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廣受青睞 美地熱能發展前景廣

2020-12-05 OFweek智能電網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廣受青睞。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由於具有穩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潔環保等優點,漸漸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發展勢頭也大有追趕廣受歡迎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勢。在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也不例外。

  產業發展有潛力

  美國地熱能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有資料顯示,美國境內最有潛力的地熱資源地區位於西部,內華達州擁有溫度超過90攝氏度的地熱地點。僅以目前地熱發電最為集中的加利福尼亞州為例,該州地熱能發電的總電力產能大約可達到2.5吉瓦,能夠滿足加州大約5%的電力需求

  美國地熱能協會(GEA)執行董事卡爾•格威爾表示:「對於美國來說,地熱能已經成為實現可再生和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自2005年以來,美國的地熱能發展就一直處於增長態勢。根據GEA在2005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美國9個州的發電廠和小型電力設施中均有地熱能的應用。同時,熱衷於開發地熱能資源的公司也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 2005年以前,全美國大約只有6家公司進行地熱能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但是,目前全美已經有近20家公司在進行地熱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和運營了,增長速度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美國在地熱能利用相關技術領域也有十分顯著的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通過技術出口,美國的地熱能企業獲得了不少的增長機會。另外,美國的許多大學、職業學校等還特別開設了針對地熱行業的長期或短期課程。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雖然仍有不少業內人士抱怨,一直以來,美國政府方面對於地熱能的支持比較欠缺,但如今,地熱能產業已經引起了美政府層面的注意。從聯邦政府到各州政府都在政策上給予了地熱能發展一定的支持。聯邦政府延長了對該產業的退稅計劃;各州制定的鼓勵清潔能源使用的政策中,也都包含了對地熱能發電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數據顯示,有逾3.5億美元的款項擬用於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撥款數額最高。在發布預算報告時,印度財政部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還特別建議,加大大規模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並提議先在政府所有土地上進行「試驗」。同時,她還明確表示,未來印度將關閉高齡、高排放的火電廠,並將該部分閒置土地另做他用。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清潔取暖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式的「煤改電、煤改氣」,而是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統籌謀劃。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近年來,地熱資源化身地熱能,從地熱直接利用轉向能源化利用。其中,乾熱巖地熱地熱能具有能量大、分布廣、利用率極高、安全性好、無汙染、可實現綜合梯級利用等特點,被認為是地熱能開發的未來,面向未來的戰略型能源。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將有利於增加我國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促進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就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人民既需要溫暖舒適的暖氣,人民又需要清新怡人的空氣。
  • 地熱發電路漫漫但前景可期
    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戰略提出之後,可再生能源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地熱事業也開始發力。新近出臺的《國家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新增500兆瓦,較當前的裝機容量將有大幅提升。筆者近期對國內地熱發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研,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制約地熱發電的因素還比較突出,需要給予關注。   首先是大環境方面的因素。
  • 中科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公布地熱等基金課題
    實驗室發展目標:從規模化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目標出發,開展可再生能源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致力於解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資源分散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質能源、非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優化。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山東省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可開發利用量折合標準煤2194億噸,約為山東省煤炭資源可採量的47.7倍;分布面積廣,省內17市均有分布。早在上世紀50年代,山東省便開始了水熱型地熱資源的利用,是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最早的省市,也是目前國內地熱資源利用最大的省市。
  • 洛陽:挖掘地熱能源 發展清潔供暖
    5月31日,李寧波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我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結合我市的地熱資源稟賦,為我市開發利用地熱、發展清潔供暖等建言獻策。   嘉賓講述:  我認為洛陽具有發展地熱資源的天然優勢:地下水資源豐富,地熱資源儲藏量大,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 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地熱發電:現實與預期落差為何這麼大
    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  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全球已有144個國家制定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和政策,其中發展中國家數量從**年的15個增加到了95個,顯示出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從過去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全球範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也增長到19%。
  • 世界可再生能源和廢棄物發展概況
    眾所周知,世界正處於新的一波能源轉型浪潮之中,可再生能源憑藉其低碳、成本下降快等優勢,發展迅猛,本文通過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數據的梳理和分析,展現一個真正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或許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快。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本報實習記者 | 齊琛冏)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 「十三五」即將收官,面臨著地熱裝機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
    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地熱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地熱裝機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1、中國地熱能資源潛力巨大,分布廣泛地熱能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清潔低碳、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乾熱巖型地熱能。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多因素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  近年來,國家頒布多項政策法規支持我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逐漸明確了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發電與供暖方面的重要地位,如何高效利用和開發地熱能,是相關部門一直在思考的主題。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日前,挪威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發布報告稱,受「綠色經濟」政策刺激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完善,全球能源企業正加快布局地熱能開發,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地熱能市場將快速增長。
  • 可再生能源取暖優勢凸顯 地熱能有望迎大發展
    二、資訊解讀可再生能源取暖優勢凸顯 地熱能有望迎大發展新聞聯播7日報導了北方部分地區通過可再生能源清潔取暖的典型案例。河南清豐縣將2000米深的地熱水抽上來,把熱能交換出來燒水供暖,而地熱水不受汙染,直接回灌。點評:燃煤鍋爐被認為是冬季北方地區形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日前表示,在轉變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的過程中,供熱方面的推進效果可能更顯著、更直接。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最主要的方式。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主要匯報三方面的情況:一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些基本情況,二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資源分布廣、利用潛力大、環境汙染小、可永續利用等特點,是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能源。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可再生能源產業逆勢增長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根據報告,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將下降8%,煤炭使用量將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業持續增長,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發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