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的地熱鑽井平臺。 (攝影 王新俊)
原標題:中國鑽井隊伍為肯亞地熱發電貢獻力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新俊):當地時間17日,位於東非大裂谷內的肯亞納庫魯郡的奧卡瑞一片歡騰,近千名附近的居民身著盛裝、歡聚一堂,熱烈慶祝裝機容量140兆瓦的「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項目啟動。肯亞總統肯雅塔、副總統盧託以及能源與石油部長奇爾奇爾等官員出席。參與這一世界上單體發電量最大的地熱電站建設的中國企業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慶典。
肯亞的電力供應能力嚴重不足,而地熱資源豐富,東非大裂谷一帶蘊藏著7000兆瓦左右的高溫地熱資源。肯亞電力公司正在與多方進行融資與建設合作,積極開發地熱資源,以提高發電能力。肯雅塔總統表示,隨著「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本月的聯網發電,可以使肯亞的電價降低30%:「我們要確保降低電力成本,這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對於工業和家庭生活都如此。我堅信,這一地熱電站項目的建成將提高電力供應能力,促進肯亞2030年遠景規劃的實現。」
「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位於奈洛比西北130公裡車程的肯亞著名景點奈瓦莎湖附近,中國政府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這一項目的地熱鑽井提供貸款支持,由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負責鑽井,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管道建設。長城鑽探肯亞項目部項目經理張召峰介紹說:「地熱發電項目的核心是地熱資源,也就是地熱蒸汽,中石油負責的就是把地熱蒸汽給鑽出來,然後把地熱蒸汽運到發電廠來發電。我們現在已經打了超過100口井了,而我們見井成功率是100%。目前我們單井的產能和鑽井周期以及鑽井的費用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已經降低了地熱利用門檻,這也使肯亞將地熱資源作為資源發展的優先方向。」
肯亞能源與石油部長奇爾奇爾在「奧卡瑞」四號地熱電站項目啟動儀式上說:「鑽井工作是項目最困難的環節。只有先從3000米的地下鑽出地熱井後,我們才能建造這座140兆瓦電站」。中石油長城鑽探GW-117鑽井平臺經理、已經在當地工作7年的倪宏新對此深有感觸:「這個地方比較複雜,施工難度大。有軟地層、有硬地層、有垮塌,還有裂縫還有出水,還往裡落石頭,你打到那個位置的時候石頭就掉出來了,卡住鑽頭,得來回鼓搗來回鼓搗挺費勁的。現在複雜段基本過去了,還有將近8米吧,就可以下套管了。」
「奧卡瑞」所在的地區是東非著名遊牧部落馬賽人的聚居地,中國石油長城鑽探工程公司在當地進行地熱鑽探,也讓不少馬賽人找到了工作。26歲的馬賽小夥莫塞斯已經在長城鑽探的井隊裡工作了兩年,他說自己在這裡學到了不少東西,肯亞工人也已經和中國同事們成了好朋友:「從經理到鑽井助理,我們和他們都像朋友在一起工作,我們互相欣賞,溝通沒有問題。他們教我們怎樣工作,給我們做示範。因此我們在一起合作很愉快,我們也很需要他們,我非常感謝他們。」
據了解,由中石油長城鑽探參與建設的奧卡瑞另外一個140兆瓦地熱電站項目將於今年12月併網發電,投產後將為緩解肯亞電力緊張狀況、降低電價起到進一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