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板塊風雲再起

2021-01-19 手機鳳凰網

國家能源局昨天披露,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以下簡稱地熱中心),將重點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關鍵技術研發。受此消息影響,艾迪西、漢鍾精機等個股不畏大盤跳水,均以紅盤報收。

■發布

中心將指導地熱開發實踐

據披露,地熱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研究與

制訂,開展資源潛力評價與選區、資源勘查、地熱鑽井與成井、地熱發電等核心技術研究,指導地熱資源開發實踐,解決地熱開發利用各個環節生產技術難題;同時還將開展地熱資源勘查、鑽井、發電等技術的規範與標準建設。

此前,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曾明確提出,到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形成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和產業體系。

■解讀

產業化進程將大大提速

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內陸3000米至10000米深處乾熱巖資源總計相當於中國目前年度能源消耗總量的26萬倍,即中國地熱資源相當於860萬億噸煤。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認為,地熱能產業化的最大問題來自於技術和資金,在環境倒逼、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促進下,地熱能產業化進程將大大提速,地熱能概念也將成為市場資金關注的熱點。

■提示

短期內仍屬概念性炒作

相比去年10月份所遭遇的爆炒,地熱能概念本次得到資金的青睞力度要小一些。付永翀提醒投資者,儘管我國可利用地熱資源量豐富,但實際開採利用量仍存在較大差距。因受投入大、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地熱能開發利用缺乏統一規劃等因素制約,地熱能短期實現規模化開採、利用有一定難度,一定時期內二級市場還是以概念炒作為主。

京華時報記者陽荻雯京華時報漫畫任夢真

相關焦點

  • 全面了解地熱能
    不同地區地熱增溫率有差異,接近平均增溫率的稱正常地溫區,高於平均增溫率的地區稱地熱異常區。地熱異常區是研究、開發地熱資源的主要對象。地殼板塊邊沿,深大斷裂及火山分布帶等,是明顯的地熱異常區。      勘查地熱資源,一般採用地熱地質調查、鑽探和各種物化探方法。      ● 地熱資源有哪些用途?
  • 內蒙古發現特大型地熱田,能建設大型發電廠嗎?地熱如何形成的?
    地幔柱示意地幔柱的溫度範圍,從根部的4000度,上升到地殼邊界時會衰弱到200度左右,雖然溫度下降幅度很大,但用來加熱地殼構造板塊內的巖石其實羊八井在1975年勘探地熱資源時,最先發現的也是低溫熱田,且探明地熱分布面積只有14平方公裡,後來才向北勘探出深層高溫地熱,但分布面積不足20平方公裡。
  • 什麼是地熱資源?
    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範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
  • 地熱能利用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
  • 地熱能利用指導意見發布 9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根據意見,2015年,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此前有市場人士推測,淺層地溫能開發投資額將達1500億元以上,相關產業有望迎來大發展。  華泰證券(601688):就地熱再生應用前景光明   行業動態。就地熱再生應用前景光明,但目前仍看不到需求爆發的跡象。
  • 我市著力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
    在冬天能將地下的熱量引入建築物內實現供熱(相當於傳統鍋爐)、夏天能將建築物內的熱量傳到地下實現供冷(相當於中央空調),地熱空調具有能效高、零汙染的特點,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能源,且能大大減少對電能的過度依賴。淺層地溫能作為戰略性新能源,具有儲量大,清潔無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勢,是北方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領域替代燃煤的最佳選擇。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地熱能可分為淺層地溫能、常規地熱能和乾熱巖地熱能。200米以淺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乾熱巖地熱能。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乾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他熱利用。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市場前景可期  根據雷斯塔能源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地熱井數量為223座。與此同時,2010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新增地熱能投資總量已達400億美元。雷斯塔能源預計,今年全球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吉瓦,到2025年,這一數值將上漲至24吉瓦,漲幅達到50%以上。而未來5年,全球地熱能領域將有望迎來超過250億美元新增投資,地熱井數量將達到380座。
  • 深層地熱能存在安全隱患
    製冷快報 -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地熱供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地下200米左右的淺層地熱能,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需要通過熱泵增溫或降溫,實現冬季供暖、夏季供熱;一種是利用地面1000米以下的深層地熱能,能量來自地殼內火山活動,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在未來,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趨勢主要有種: 1、地熱供暖推廣,集中供暖+冷熱站 地熱供暖目前大部分是小規模的地熱井溫泉小區供暖以及一些零散的地源熱泵系統運作。要想提升競爭力,進行大型集中供暖是地熱能供暖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清潔環保,替代碳排能源的市場需求的體現,與此同時,地熱能集中供暖,也能提升對能源本身的高效利用,降低小片區應用造成的能源損耗。冷熱站將深層的地熱井供暖與淺層地源熱泵製冷結合起來,不僅可以集中供暖,也可以集中製冷,不僅提高了生活的舒適度,也極大地提高能效。
  • 歐亞、北美板塊分裂處,地熱噴發、瀑布縱橫
    (答案評論留言核對哈)冰島的土地大多由大陸板塊漂移產生的縫隙中噴湧出的巖漿凝固而成,幾乎整個國家處在火山巖石上。全國有火山200多處,其中活火山大約30餘座,活動很頻繁,以往每幾年就會有一次火山爆發。這座火山在上萬年前進行過一次大噴發,形成了周圍一帶的地貌和現在的火山口。在黃金圈的平原裡,約有50多個間歇泉,四處都冒著灼熱的泉水,熱氣瀰漫,如煙如霧。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多能互補的發展理念自地熱能「十三五」規劃發布以來,國內地熱產業迎來了一系列新機遇,但目前我國地熱發展仍然面臨產業發展不協調、管理制度不協調、扶持政策不充分等問題。
  • 科技部發布《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
    為加快地熱能利用技術推廣轉化,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2011年4月-2012年3月,科技部會同重慶市科委共同組織開展了全國範圍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情況的調研工作,編制完成了《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我國大陸水熱型地熱能年可採資源量折合18.65億噸標準煤(回灌情景下)。在這一時期,我國迅速成長為全球地熱能直接利用量最大的國家。在地熱能直接利用方面,我國已經取得較好成績;在地熱發電方面,發電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性有待提高。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11月27日,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暨地熱資源利用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上透露,我國地熱能整體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地熱能供暖面積保持世界首位。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於220個雄縣的地熱供暖面積。
  • 魯北院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野外驗收穫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 李東亮11月12日,省地礦局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實施的「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順利通過莘縣發展和改革局組織的野外驗收,並被評為優秀。審查組對深層地熱採、灌井及抽水、回灌試驗進行了仔細查看詢問,該項目先後完成1:5萬野外深層及淺層地溫能地質調查,利用大地電磁測深、物探電測深、抽水、回灌試驗,巖土、水質樣品分析測試、水位、水溫動態監測等地質技術手段開展工作,最終實施完成1901米深層地熱開採井1眼、1903米定向造斜回灌井1眼、526.4m淺層地溫能地質勘查孔5孔、120m水文地質孔1眼。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但隨著地熱能產業的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不斷湧現。我國地熱取暖產業潛力有多大?未來應當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引導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本文基於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並針對制定我國地熱取暖產業發展戰略提出建議。我國地熱資源潛力巨大地熱資源按深度劃分為淺層、中深層和深層地熱資源。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吳新雄同志在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交流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交流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總結推廣河北雄縣和天津等地經驗
  • 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地熱資源大開發
    臨沂市有地熱異常區49處,預測遠景地熱資源總量約為5.4×1018J,相當於1.84億噸標準煤的產熱量(標煤量按燃效100%的產熱量計算,下同),為大型地熱田,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巨大。4個示範區為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沂南松山、沂水許家湖,以其豐富的溫泉資源為依託,以溫泉文化為底蘊,以高科技為手段,保護與開發並舉,「溫泉之旅」已成為臨沂市五大旅遊板塊之一。根據規劃,中國溫泉之城將以沂沭斷裂帶地熱田分布「一軸」為線,延伸臨沂市東、西「兩翼」,對全市地熱資源進行全面保護與開發。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近年來,地熱資源化身地熱能,從地熱直接利用轉向能源化利用。其中,乾熱巖地熱地熱能具有能量大、分布廣、利用率極高、安全性好、無汙染、可實現綜合梯級利用等特點,被認為是地熱能開發的未來,面向未來的戰略型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