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11月27日,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暨地熱資源利用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上透露,我國地熱能整體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地熱能供暖面積保持世界首位。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於220個雄縣的地熱供暖面積。

該論壇自2014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三屆,也是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綠色引領創新發展合作共贏」。與會院士專家將圍繞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綠色清潔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裝備升級和高效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助推全球特別是中國地熱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論壇上表示,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正在快速趨向清潔、低碳和多元化,我國的能源產能和供需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今後,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推動地熱資源勘探工作;繼續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通過建設地熱能高效利用示範區,因地制宜推動多種地熱能形式的開發利用;建立完善地熱能的管理和監管體制機制,多管齊下促進地熱產業發展。」梁志鵬說。

他表示,當前,我國地熱產業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全面優化地熱產業鏈發展路徑和整體規劃布局,促進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世界生態安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作出新貢獻。

發展地熱對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地球是天然大熱庫,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天然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約佔全球地熱資源的六分之一,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大力開發利用地熱能,不僅對能源結構轉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顯著的拉動效應。我國地熱能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國地熱能供暖面積已超過1.5億平方米,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到2萬兆瓦,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完備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新技術,培育了一大批技術先進、實力過硬的地熱開發利用企業,打造了以「雄縣模式」為代表的地熱能科學、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模式。

2010年以來,我國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直接利用分別以年均28%、10%的速度增長,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2萬兆瓦,年利用淺層地熱能折合1900萬噸標準煤,實現供暖製冷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建築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此外,我國地熱能勘探、開發及利用技術持續創新,取得長足進步。

與會專家介紹,地熱在我國能源發展中具有「三大突出貢獻」。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到2020年我國地熱供暖、製冷、發電、種養殖等,每年可實現替代標準煤7000萬噸,屆時地熱佔比將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46%,比2015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十三五」非化石能源的3個百分點增幅中,地熱「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中貢獻巨大;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對應「十三五」規劃中地熱每年實現替代標準煤7000萬噸,將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對於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巴黎協定》中國承諾具有重要意義;在應對當前大氣汙染方面,地熱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鍋爐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產生的汙染物,對於大氣汙染治理的意義更加突出。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網)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利用淺層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僅為10萬平方米,隨著綠色奧運、節能減排等發展,淺層地熱能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7年底,我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2萬兆瓦,位居世界第一,年利用淺層地熱能折合1900萬噸標準煤,實現供暖(製冷)建築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其中京津冀開發利用規模最大。按往年發展速度測算,2018年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約為6億平方米。
  • 從中石化「雄縣模式」看中國「地熱」
    迎著全球新一輪新興產業變革期的契機,中國正積極布局相關產業,朝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模式轉型。「我國地熱資源豐富、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具備廣泛推廣利用的條件,地熱供暖前景尤其廣闊。」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劉金俠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地熱資源開發將上升至國家層面,《全國「十三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將面世。
  • 「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緣何落空—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蘇州召開的「挪寶集團·2020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在分析多國成功經驗後呼籲,中國當務之急是制定實施《地熱法》,對地熱發電上網電價進行補貼,這樣才有底氣說出「中國地熱直接利用世界第一」的話。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多能互補的發展理念自地熱能「十三五」規劃發布以來,國內地熱產業迎來了一系列新機遇,但目前我國地熱發展仍然面臨產業發展不協調、管理制度不協調、扶持政策不充分等問題。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截至2018年,全省地熱供暖面積逾1億平方米,居全國首位,預計2020年將達1.4億平方米,2030年達3億平方米,開發前景和空間巨大。   山東省地熱能資源儲量驚人 開發潛力巨大   2018年1月,由山東省地礦局編制完成的《山東省地熱資源綜合評價》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地熱能中心、天津地熱院等相關部門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成果技術鑑定。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5月11日 秦皇島市要求新增地熱能供暖1.2萬戶《秦皇島市2020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發布,通知要求:2020年新增地熱能供暖1.2萬戶。5月11日 濮陽市加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濮陽市政府與中石化新星公司在濮陽舉辦的合資公司揭牌儀式。
  • 一線大咖說|可持續的地熱供暖如何做?
    從當前北京地熱供熱/供冷應用情況來看,截至2018年底,淺層地熱能供熱面積達到5218萬平米;深層地熱能供熱面積為336萬平方米。以淺層地熱能為主的土壤源熱泵,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但城區建築密度高,打井用地非常緊張;而深層地熱能尚處於試點開發階段,工程建設審批流程尚未完全明確。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近日,記者在河南多地採訪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斷增長和環保約束不斷加碼之下,隨著新技術的突破,一種利用地熱能供暖的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廣。  那麼,這種利用地球內部熱能作為「天然大鍋爐」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鑑於乾熱巖型地熱能勘查開發難度和技術發展趨勢,埋深在5500m以淺的乾熱巖型地熱能將是未來15-30年中國地熱能勘查開發研究的重點領域。  據統計,中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採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製冷)建築面積320億平方米;大陸水熱型地熱能年可採資源量折合18.65億噸標準煤;埋深3000-10000m乾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約為2.5×1025J(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其中埋深在5500m以淺的基礎資源量約為3.1×1024J(折合106萬億噸標準煤)。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把我國的地熱發電事業推向了新高度,給我國停滯不前40年的地熱發電行業樹立起了一面旗幟。」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他認為,在相同的地熱條件下,如果相關產業政策、社會的支持力度跟得上,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應該能夠被複製。現在,我國強調發展分布式能源,地熱最適合承擔這個任務。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雄安地熱可為1億平方米建築供暖製冷
    淺層地熱可供暖製冷為支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開展了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多項調查工作,日前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中國地質調查局透露,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好、易回灌,技術、經濟、環境可行條件下適宜規模化開發利用,可為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提供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供給。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本報實習記者 | 齊琛冏)僅完成規劃目標的3.6%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 河南能源:清潔取暖順利實施 「地熱」成為新寵兒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賀之良 記者範紀安報導 11月22日,鄭州的最低氣溫已降至0度。雨水夾雜著雪粒,扑打著樹枝上殘存的枯葉。突如其來的寒冷正在考驗著河南人的抗凍指數。在供暖的進程中,一股利用清潔能源取暖的暖流,正在悄悄的流入鄭州691萬平米的住戶家中。據悉,目前河南全省有近100萬戶正在享受著清潔能源取暖所帶來的溫暖。清潔取暖項目是採用國家支持和倡導的「地熱能+」模式進行的。
  • 全面了解地熱能
    2.淺層地熱能      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每年可開採量折合標準煤7億噸,可替代標準煤11.7億噸/年,節煤量4.1億噸/年。從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式來看,地埋管熱泵系統適宜區佔總評價面積的29%;較適宜區佔53%;地下水源熱泵系統適宜區佔總評價面積的11%,較適宜區佔27%。
  •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解讀
    為促進地熱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制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總計2600億元投資。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國家關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政策及《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有效推進洛陽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優化調整地區能源結構,提升洛陽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促進節能減排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高質量開展,5月31日,洛陽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2020-11-21 21:29 來源:
  • 洛陽:挖掘地熱能源 發展清潔供暖
    嘉賓介紹:  李寧波是中國地調局淺層地熱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5月31日,李寧波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我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結合我市的地熱資源稟賦,為我市開發利用地熱、發展清潔供暖等建言獻策。
  • 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地熱能供暖可以這麼簡單
    乾熱巖屬於地熱供暖,但它不抽取地下熱水,也不使用地下水,清潔環保、穩定可靠,在經濟和環保方面優勢明顯。乾熱巖引領西鹹供暖2018年11月1日,陝西西鹹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在其官網上發布了關於印發 《西鹹新區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的通知。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清潔取暖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式的「煤改電、煤改氣」,而是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統籌謀劃。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