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於溪
山東省地熱資源極為豐富,自上世紀90年末大規模開發用於城鎮建築供暖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長期以來粗放的開採利用方式,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地熱水位大幅下降、熱儲層壓力不斷降低、地表環境汙染甚至地面沉降等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推進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省地礦局魯北院自2006年便在魯西北地區開展大量地熱回灌試驗工作,對地熱回灌井成井工藝、回灌工藝及回灌技術等進行系統研究,使我省地熱回灌由試驗階段步入生產階段。近年來,該院積極響應全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號召,不斷加大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工作力度,為我省新能源開發、生態建設、大氣汙染防治貢獻地質智慧和力量。
一、建成山東省首個「砂巖熱儲地熱回灌示範工程」
2016年,魯北院投入600餘萬元,在德州城區建立了集供暖、洗浴、換熱、梯級利用、回灌、熱泵技術為一體的山東省首個「砂巖熱儲地熱回灌示範工程」。該工程以「以灌定採、取熱不取水」為理念,採用「一採一灌、換熱間供」模式,在保證地熱尾水回灌入井的同時,達到用熱不耗水的高效可持續利用目的。經過2016年至2019年四個供暖季,供暖尾水回灌率100%,供暖面積5.7萬平方米,室內溫度平均達到22攝氏度,累計回灌量72.56萬立方米,相當於節約標煤446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644噸、二氧化硫排放量75.18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6.75噸、懸浮質粉塵排放量35.68噸、煤灰渣4.46噸,節約治理費用124萬元,被冰島地熱專家稱為「砂巖熱儲地熱水可持續開發的偉大貢獻」,被國家能源行業地熱能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授予「地熱能開發利用標準化示範項目」認證銅牌。該工程的成功實施,為砂巖熱儲地熱供暖尾水回灌提供了示範,有效解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悖難題,為地方防治大氣汙染、促進節能減排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二、建立地熱開發利用「德州模式」
在示範工程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魯北院積極對接德州市政府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大力宣傳地熱能源開發利用對區域能源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得到地方高度關注和認可。2017年,德州市政府與山東省地礦局籤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戰略合作協議》。魯北院以此為契機,密切聯繫德州市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單位,編制完成《德州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8-2022年)》,協助制定《德州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地熱尾水回灌工程建設驗收辦法》等10餘項制度,配合開展地熱井調查摸底和專項督導整治行動,助力德州市地熱資源開發秩序不斷規範。在服務政府同時,該院主動為各縣區地熱開發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指導,並在禹城、陵城、平原、夏津、武城等地成功實施10餘項地熱採灌工程。目前,德州市284眼地熱開採井,已經全部完成回灌配套建設,供暖總建築面積約1300萬平方米,年減少煤炭消耗約40萬噸、減少碳排放約80萬噸,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填礫射孔科學鑽探、清潔經濟高效供暖、採灌均衡持續開發、以灌定採智慧利用」的地熱清潔供暖「德州模式」已全面建立並初見成效。
三、複製推廣地熱開發利用「德州模式」
在德州取得成功的同時,魯北院緊緊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和「八大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加大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德州模式」推廣力度。與莘縣縣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展實施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工作;與惠民縣淄角鎮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實施淄角鎮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工程,該工程建成後將有效解決14萬平方米社區和農業園供暖問題,成為山東省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新樣板。同時,該院注重發揮「砂巖熱儲地熱回灌示範工程」典型帶動作用,加大宣傳普及推廣力度,邀請和接待地方政府、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參觀600餘人次。目前,僅魯西北地區推廣應用規模就已達5100萬平方米,對解決我省城鎮及農村地區冬季供暖、改善冬季供暖期大氣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能源結構等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