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

2020-11-24 同濟大學新聞網

 
      「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家論證會日前召開。我校副校長蔣昌俊、校長助理吳廣明參加會議。蔣昌俊代表學校致辭。
      專家組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雷射等離子體研究所王世績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所長兼黨委書記李儒新研究員、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陸衛研究員等7位專家組成,匯集了國內從事先進微結構材料設計、製備、表徵及應用研究的一流專家學者。
      與會專家認真閱讀了實驗室的有關材料,聽取了 實驗室建設負責人、我校物理系主任王佔山教授關於實驗室建設可行性的匯報,並就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建設方案等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經充分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擬開展先進微結構材料設計、製備、表徵及應用研究,將為重大科技需求提供新材料和新器件;實驗室在雷射微結構材料及元器件、電磁波功能微結構材料及應用、微結構材料的建模與設計等主要研究方向上 ,具有研究基礎,擁有一批先進的實驗設備,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富有創新能力、人員結構合理的研發團隊,具備了建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條件;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明確,研究方向合適, 建設方案完善,經費預算合理。專家組建議儘快啟動實驗室建設方案,並建議加大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辦法。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要求,重點實驗室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專家論證後,即行開展具體的建設工作,並於2011年接受教育部驗收。驗收通過後,實驗室將正式掛牌運行。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8年度  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  實驗室評估結果的通知  教技廳函〔2019〕13號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部省合建有關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2015年修訂)》,2018年9月至12月,我部組織對工程和材料領域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了五年定期評估。
  •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
    研究方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是研究凝聚態物質中不同尺度層次,不同類型微結構組態、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轉變規律, 揭示它們與宏觀物理性質間的內在聯繫,並將理論研究,計算機模擬與當代先進實驗手段相結合,探索、設計和製備各種類型的微結構材料,研究其物理機制和新效應,為發展新型微結構材料奠定基礎。
  • 微結構電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同大學
    中國高校之窗微結構電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大同市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凝聚態物理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建設,學科基地是山西大同大學固體物 理研究所,下設7個實驗室單元、1個資料室、一個科研人員辦公室。實驗室現有科研用地合計1018.37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289.24萬元。
  • 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攻克平板陶瓷膜製備及批量化...
    本站訊(通訊員 徐福聖)天津大學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歷經十餘年艱苦研發,突破了平板陶瓷淨水膜製備技術難關,實現批量化生產。目前平板陶瓷膜生產線已成功投產,一舉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大幅提高我國膜產業競爭力並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
  • 甘肅: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通過論證
    原標題:甘肅: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通過論證 甘肅省第一家依託省屬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通過論證。
  • 湖南科技大學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2日訊(通訊員 唐子龍)日前,教育部科技司公示了2019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評估結果,湖南科技大學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定期評估中,評估結果為良好,通過了教育部的評估。
  • 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
    本站訊 (通訊員 傅瀟然)日前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2017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經過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等環節層層考評,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最終獲評優秀。  該實驗室依託國家 「985」、「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光學工程國家重點學科,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中的光電信息工程系和光電子科學技術系的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為支撐,於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從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建設的「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獨立並發展壯大起來。實驗室現任主任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鐵根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莊松林院士。
  • 蘭州大學教育部磁學與磁性材料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材料物理與化學...
    蘭州大學教育部磁學與磁性材料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教育部特殊功能材料與結構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功能與環境材料研究所所長。甘肅歐美同學會、甘肅省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發光學報》第8、9屆編輯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2008年獲得教育部寶剛優秀教師獎。
  • 環境健康重點實驗室通過創建可行性專家論證,關注新型汙染物
    上海三家單位聯合申報的「國家環境保護新型汙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重點實驗室」,通過創建可行性專家論證。可行性專家論證會現場 微信公眾號@上海環境 圖9月24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在上海組織召開了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三家依託單位聯合申報的「國家環境保護新型汙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環境健康重點實驗室」)創建可行性專家論證會。
  • 中國材料領域 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材料人必收藏)
    (實驗室按漢語拼音排序)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7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建設,1990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實驗室主管部門是教育部,依託於武漢理工大學。
  • 航空材料先進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圖)
    3月25日,航空材料先進腐蝕與防護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在中航工業航材院掛牌成立。中航工業科技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陳剛、基礎院科研管理部周寧專務、航材院副院長李興無和重點實驗室主任陸峰共同為實驗室揭牌,標誌著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  航材院腐蝕與防護專業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從事航空腐蝕與防護研究的科室。
  • 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2003、2008、2013、2018年通過國家評估,其中2018年被評「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纖維和紡織材料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化工大學)前身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6年6月27日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過驗收。
  • 教育部啟動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試點建設工作,申報要求來了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決定啟動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試點建設工作。首批將遴選認定5個左右試點建設實驗室、15個左右培育實驗室進行試點建設,每輪建設周期為5年,其中含試運行期1年。在建設周期內,教育部給予一定經費支持。《通知》還有哪些內容?跟教育小微一起看↓↓↓首批試點建設目標是什麼?
  • 陳延峰:以一流實驗室建設支撐一流學科建設
    陳延峰作經驗分享(王紅兵攝影)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第一批建立的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1984年開始籌建,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實驗室在人工微結構科學技術領域長期耕耘,形成了顯著的特色和優勢,1989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免評)、2010、2015年連續7次均被評估為優秀實驗室。實驗室3次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集體」稱號,3人獲得金牛獎。自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後,本實驗室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8項。
  • 【綜述】微結構可控材料的製備策略綜述
    微結構可控材料憑藉單元結構的尺寸、幾何構型、排列方式獲得不同於宏觀材料的優異性質,在微納功能器件、超材料、浸潤性表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為實驗室)是在原納米材料先進位備技術與應用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的
  • 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組建方案通過專家論證
    2020年12月5日,「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組建方案專家論證會在青島召開。  專家組認真聽取匯報並經充分討論,一致認為青島能源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新能源領域具備良好的研發基礎,並作為依託單位正在籌建山東能源研究院,為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認為實驗室建設方案定位準確、目標明確、研究方向布局合理、重點建設任務突出、工作計劃方案合理可行,專家組一致同意實驗室組建方案通過論證。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3月由國家計委組織專家論證並批准後開始籌建,1990年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11月通過了由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委員會驗收。  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以教育部新型傳感器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功率半導體技術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於2006年7月建立的。
  •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微腔光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長期以來,國際上主要通過建立波導模式與微腔高度局域模式的直接相互作用實現有效耦合,需要滿足相位匹配條件。然而,由于波導與微腔存在不同的材料和幾何色散,相位匹配條件僅在較窄光譜範圍內滿足,嚴重製約了微腔寬帶光子學應用。
  • 高校科技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原依託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的「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重組調整為「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大連理工大學)和「先進光子學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復旦大學);原依託中山大學的「超快速雷射光譜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顯示材料與技術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重組調整為「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