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鑽井隊伍為肯亞地熱發電貢獻力量(組圖)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的地熱鑽井平臺。 (攝影 王新俊)

  原標題:中國鑽井隊伍為肯亞地熱發電貢獻力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新俊):當地時間17日,位於東非大裂谷內的肯亞納庫魯郡的奧卡瑞一片歡騰,近千名附近的居民身著盛裝、歡聚一堂,熱烈慶祝裝機容量140兆瓦的「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項目啟動。肯亞總統肯雅塔、副總統盧託以及能源與石油部長奇爾奇爾等官員出席。參與這一世界上單體發電量最大的地熱電站建設的中國企業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慶典。

  肯亞的電力供應能力嚴重不足,而地熱資源豐富,東非大裂谷一帶蘊藏著7000兆瓦左右的高溫地熱資源。肯亞電力公司正在與多方進行融資與建設合作,積極開發地熱資源,以提高發電能力。肯雅塔總統表示,隨著「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本月的聯網發電,可以使肯亞的電價降低30%:「我們要確保降低電力成本,這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對於工業和家庭生活都如此。我堅信,這一地熱電站項目的建成將提高電力供應能力,促進肯亞2030年遠景規劃的實現。」

  「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位於奈洛比西北130公裡車程的肯亞著名景點奈瓦莎湖附近,中國政府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這一項目的地熱鑽井提供貸款支持,由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負責鑽井,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管道建設。長城鑽探肯亞項目部項目經理張召峰介紹說:「地熱發電項目的核心是地熱資源,也就是地熱蒸汽,中石油負責的就是把地熱蒸汽給鑽出來,然後把地熱蒸汽運到發電廠來發電。我們現在已經打了超過100口井了,而我們見井成功率是100%。目前我們單井的產能和鑽井周期以及鑽井的費用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已經降低了地熱利用門檻,這也使肯亞將地熱資源作為資源發展的優先方向。」

  肯亞能源與石油部長奇爾奇爾在「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項目啟動儀式上說:「鑽井工作是項目最困難的環節。只有先從3000米的地下鑽出地熱井後,我們才能建造這座140兆瓦電站」。中石油長城鑽探GW-117鑽井平臺經理、已經在當地工作7年的倪宏新對此深有感觸:「這個地方比較複雜,施工難度大。有軟地層、有硬地層、有垮塌,還有裂縫還有出水,還往裡落石頭,你打到那個位置的時候石頭就掉出來了,卡住鑽頭,得來回鼓搗來回鼓搗挺費勁的。現在複雜段基本過去了,還有將近8米吧,就可以下套管了。」

  「奧卡瑞」所在的地區是東非著名遊牧部落馬賽人的聚居地,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在當地進行地熱鑽探,也讓不少馬賽人找到了工作。26歲的馬賽小夥莫塞斯已經在長城鑽探的井隊裡工作了兩年,他說自己在這裡學到了不少東西,肯亞工人也已經和中國同事們成了好朋友:「從經理到鑽井助理,我們和他們都像朋友在一起工作,我們互相欣賞,溝通沒有問題。他們教我們怎樣工作,給我們做示範。因此我們在一起合作很愉快,我們也很需要他們,我非常感謝他們。」

  據了解,由中石油長城鑽探參與建設的奧卡瑞另外一個140兆瓦地熱電站項目將於今年12月併網發電,投產後將為緩解肯亞電力緊張狀況、降低電價起到進一步的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公司競得肯亞地熱發電項目
    新華網奈洛比12月21日電(記者歐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擊敗國際競爭對手,獲得總額約為2.3億美元的地熱發電項目。  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和肯亞發電有限公司19日在奈洛比舉行了合同籤字儀式。根據合同要求,中油長城鑽井有限責任公司將從明年3月為肯方的一個發電站鑽6口井。項目完成後可為肯亞電力網增加70兆瓦的發電量。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投資開發了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從技術層面講,中國在地熱發電方面並不落後。  利用率高 開發難度大  中國證券報:地熱發電的利用率相比其他新能源的優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克棪: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鑽井得到高溫熱水或蒸汽後,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連續利用。從數據上看,地熱能一年中72%的時間可以利用,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
  •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地熱能資訊 作者:鄭帆 2019-07-31 09:56:56
  • 「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緣何落空—新聞—科學網
    然而在中國,地熱發電不僅沒有像風電、光伏一樣享有補貼,9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更是對「地熱」開徵了不低的資源稅,這讓地熱發電企業雪上加霜。 「所有地熱發電先進國家都是依靠政策支持和優惠政策才得以順利發展。」
  • 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據統計,全國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下熱水資源總量為68.45億m3,所含熱能量為972.28×1015J,折合每年約3284.8萬噸標準煤的發熱量。地熱能利用包括發電和熱利用兩種方式,其中地熱發電作為最清潔的發電技術之一,有極大潛力成為一種快速商業化並能夠併網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的優先選項。
  •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12 11:37:48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龐名立   地熱發電(Geothermal Power)是利用地下蒸汽或熱水等地球內部的熱能資源來發電。
  • 世界級首富看好地熱發電 韓國地震引發技術思考
    ■本報記者 楊 萌  在眾多新能源中,地熱發電有著天然的優勢,引起沒有龐大的鍋爐設備,沒有灰渣和煙氣對環境的汙染,是比較清潔的能源,而且發電成本較水電、火電都低。  但任何能源都有其自身的缺陷,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
  • 利用中原油田廢物油水井和深層鹽礦構造,開採鹽腔進行地熱發電
    來源:創業邦濮陽洪峰地熱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中低溫地熱資源開採和應用的民營企業,對改造廢棄井發電形成了系統的地下、地面技術方案,確定了利用停採油水井開採地熱的技術模式,形成了以鹽層溶腔地熱發電系統、蜂窩式發電技術,地熱有機工質發電系統為核心的洪峰地熱發電技術路線
  • 人禍,韓國第二大地震由地熱發電項目引發
    (觀察者網訊)2017年11月,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發生5.4級地震,此次地震為1978年韓國開始測量地震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對此,韓國政府今日(20日)公布了調查結果,地震由附近地熱發電站引起,而非天然地震,並將永久停止地熱發電項目,儘快推進當地恢復工作的進行。 據韓聯社3月20日消息,大韓地質學會20日上午在首爾召開記者會公布了上述調研結論。
  • 科學網—地熱「先行者」的探索
    中國石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索地熱領域,將旗下的新星公司定位為綠色清潔能源公司,統籌內部上下遊一體化力量,按照「地熱+」思路,大力推進地熱產業發展,走在了行業前列。 堅持集成應用,「地熱+」呈現蓬勃態勢 為適應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2+26」城市大氣汙染治理要求,結合地熱資源分布實際,中國石化在大力開發利用中深層地熱資源的同時,按照「地熱+」思路,積極推廣多種清潔能源集成應用,穩步打造示範項目、綠色項目、高效項目。 加快拓展光伏發電業務。
  • 國際丨全球地熱能開發現狀與趨勢分析
    據統計,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擁有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但目前只有24個國家使用地熱發電,潛在的巨大地熱發電能力現在只有不到15%的利用率。放眼全球,從肯亞到冰島,從日本到美國,地熱發電國遍布世界各地,代表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儘管冰島僅僅擁有30多萬的人口,但其以755兆瓦的地熱發電裝機位列全球十大地熱國家之中。
  • 地熱發電:石油大佬們紛紛進軍的「明日之星」
    地熱能具有儲集量大、可再生性、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等優勢。在對於化石燃料過度依賴的今天,合理地開發地熱能能環境我們對於環境造成的壓力。地熱發電是我們最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地表以下產生的熱量幾乎都可以為房屋供電供暖。
  • 地熱發電:現實與預期落差為何這麼大
    得益於上述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熱發電得到《規劃》充分肯定。《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530兆瓦。在西藏、川西等高溫地熱資源區建設高溫地熱發電工程,在華北、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區建設若干中低溫地熱發電工程。  據此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還可帶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鑽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和設備製造產業的發展。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地熱發電,防震玻璃
    地熱發電人類利用地熱能己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由於地熱資源地域分布不均勻,地熱能既不能長距離翰送,又不能長期儲存,致使偏僻地區地熱資源,多年來一直難以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利用。蒸汽機的發明,也促使地熱能的利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油田地熱能否成為石油人的新飯碗
    「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熱開發將按下「快進」鍵,新成立的國家級地熱研究中心已在部署新一輪攻關。在近日舉行的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上,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地熱資源開發探索,我國地熱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於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國在乾熱巖基礎研究方面與國外還是有差距。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在西藏、川西等高溫地熱資源區建設高溫地熱發電工程,在華北、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區建設若干中低溫地熱發電工程。據此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還可帶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鑽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和設備製造產業的發展。然而實際上,我國地熱發電事業在1977年西藏建成羊八井電站後,即基本呈現停滯狀態。
  • 日本研發新型地熱能電池 無需高溫也能有效發電
    相較於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地熱是較為冷門的再生能源系統,這可能是因為開發難度跟成本較高的原因,而現在日本科學家讓地熱更加親民了,他們研發出「地熱電池」,可直接將熱能轉換成電力,不再需要經過蒸氣來發電。地熱發電跟蒸汽發電原理類似,首先透過鑽井技術將地下高溫泉水及高壓蒸汽取至地表,推動渦輪機發電後,泉水再回灌地下重新加熱,終而復始,雖然說地熱穩定,可以當作基載電力,也不需要燃料與鍋爐,運轉成本較低,但是前期的探勘、鑽井成本非常昂貴,也需要超過180°C的工作環境,開發難度高。
  • 解放(溫泉鑽井)工程勘查有限公司
    貴州信然地質鑽井有限公司是為地質勘查和井孔鑽探工程提供全面技術服務和全方位建設施工的專業團隊,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及工程前期的地球物理勘查等相關服務,多年來曾與多地相關地質、水利研究單位合作進行過地熱井、深水井和各類大口徑井孔的勘查施工。
  • 地熱發電不再高不可攀
    1月12日,全國首個貨櫃式地熱發電站在雲南瑞麗獲重大突破,淨髮電量達到1.2MW,地熱發電的「地美特模式」成為了中國地熱發電產業發展新的裡程碑。  當天,《老楊會客廳》也在瑞麗新年首秀,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主持人楊建國對話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三人圍繞「地熱發電產業新起航」的主題,分享、總結了地美特地熱發電的模式和經驗,解答了關於地美特和地熱發電產業的六大普遍疑問。
  • 地熱能板塊風雲再起
    國家能源局昨天披露,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以下簡稱地熱中心),將重點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關鍵技術研發。受此消息影響,艾迪西、漢鍾精機等個股不畏大盤跳水,均以紅盤報收。■發布中心將指導地熱開發實踐據披露,地熱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研究與 制訂,開展資源潛力評價與選區、資源勘查、地熱鑽井與成井、地熱發電等核心技術研究,指導地熱資源開發實踐,解決地熱開發利用各個環節生產技術難題;同時還將開展地熱資源勘查、鑽井、發電等技術的規範與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