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2020-12-06 前瞻產業研究院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地熱發電發展現狀

我國地熱資源較為豐富,以中低溫為主,幾乎遍布各省市自治區,地熱資源潛力佔全球的7.9%。據統計,全國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下熱水資源總量為68.45億m3,所含熱能量為972.28×1015J,折合每年約3284.8萬噸標準煤的發熱量。

我國地熱資源儲量統計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地熱能開發利用分析報告》

地熱能利用包括發電和熱利用兩種方式,其中地熱發電作為最清潔的發電技術之一,有極大潛力成為一種快速商業化並能夠併網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的優先選項。另外,地熱發電也可以說是最可靠的(甚至強於水電)可再生能源來源,可以向電網不斷輸送電力,不像其他方式存在間歇性和不確定性,幾乎完全不受氣候的影響。

正是基於上述有點,全球地熱發電行業發展迅猛。截至2015年底,全球地熱發電累計裝機量達到13.40GW,比上年增長5.51%。

2002-2015年全球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及同比增速(單位:MW,%)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地熱能開發利用分析報告》

具體國家來看,美國地熱能利用技術開發利用早,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到2015年,美國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3953MW。

2008-2015年美國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單位:MW)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地熱能開發利用分析報告》

我國儘管對地熱非電直接開發利用已居世界首位,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卻排名全球16位。其主要原因是我國適合發電的地熱資源集中在西藏和雲南地區,當地水能資源豐富,地熱發電競爭力不強,近期難以大規模發展。

地熱發電發展問題

地熱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穩定性、連續性和利用率高,但地熱發電的傳統開發模式主要靠人工勘查,尋找天然存在的地下蒸汽或溫泉區,這使地熱利用受到諸多限制。

所以,儘管地熱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相對於迅速發展的風能、太陽能,地熱的開發利用常常受到冷遇。究其根本,在於地熱發電存在四大問題。

首先,地熱利用技術發展嚴重失衡。我國地熱中低溫利用技術雖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高溫利用與國際相比還有一定差,還需繼續加大投入;

其次,我國地熱勘察程度較低,至今尚未開展對地熱資源的徹底摸底調查;

再次,地熱發電有著非常高昂的初始投資成本,在開始鑽井前,勘探等前期工序將佔到地熱項目開發成本的11%,鑽井約佔30%;

最後,人力資源匱乏。目前我國地熱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人才不足將成為地熱發電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

地熱發電發展潛力

總的來說,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地熱能已納入「十三五」能源規劃,地熱發電前景廣闊。地熱發電作為無排放、無消耗的穩定能源,在中國有著較為先進陸上油氣鑽採技術和設備的情況下,可以成為我國地熱發電的有力後盾。

根據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5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70GW。若用地熱發電替代燃煤發電,至2050年將可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若替代天然氣發電則可每年減少5億噸,地熱發電前景廣闊。

此外,增強地熱系統技術目前雖仍處於試驗環節,但一旦成功並廣泛加以應用,地熱發電開發潛力無比巨大。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地熱能發電前景可期 四大問題仍待破解
    地熱能發電前景可期 四大問題仍待破解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鑑於乾熱巖型地熱能勘查開發難度和技術發展趨勢,埋深在5500m以淺的乾熱巖型地熱能將是未來15-30年中國地熱能勘查開發研究的重點領域。  在這一階段,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初步得到能源界的重視,出現了個別區域分散開發,對地熱能資源的勘探和評價工作也逐步開展,在這一時期,地熱能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從統計數據上看,商品化的地熱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基本為零,相關技術尚處於初級研發階段。
  • 《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發布促進地熱能開發
    製冷快報 -據製冷快報消息,近日我國科技部發布了《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該宣傳手冊的發布有利於促進我過地熱能資源的開發。  據了解,《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宣傳手冊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我國地熱能利用的基本情況。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國際主要市場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可分為發電和非發電兩個方面。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截至2018年,全省地熱供暖面積逾1億平方米,居全國首位,預計2020年將達1.4億平方米,2030年達3億平方米,開發前景和空間巨大。   從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17市均有地熱資源賦存,具備分布廣、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條件較好等特點。其中,魯西北平原區為山東省淺層地熱能最為豐富的地區,為開發利用潛力大區;魯中南和魯東大部分地區為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潛力中等區;魯西北地熱區可利用水熱型地熱資源量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二左右;乾熱巖目前國內外還處於探索研究階段,開採發電技術尚不成熟,只是作為重要儲備資源。
  • 中低溫地熱發電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研討會在京舉行
    「十二五」中國中低溫地熱發電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前景研討會於11月23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邀請來自全國地熱領域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院士、專家及代表參會,會議重點研討了我國中低溫地熱發電技術的研究進展,提出應加快開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熱能發電成套設備並率先在我國油田區實施中低溫地熱發電示範工程。科技部高新司、高技術中心相關領域負責同志也出席了本次會議。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日前,挪威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發布報告稱,受「綠色經濟」政策刺激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完善,全球能源企業正加快布局地熱能開發,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地熱能市場將快速增長。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校循環利用和可再生的特點,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新方向。其中《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各地區根據地熱資源特點和當地用能需要,因地制宜開展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開展乾熱巖開發利用試驗,在「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其中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7億平方米;新增水熱型地熱供暖面積4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第一,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有條件、有技術、有經驗,不是遙不可及的。第二,地熱能是清潔、經濟、可持續利用的能源,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第三,科學開發地熱能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所以,今天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交流經驗、推動工作,更加科學、清潔、高效、可持續地開發利用好地熱能。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 2020年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利用模式...
    1、全球主要市場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可分為發電和非發電兩個方面。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投資開發了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從技術層面講,中國在地熱發電方面並不落後。  利用率高 開發難度大  中國證券報:地熱發電的利用率相比其他新能源的優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克棪: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鑽井得到高溫熱水或蒸汽後,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連續利用。從數據上看,地熱能一年中72%的時間可以利用,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
  • 清潔能源之地熱能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性,是一種切實可行有廣大市場空間的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國家發布制定了有關政策,響應習總書記提倡的「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指導思想,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打響藍天白雲保衛戰。地熱能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深層巖熱等。
  • 地熱能開發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實現清潔供暖,是緩解當前過度依賴化石能源供熱對資源環境造成壓力的有效解決方案。地熱能從熱能品位高低來分主要分為可直接利用的地熱資源和能夠間接利用的淺、中深層地熱能。這裡主要討論以間接利用為主的淺層與中深層地熱能,不涉及以直接利用為主的水熱型和乾熱巖型的地熱資源。
  • 地熱能:僅有熱情還不夠—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龐忠和介紹說,雄縣模式從地熱開發技術來講,可以看做第二代技術,「不同於第一代的直抽直排,第二代技術採灌結合,雄縣項目將水熱型第二代技術做到了極致,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雄縣對地熱能的利用方式非常友好,技術先進,採用冷熱水封閉式循環,相互不幹擾,系統效率高。
  • 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地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天然溫泉、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是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
  • 地熱發電:石油大佬們紛紛進軍的「明日之星」
    地熱能具有儲集量大、可再生性、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等優勢。在對於化石燃料過度依賴的今天,合理地開發地熱能能環境我們對於環境造成的壓力。地熱發電是我們最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地表以下產生的熱量幾乎都可以為房屋供電供暖。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工業之美」這款電池埋入熱地環境就可直接發電,或改變地熱能應用...
    記者 | 徐寧1通常被視為低利用率的地熱能,有望成為一種偉大的可再生能源。據美國《每日科學》和CleanTechnica網站日前報導,東京理工大學和Sanoh Industrial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非常穩定的電池,可以直接將熱量轉化為電能,從而提供了一種可持續利用地熱能的方法。有關該項研究的論文近日已發表在了《材料化學A》期刊上。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核裂變產生的一種能量資源。
  • 地熱能儲量巨大 日本地熱發電有喜有憂
    但是,火山、地下熔漿在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同時,也帶來了豐富的地熱能源。2011年的「3.11」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日本國內棄核、發展地熱能的呼聲也隨之高漲。日本地熱的潛在發電能力巨大,但開發進展緩慢,他們遇到了什麼難題呢?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200米以淺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乾熱巖地熱能。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乾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他熱利用。第二,地熱能的主要優點與其他可再生能源比較,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其利用係數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