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國家關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政策及《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有效推進洛陽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優化調整地區能源結構,提升洛陽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促進節能減排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高質量開展,5月31日,洛陽市地熱開發及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
河南鼓勵發展地熱取暖等清潔能源,打造河南版「無煙市縣」
9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在周口市召開的全省推進地熱能供暖及儲氣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自2018年8月我省啟動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國家能源局的肯定,目前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我省地熱供暖累計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和河北、山西、天津等地熱發展的先進省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清潔取暖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式的「煤改電、煤改氣」,而是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統籌謀劃。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
河南能源:清潔取暖順利實施 「地熱」成為新寵兒
在供暖的進程中,一股利用清潔能源取暖的暖流,正在悄悄的流入鄭州691萬平米的住戶家中。據悉,目前河南全省有近100萬戶正在享受著清潔能源取暖所帶來的溫暖。清潔取暖項目是採用國家支持和倡導的「地熱能+」模式進行的。
-
北京2022年清潔供暖8%靠「地熱」 化石能源將少耗近百萬噸標準煤
看似遙遠的可再生能源,正在一點點走近人們生活。目前,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已超過煤炭,成為繼天然氣、外調電、成品油之後的第四大能源品種。清潔供暖,守護藍天,北京剛剛又推出一項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舉措。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事實上,不少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地熱發電。76歲的陳澤民曾經跋山涉水到美國、紐西蘭、以色列、日本、冰島、德國、法國、義大利、印尼等國家考察地熱發電的發展經驗。他發現,地熱發電被很多國家認為是發展方向,不過,國外有的地熱電站投資大、建設時間長。比如在德國,一個1.5兆瓦的地熱電站,搞了30年才建好。 伴隨著能源革命,國內一些企業投入到地熱開發中。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從國家層面來看,根據國家能源局於日前發布的《關於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推進地熱能供暖發展也符合國家對於「十四五」期間加速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的期待。
-
省地礦局魯北院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助力區域新舊動能轉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於溪山東省地熱資源極為豐富,自上世紀90年末大規模開發用於城鎮建築供暖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長期以來粗放的開採利用方式,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地熱水位大幅下降、熱儲層壓力不斷降低、地表環境汙染甚至地面沉降等問題
-
地熱開徵資源稅引爭議 地熱供暖事業如何做大做強?
然而讓地熱界普遍不解的是,一方面,地熱利用減排效益突出,與太陽能、風能一樣同屬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為何非但沒有補貼,反要收稅?另一方面,地熱供暖作為佔絕對主流的應用領域,其與民生息息相關。動輒數十萬、甚至上千萬的資源稅,讓目前尚處微利階段的地熱供暖事業如何做大做強?針對上述問題,近日記者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採訪。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1)基於旅遊業、農業的商業利益驅動 溫泉旅遊、農業種植、市政供暖是熱能利用的傳統項目,也是近些年大力發展的項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地熱能「熱」的基本屬性,而追求更深層次的價值。因此,地熱能的開發應該積極融入文化、生物、地理知識,深入挖掘溫泉所攜帶的自然魅力,人們對溫泉及周邊景物的情感寄託,以及地熱能能夠賦予產品特定的生物屬性。
-
地熱供暖與地熱能供暖 區別大不一樣
穩重所提的地熱供暖,專指狹義的地熱供暖室內。 地熱能供暖包括地熱井供暖和地源熱泵。地熱井供暖利用的是地下深層有溫度的熱水,提取出來,供給建築物使用。地源熱泵,則包括供暖、製冷兩種作用,它利用的是地下恆定的溫度,以水為媒介,將地下的熱量或冷量導入地上,為人們提供建築溫度所需。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綠色引領創新發展合作共贏」。與會院士專家將圍繞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綠色清潔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裝備升級和高效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助推全球特別是中國地熱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
地熱為主配套清潔能源
如今,地熱能供暖已覆蓋全縣95%以上的建築。據綠源公司統計,2013年雄縣地熱供暖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聯合國註冊後,核證的二氧化碳年減排量為10萬噸。以一棵樹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計算,相當於種植了500多萬棵樹。 今年4月,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後,新區內雄縣的熱能開發備受關注。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資源豐富適合國情 技術成熟前景廣闊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地熱清潔供暖的應用前景廣闊。」研究地熱能源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認為,從現實需求看,目前,我國北方冬季供暖的環保壓力不減;同時,黃河以南不屬於傳統集中供暖區域的中東部地區對冬季供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地熱供暖可同時破解這兩大難題。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利用淺層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僅為10萬平方米,隨著綠色奧運、節能減排等發展,淺層地熱能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7年底,我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達2萬兆瓦,位居世界第一,年利用淺層地熱能折合1900萬噸標準煤,實現供暖(製冷)建築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其中京津冀開發利用規模最大。按往年發展速度測算,2018年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建築面積約為6億平方米。
-
一線大咖說|可持續的地熱供暖如何做?
城市清潔供能·地熱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現場北京市熱力集團副總經理、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 劉榮:存在諸多制約,北京地熱供暖機制尚需創新燃氣熱電聯產、燃氣鍋爐、燃氣壁掛爐三類熱源佔到北京全部供熱面積的90%以上,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僅佔6%。北京能源利用嚴重依賴化石能源,使得減碳、降氮和氣源保障都面臨重大壓力。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地熱開發戰略價值巨大。人類對能源需求四種形態電力、熱力、動力、燃燒,最難以滿足的就是冬季和春夏秋需求相比峰谷差巨大的清潔採暖需求。由於熱力有效傳輸半徑有限,傳輸越遠熱量損失越大,而且熱量的長期存儲難度大、成本高。而地熱開發則是就近開發利用地下熱源,不用長距離傳輸,不需要燃燒就能滿足人類的清潔採暖需求。
-
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地熱能供暖可以這麼簡單
與任何一個北方居民住宅一樣,屋內的溫暖如春和室外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但不同的是,這個小區的供暖來自一種新型的清潔供暖方式——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中深層無幹擾地熱供熱技術俗稱「乾熱巖供暖」。近日,記者在陝西省採訪時了解到,陝西西鹹新區和西安市的部分地區已開始推廣乾熱巖供暖。
-
地熱能供暖將在南方供暖發揮重要作用
夏熱冬冷地區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開發利用地熱能與將長江經濟帶建成綠色低碳經濟廊道發展目標高度契合,是貫徹能源革命戰略和提升發展質量的創新之舉。曹耀峰建議,按照「深淺結合、冷熱聯供、因地制宜、多能協同、梯度發展」的思路,開發夏熱冬冷地區地熱資源,穩步提升地熱在可再生能源供熱中的比重。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根據主席關於清潔供暖的指示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必須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讓綠色產品、生態產品成為生產力,使生態優勢能夠轉化成為經濟優勢的相關精神,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採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