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中國科學家,他留在斯坦福當主任,她毅然歸國,創新機器人

2020-12-27 科技也有料

隨著美國的技術封鎖越來越嚴,中國社會如今從上到下都開始深刻認識到,無論在什麼技術領域,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多麼的重要。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掌握核心技術根基的科學家無疑是中國現今最為寶貴的人才。特別是一些從中國成長起來後,出國留學接觸到最前沿技術的科學家,更是現在我們最為需要的。

比如材料科學,現在中國想要攻克很多核心技術的一大障礙,就是因為國內生產的很多材料不過關。從生物實驗室必需的試劑,到一些設備核心零部件使用的特種材料,還有一些生產工藝中必須的材料,很多我們都生產不出符合技術標準的材料。特別像目前我們被卡脖子的光刻技術,如果國內想要突破,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必須研究出適用的光刻膠材料。這些都需要材料科學家幫忙。

接任斯坦福能源中心主任的崔屹

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在國際上,材料科學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卻有不少都是華裔。比如最近剛剛接任斯坦福能源中心主任的崔屹,作為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終身教授,曾被評為路透社評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學家。崔屹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後,出國留學在哈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一直留在國外參與材料科學研究工作,直到如今才44歲就接任史丹福大學能源中心主任。可以說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華裔科學家的奮鬥之路。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特別研究員趙慧嬋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國科學家都會選擇這樣的道路。同樣清華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在康奈爾大學師從軟體機器人先驅Robert Shepherd獲得博士學位,又在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進行過博士後研究,今年才31歲的趙慧嬋,卻選擇了毅然歸國,回歸母校清華大學任職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

回到清華的趙慧嬋,一手搭建了新型機器人實驗室,組建了研究隊伍,開始對柔性機器人技術進行拓展性研究。她設計的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 「人工肌肉」 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此外,她還設計了手部軟體外骨骼,集安全性、舒適度、低成本、高精度為一體,可精確跟蹤人體肌電信號,並將旋轉鑄塑法引入軟體機器人領域,實現了軟體驅動器的一體化製造。

而她最新設計的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不同於傳統的基於電信號的傳感器,該傳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正是軟體機器人領域最常見、最簡便的橡膠材料,因此可以被共融嵌入到軟體仿生手中,這隻仿生手不僅實現了對自身位置和形變的定量感知,還實現了對外界物體軟硬、紋理、粗糙度的精確感知。可以說是對柔性機器人技術的徹底革新,也讓中國在柔性機器人領域站在了世界領先地位。

而這種技術革新正是中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轉變之路上最為需要的。只有在那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都做出革新性的技術突破,才能讓中國逐步擺脫如今被卡脖子的窘境。而如趙慧嬋這樣的科學家,才是真正支撐起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脊梁。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讚支持或關注,您的關注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她曾是高考狀元!汶川地震後,毅然棄美歸國,如今成果領先國際
    &34;然而,在可延展柔性無機薄膜器件這一出現不到15年的新領域裡,有一位歸國科學家積極推動力學、材料學、微電子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研製出&34;等系列可延展無機薄膜傳感器,並因此站上了國際科技新高地。
  • 她是美女科學家,德國1000多萬獎金都留不住她,毅然回歸祖國!
    時間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比如去年紅極一時的南方醫科大學28歲美女博導李琳,年薪最低70萬,安家費最低180萬,讓無數人為之豔羨。
  • 華裔及留美歸國科學家接二連三離奇死亡,是意外?還是陰謀
    劉冰的死被美國警方認定為他殺,兇手為一名與劉冰相識的美國人,他殺死劉冰後,回到車內自殺。至於他為什麼要殺死劉冰,作案動機是什麼?警方表示還在調查中。2018年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去世。當地警方稱張首晟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
  • 女科學家顏寧棄美歸國,千萬年薪也留不住她,憑AR技術發展我國教育
    女科學家顏寧棄美歸國,千萬年薪也留不住她,憑AR技術發展我國教育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8-25 王萌 彭訓文「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今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不幸因病去世。9年前,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 為何1000名頂級科學家皈依中國?日本國寶級科學家道出真相
    衡量一個國家科學創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人才的流向。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因大量人才流失而飽受詬病,比如在納米材料領域,全球前10的科學家,我國就佔了6人,但這6人全都在美國工作生活。福田敏男主要從事微納操作機器人和仿生機器人研究,是世界公認的生物醫學微納操作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來中國前是日本名古屋大學微納機電系統實驗室主任,現為北京理工大學全職教授。
  • 中國重金挖在美科學家歸國效力?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截圖,圖為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南華早報》稱,有「知情人士」稱,這些科學家歸國後,參與了能夠突破飛彈防禦系統的超音速武器,以及能夠在美國西海岸悄悄巡航的新型潛艇設計。報導稱,十多年來,中國努力吸引在美國實驗室工作、有能力的科學家歸國效力。
  • 一名在美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
    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美國國務院將在敏感研究領域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籤證停留期限從5年縮短為1年。 對此,美國學界表示了擔憂:華人科學家的出走將是美國創新領域的巨大損失
  • 棄美歸國,培養出10多位院士,小行星以他命名
    該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2019年5月,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推薦命名"唐敖慶星",並於2020年1月9日榮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其正式命名為"唐敖慶星",以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吉林大學原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 芊燁 攝   中英科學家申城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達成「上海共識」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智慧機器人領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感知記憶
  • 又一名在美中國科學家憤然回國!為他點讚!
    又一名在美中國科學家憤然回國!為他點讚!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的微軟高管沈向陽辭職歸國,加入清華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 如此多傑出的成就,深受美國人重視,如今憤然回國,國人十分歡迎! 沈向陽離開微軟不久,前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指責川普:「如果你不能信任華為,不能信任所有的中國科學家或開發者,世界上就沒有軟體或任何你想要的人。
  • 歷經萬難歸國的物理天才:62歲被誣入獄,出獄後她的做法讓人淚目
    二戰期間,她還穿著旗袍參與了一項極其保密的工作:研製雷達。眾所周知,二戰中歐美主要參戰國相繼投入和使用雷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以此看,王明貞是曾為二戰結束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 因為在物理學上成績卓越,王明貞後來甚至被國際物理界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 中國科大校友崔屹將出任斯坦福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史丹福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強的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之一。  崔屹現任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光子科學教授。他是納米技術的傑出研究者,致力於更好的電池和其他可持續發展技術,於今年榮獲美國材料學會獎章(國際材料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
  • 又一名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多虧了川普的「助力」
    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
  • 鮑哲南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性院長!
    她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學會的成員。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和主任,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她還是Precourt研究所,伍茲研究所,ChEM-H和Bio-X的客座教授。據統計,在數以十萬計的中國留美女學生中,能最終成為美國知名學府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還只是極少數。可以說,鮑哲南為華人女科學家樹立了榜樣。2016年初,鮑哲南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她是標準的天才美女科學家
  • 大連這位女教授:從日本毅然歸國,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
    她響應祖國召喚毅然回國,投身教育創辦特色專業;她和團隊的科技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應用於30餘個港口、船舶及鑽井平臺。近日,《大連日報》更是刊登了她的優秀事跡和科研成果。跳出&34;,毅然歸國投身教育事業上世紀90年代初,李穎走出國門求學。2005年,在日本已有事業基礎的李穎決定放棄擁有的一切,歸來服務祖國。
  • 又一名頂級華裔科學家朱松純歸國,多虧了川普的「助力」
    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他打破了華人在國際頂尖期刊話語權微弱的局面,在多個國際大會擔任過主席,是很多重要學術期刊的負責人。
  • 中國985教授夫妻,將女兒培養成頂級科學家,結果她加入美國國籍
    比如中國有對教授夫妻鮑希茂和陳慧蘭,都是科學界最頂尖的人才,為了能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國內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費盡心思。結果女兒長大後卻毅然成為美國人,將自己的科學研究都貢獻給國外的科研事業,這個女兒就是鮑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