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發電:石油大佬們紛紛進軍的「明日之星」

2020-10-01 嶽悅於世

地熱能具有儲集量大、可再生性、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等優勢。在對於化石燃料過度依賴的今天,合理地開發地熱能能環境我們對於環境造成的壓力。地熱發電是我們最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地表以下產生的熱量幾乎都可以為房屋供電供暖。

對地熱能的利用

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據國土安全部2015年的數據,只算水熱型地熱資源,每年可開採量就能抵得上標準煤18.65億噸燃燒產生的能量,相當於當時煤炭消耗的70%,能減少碳排放的30%。而美國的地熱發電廠利用地熱蒸汽和斷線層儲地下水的熱量進行發電,已經為山區的居民解決了20%的發電需求,這裡說的地下水處於高壓環境再加上火山附近的溫度,平均溫度達到150攝氏度左右。

地熱通過巖石的儲存和傳導,或者是利用地下水的高溫,達到能被我們利用並發電的效果。然後將冷卻的水再循環並抽回以收集更多的熱量。只要鑽頭鑽的足夠深,我們就能找到高溫的巖石和地下水。地下取能的特點也讓這種發電站被成為「地熱井」。

地下水中的地熱

其實大多數地熱發電廠喜歡利用蒸汽來採集地熱能。將滾燙的地下水用管子導入,輸送到低壓罐中讓它們變成蒸汽(高壓下水的沸點高,可以參考下高壓鍋的原理,降低壓強則會讓本來很高溫度的水蒸發為高溫蒸汽),為渦輪機提供動力。至於循環後冷卻下來的水,還有二元循環植物是生長技術,因為它們可以在較低的水溫和更多樣化的地理位置下運行,這就大大提高了地熱水的循環利用率。

現在,一種新的增壓技術,利用溫度超過400 攝氏度水的特殊性能,有望收集到巨大的地熱能量儲備。只不過在此溫度和壓力下的水位於地下深3公裡以上的地方。要使用它,需要升級的鑽探技術和材料,不過這是值得一試的,因為這個深度的地下水起著超臨界液體的作用,它所產生的能量可能是傳統地熱井的十倍。

地下巖石中的地熱

乾熱巖一般指溫度大於150℃,埋深數千米, 內部不存在流體或僅有少量地下流體的高溫巖體。乾熱巖地熱資源主要用於發電,只不過循環性較差,但是它也是開採地熱能的諸多方法中較為簡便的一種。目前在德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開展了試驗項目。

地熱能的開發前景

據統計,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擁有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但目前只有24個國家使用地熱發電,潛在的巨大地熱發電能力現在只有不到15%的利用率。不過2015年備受矚目的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了多項成果,裡面包含一項鮮為人知的成果:全球地熱聯盟成立。該聯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全球地熱發電量增加6倍,地熱供暖增加3倍。

有趣的是:獲取地熱能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鑽地熱井的成本,地熱能的特點是越深如地下能量越多,所以發展地熱能和現在石油天然氣公司的鑽井技術是掛鈎的。這些公司當然也希望自己的鑽井技術實現突破,可是這樣就給自己的競爭對手提供了發展空間。於是很多石油等資源產業大佬紛紛投資進軍地熱產業,發展迅速。

不過地熱能的研發也存在問題:掌握前沿技術的大多數歐洲的冰島挪威等國,而他們的能源消耗並不多,而且這些國家的經濟規模並不是很大。所以政府對於這些技術的研發並不會像那些耗能大國那樣地重視;雖然地熱能本身是清潔的,但是它的開發手段卻帶來了環境問題。雖然沒有溫室氣體排放,但鑽井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地殼中的二氧化硫的洩露,導致酸雨。

相關焦點

  • 中國鑽井隊伍為肯亞地熱發電貢獻力量(組圖)
    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的地熱鑽井平臺。(攝影 王新俊)  原標題:中國鑽井隊伍為肯亞地熱發電貢獻力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新俊):當地時間17日,位於東非大裂谷內的肯亞納庫魯郡的奧卡瑞一片歡騰,近千名附近的居民身著盛裝、歡聚一堂,熱烈慶祝裝機容量140兆瓦的「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項目啟動。肯亞總統肯雅塔、副總統盧託以及能源與石油部長奇爾奇爾等官員出席。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投資開發了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從技術層面講,中國在地熱發電方面並不落後。但地熱能的開發需要鑽井、開採、發電等多項技術配套,因此開發難度更大。  中國證券報:目前國際上成功開發地熱能的經驗是什麼?  鄭克棪:國際地熱能開發在1970年前後出現第一個高潮。因為上世紀60年代末出現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漲價推動各國政府尋找新能源,地熱能作為新能源而被開發利用起來。  一般說來,0-200米的深度叫淺層地熱能,主要用於供暖和製冷。
  • 地熱能儲量巨大 日本地熱發電有喜有憂
    日本如今有18處地熱發電站,地熱發電能力只有53萬千瓦。龐大的地熱能源深眠著,等待人們去開發。  隨著民眾反核呼聲漸高,日本電力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地熱發電,但地熱發電的總量過小,地熱發電僅佔日本發電總量的0.2%,對日本能源的貢獻有限。  所謂地熱發電,通常是指利用從地下2000至3000米處湧出的熱水、蒸汽進行發電的方式。
  • 油田地熱能否成為石油人的新飯碗
    「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熱開發將按下「快進」鍵,新成立的國家級地熱研究中心已在部署新一輪攻關。在近日舉行的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上,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地熱資源開發探索,我國地熱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於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國在乾熱巖基礎研究方面與國外還是有差距。
  • 中國公司競得肯亞地熱發電項目
    新華網奈洛比12月21日電(記者歐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擊敗國際競爭對手,獲得總額約為2.3億美元的地熱發電項目。  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和肯亞發電有限公司19日在奈洛比舉行了合同籤字儀式。根據合同要求,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將從明年3月為肯方的一個發電站鑽6口井。項目完成後可為肯亞電力網增加70兆瓦的發電量。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清倉化石能源 巴菲特等大佬紛紛押寶太陽能!
    除了太陽能發電一位,該項目還包括一個380兆瓦的大型電池儲存系統,該系統能夠在白天儲存電能,在傍晚需求達到高峰時向外輸送。押寶光伏的眾多大佬「雙子座太陽能」已是巴菲特投資的第三座大型光伏電站項目。2011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20億美元收購了位於加州的550兆瓦「Topaz Solar Farms」,曾經是全球最大光伏項目;2015年,該公司以25億美元的代價從加州陽光電力手中拿下「太陽能之星」(Solar Star)項目,裝機約579兆瓦,在「雙子座」落成之前,是全球最大光伏項目。這三個大型光伏項目裝機總量總計1819兆瓦。可以看得出來,巴菲特對「最大光伏電站」很有執念。
  • 熱水型地熱發電是什麼?
    熱水型地熱發電是地熱發電的主要方式。目前熱水型地熱電站有兩種循環系統:  a、閃蒸系統。當高壓熱水從熱水井中抽至地面,於壓力降低部分熱水會沸騰並「閃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輪機做功;而分離後的熱水可繼續利用後排出,當然最好是再回注人地層。  b、雙循環系統。
  • 地熱發電不再高不可攀
    1月12日,全國首個貨櫃式地熱發電站在雲南瑞麗獲重大突破,淨髮電量達到1.2MW,地熱發電的「地美特模式」成為了中國地熱發電產業發展新的裡程碑。三人圍繞「地熱發電產業新起航」的主題,分享、總結了地美特地熱發電的模式和經驗,解答了關於地美特和地熱發電產業的六大普遍疑問。
  • 【視頻】一分鐘了解地熱發電原理
    地熱發電實際上就是把地下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能量轉變過程過成或稱為地熱發電。通過採集地下的熱蒸汽,經過加工和轉換後直接變成電能供人們使用。相對於太陽能和風能的不穩定性,地熱能是較為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世界地熱能發電10年增大50%。據美國地熱能協會(GEA)公布的數字,全球地熱能發電,過去的10年增長了50%,這種新能源正在全世界為4700萬人服務。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一個社區、一個村莊、一個城鎮都可以用地熱來供電,不用拉很長的高壓線,地熱將是非常有潛力的利用方式。   地熱發電正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大部分人對我國地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處於『不知道、不了解、不支持』的狀態。」多吉說。   對於這種尷尬處境,我國地熱界人士將之戲稱為「三不曲」。
  • 地熱發電路漫漫但前景可期
    時至今日,全球地熱的利用方式中,直接利用較為普遍和常見,但是地熱發電對地熱的利用量大於直接利用方式。隨著清潔能源發展力度的逐漸加大,地熱開發利用特別是地熱發電的潛力將逐漸得以釋放。我國地熱發電始於上世紀70年代,起步比較早,但發展過程較為曲折,目前地熱裝機容量僅為27兆瓦,與美國等地熱產業相對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 日本研發新型地熱能電池 無需高溫也能有效發電
    相較於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地熱是較為冷門的再生能源系統,這可能是因為開發難度跟成本較高的原因,而現在日本科學家讓地熱更加親民了,他們研發出「地熱電池」,可直接將熱能轉換成電力,不再需要經過蒸氣來發電。地熱發電跟蒸汽發電原理類似,首先透過鑽井技術將地下高溫泉水及高壓蒸汽取至地表,推動渦輪機發電後,泉水再回灌地下重新加熱,終而復始,雖然說地熱穩定,可以當作基載電力,也不需要燃料與鍋爐,運轉成本較低,但是前期的探勘、鑽井成本非常昂貴,也需要超過180°C的工作環境,開發難度高。
  • 國際丨全球地熱能開發現狀與趨勢分析
    據統計,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擁有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但目前只有24個國家使用地熱發電,潛在的巨大地熱發電能力現在只有不到15%的利用率。放眼全球,從肯亞到冰島,從日本到美國,地熱發電國遍布世界各地,代表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儘管冰島僅僅擁有30多萬的人口,但其以755兆瓦的地熱發電裝機位列全球十大地熱國家之中。
  • 破譯地熱密碼的現代化電站
    西南院設計團隊成功破譯地熱「密碼」,打造出一座先進、環保,適用於高海拔、高寒、高地震烈度地區的精品工程。讓地熱發電「熱」起來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穩定性好、可循環利用,與風能、太陽能等相比,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幹擾,是一種現實且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
  • 日本地熱電站怎麼了
    但此說並非完全準確,雖然老天爺在資源稟賦上對日本顯然吝嗇了一點,但在地熱上卻「網開一面」,讓日本擁有了極為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所產生的溫泉當然可以泡湯沐浴,但這僅是其用途之一,而且還並非主要用途。無疑,在能源極為匱乏的日本,大力發展地熱發電本該是首選,這非常符合日本國情。可令人詫異的是,多年來日本地熱發電的發展步伐極為緩慢,好像它的化石能源根本用不完似的。這一現象實在太反常。
  •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
    陳澤民董事長在項目現場    7月5日,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併網成功,機組併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標誌著該機組正式具備發電能力。
  • 利用中原油田廢物油水井和深層鹽礦構造,開採鹽腔進行地熱發電
    來源:創業邦濮陽洪峰地熱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中低溫地熱資源開採和應用的民營企業,對改造廢棄井發電形成了系統的地下、地面技術方案,確定了利用停採油水井開採地熱的技術模式,形成了以鹽層溶腔地熱發電系統、蜂窩式發電技術,地熱有機工質發電系統為核心的洪峰地熱發電技術路線
  •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12 11:37:48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龐名立   地熱發電(Geothermal Power)是利用地下蒸汽或熱水等地球內部的熱能資源來發電。
  • 「工業之美」這款電池埋入熱地環境就可直接發電,或改變地熱能應用...
    據美國《每日科學》和CleanTechnica網站日前報導,東京理工大學和Sanoh Industrial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非常穩定的電池,可以直接將熱量轉化為電能,從而提供了一種可持續利用地熱能的方法。有關該項研究的論文近日已發表在了《材料化學A》期刊上。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核裂變產生的一種能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