了?
    2018年7月,哈佛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歸北大,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是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是什麼原因吸引謝曉亮教授回國呢?2015年謝曉亮(中間)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同為中國科學家,他留在斯坦福當主任,她毅然歸國,創新機器人
    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掌握核心技術根基的科學家無疑是中國現今最為寶貴的人才。特別是一些從中國成長起來後,出國留學接觸到最前沿技術的科學家,更是現在我們最為需要的。比如最近剛剛接任斯坦福能源中心主任的崔屹,作為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終身教授,曾被評為路透社評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學家。崔屹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後,出國留學在哈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一直留在國外參與材料科學研究工作,直到如今才44歲就接任史丹福大學能源中心主任。
  • 哈佛大學教授:我不拿中國一分薪水,只想中國成為真正的數學強國
    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在大多數人眼裡,學習數學只要能買個菜就行了,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不止在生活裡,就算在科研上也是如此,他不像其他科目那樣有著具體的表現,太過於理論化讓很多人意識不到數學的重要。
  • 56歲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母校北大任教
    隨後,謝曉亮在芝加哥大學著名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Graham Fleming)的實驗室做了短暫的博士後。並初步明確了其獨立工作後的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室溫下單分子的螢光檢測和成像。憑藉上述兩項工作,1998年,謝曉亮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聘為終身教授,也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初到哈佛,謝曉亮再次調整研究方向。他預感到單分子技術將會在生物學中有重要應用,於是從頭學習分子生物學,和學生一起旁聽生物系的分子生物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