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發電路漫漫但前景可期

2021-01-19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隨著清潔能源發展力度的逐漸加大,地熱開發利用特別是地熱發電的潛力將逐漸得以釋放。目前制約地熱發電的因素還比較突出,需要給予關注。

 

  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成為世界共識的大背景下,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因為資源量大且供應穩定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時至今日,全球地熱的利用方式中,直接利用較為普遍和常見,但是地熱發電對地熱的利用量大於直接利用方式。隨著清潔能源發展力度的逐漸加大,地熱開發利用特別是地熱發電的潛力將逐漸得以釋放。我國地熱發電始於上世紀70年代,起步比較早,但發展過程較為曲折,目前地熱裝機容量僅為27兆瓦,與美國等地熱產業相對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戰略提出之後,可再生能源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地熱事業也開始發力。新近出臺的《國家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新增500兆瓦,較當前的裝機容量將有大幅提升。筆者近期對國內地熱發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研,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制約地熱發電的因素還比較突出,需要給予關注。

 

  首先是大環境方面的因素。表現在國內電力產能過剩導致對地熱發電的需求不強烈。由於電力產能過剩,且去產能需要一定周期,不可避免地會對包括地熱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形成制約。電力供應充分,市場對地熱發電的需求就不會那麼強烈。國外的情況也比較類似。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地熱發電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期發展較快,但近些年基本出現停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天然氣資源豐富,天然氣大量替代煤炭進入發電領域。天然氣發電不僅替代煤電,還正在取代核電。中國有大量的煤電,天然氣發電也處於發展進程。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雖然持鼓勵態度,但市場供應充分對地熱發電的這種反作用力也是客觀存在的。

 

  其次是資源勘查及技術瓶頸方面的問題,這是地熱發電的內因。目前地熱發電利用的資源主要是高溫地熱,中低溫地熱發電在全球也不多見。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高溫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和滇西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艱苦,經濟水平也比較低,對地熱發電這種「奢侈品」生產支撐能力有限。從資源類型方面看,經過多年勘查,業內專家得出的結論是我國高溫熱儲大多為基巖裂隙型,這類熱儲的勘查難度和風險較大,諸多不利的環境因素對高溫地熱發電形成制約。中低溫地熱資源雖然較高溫資源分布較為廣泛,理論上也可以用於發電,但是相關的技術和設備製造目前沒有實質性突破,尚不足以對地熱發電形成有效支撐。業內有專家表示,若能研發製造出大膨脹比的新型全流螺杆膨脹機機型及大型化螺杆機組,許多中低溫熱能有望實現經濟性發電,與此同時工業中量大面廣的中低溫餘熱廢熱也能夠更好回收成電能。乾熱巖理論上有較大潛力,但目前全球還沒有大型商業化運行項目,僅有的一些EGS工程也是示範性質。

 

  再次是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方面的問題。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地熱的多頭管理。這對地熱大發展形成掣肘,發電企業對此反應較為強烈。由於對地熱水、礦泉水的法律屬性和管理體制機制一直沒有理順,導致各地對地熱的管理差別較大,有的地方劃歸礦產資源行政部門管理,有的地方劃歸水行政部門管理,還有的地方兩個部門重複管理。多頭管理及政出多門對本就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扶持的地熱發電事業十分不利。筆者在調研過程中還發現,除管理職能交叉和重複收費因素外,礦業權審批周期長、程序複雜是制約地熱發電的又一制度因素。一些企業在獲取地熱探礦權並投入相應工作量獲得資源發現後遲遲不能獲得採礦權,導致項目運作受阻。地熱發電規模雖小,但是一旦發展起來也面臨發電入網及其電價問題,目前的地熱發電企業急切呼籲地熱發電像太陽能、風能發電一樣有一個明確的上網電價。一些企業表示,地熱發電的資源條件差別較大,最好的辦法是一個項目一個價格。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若地熱發電能獲得和風電、太陽能發電一樣的上網電價,地熱發電的生產力將很大程度被激活。

 

  地熱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最大的優勢是資源供應穩定,不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且運行費用低,缺點是勘探開發投入大,發電初投資高且受資源分布地區影響,有資源的地方不一定有配套設施和需求。國外情況也比較類似,比如美國地熱發電發展步伐慢除受前述天然氣供應充足因素影響之外,上述勘探風險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不過國內有利於地熱發電事業發展的環境也正在形成。隨著分布式能源的進一步發展,地熱發電的施展空間將逐漸被拓寬。

 

  國家有關規劃文件顯示到2030年,建立地熱能源探測與規模開發成套技術,突破乾熱巖高效利用核心技術,為地熱能源佔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3%提供科技支撐。總體看來,地熱的發展路徑布局可考慮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時間維度方面,近期以供熱為主,中長期可考慮供熱發電並進;空間維度方面,應本著因地制宜及多元發展的思路,有序推進淺層、中深層及乾熱巖開發利用。地熱相對其他能源而言起步較晚,但資源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地熱發電,是地熱資源利用的高級階段,更應予以重視並積極推進。(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羅佐縣])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地熱能發電前景可期 四大問題仍待破解
    地熱能發電前景可期 四大問題仍待破解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山東省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可開發利用量折合標準煤2194億噸,約為山東省煤炭資源可採量的47.7倍;分布面積廣,省內17市均有分布。早在上世紀50年代,山東省便開始了水熱型地熱資源的利用,是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最早的省市,也是目前國內地熱資源利用最大的省市。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市場前景可期  根據雷斯塔能源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地熱井數量為223座。與此同時,2010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新增地熱能投資總量已達400億美元。雷斯塔能源預計,今年全球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吉瓦,到2025年,這一數值將上漲至24吉瓦,漲幅達到50%以上。而未來5年,全球地熱能領域將有望迎來超過250億美元新增投資,地熱井數量將達到380座。
  • 可再生能源廣受青睞 美地熱能發展前景廣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廣受青睞。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由於具有穩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潔環保等優點,漸漸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發展勢頭也大有追趕廣受歡迎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勢。在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也不例外。  產業發展有潛力  美國地熱能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 地熱能利用指導意見發布 9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根據意見,2015年,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此前有市場人士推測,淺層地溫能開發投資額將達1500億元以上,相關產業有望迎來大發展。  華泰證券(601688):就地熱再生應用前景光明   行業動態。就地熱再生應用前景光明,但目前仍看不到需求爆發的跡象。
  • 中電建地熱公司落戶鄭州助力「低碳經濟」發展
    本報訊為積極服務國家能源戰略轉型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搶抓地熱能戰略機遇期,11月19日,由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上海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國電建集團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建地熱公司」)在鄭州揭牌成立,將助力節能減排
  • 從中石化「雄縣模式」看中國「地熱」
    迎著全球新一輪新興產業變革期的契機,中國正積極布局相關產業,朝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模式轉型。「我國地熱資源豐富、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具備廣泛推廣利用的條件,地熱供暖前景尤其廣闊。」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劉金俠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將上升至國家層面,《全國「十三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將面世。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超級電容器行業前景可期
    超級電容器在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混合燃料汽車和特殊載重車輛)、電力、鐵路、通訊、國防、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眾多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發展潛力,被世界各國廣泛關注,行業前景可期。  據尚普諮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超級電容器隔膜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超級電容器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微型超級電容器在小型機械設備上得到廣泛應用,而大尺寸的超級電容器則多被用於汽車領域和自然能源採集上。  來源:中國經濟網
  • 地熱發電:現實與預期落差為何這麼大
    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  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許江風 (中海油研究總院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資深工程師)  地熱能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清潔低碳、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能源。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乾熱巖型地熱能。地熱能是最為典型的本土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本土可再生能源的「土地爺」。
  • 洛陽:挖掘地熱能源 發展清潔供暖
    5月31日,李寧波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我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結合我市的地熱資源稟賦,為我市開發利用地熱、發展清潔供暖等建言獻策。   嘉賓講述:  我認為洛陽具有發展地熱資源的天然優勢:地下水資源豐富,地熱資源儲藏量大,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得益於上述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熱發電得到《規劃》充分肯定。《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530兆瓦。
  • 全面了解地熱能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的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我國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能資源、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資源三種類型。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主要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天然出露的溫泉、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資源。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國際主要市場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可分為發電和非發電兩個方面。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一些不發達國家,如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也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走向全球。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突破、規模化應用和成本下降,國際社會對可再生能源在未來能源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預期不斷增加。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低碳能源轉型政策和發展戰略,積極探討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以應對能源安全、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
  • 「十三五」即將收官,面臨著地熱裝機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
    記者了解到,相比風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不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氣、晝夜、季節影響,可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從國際經驗看,平均年可利用可達6300小時,先進機組可達8000小時。得益於上述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熱發電得到《規劃》充分肯定。《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530兆瓦。
  • 河南新發現地熱異常面積136平方千米
    近日,由河南省地礦局環境一院承擔的「濟新斷裂(獲嘉段)地熱異常區地熱資源調查」項目成果報告通過河南省地質勘查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的專家評審,發現地熱異常面積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田宜龍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雪娜本報通訊員夏雪剛    地熱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礦產資源,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將有利於增加我國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促進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就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人民既需要溫暖舒適的暖氣,人民又需要清新怡人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