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山區雙嶺路與臨西十路的智慧商谷產業園內,地下巖土體中每隔4至5米有一眼深度約120米的鑽孔(孔內部署有呈U字型排列的高強度塑料換熱管),這就是在我市逐漸興起的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換熱裝置,而以該套裝置以及熱泵機組等組成的系統俗稱為地熱空調。
地熱空調主要通過地源熱泵技術來實現,即通過在淺層地下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安裝高強度塑料管組成的封閉循環換熱系統,並聯合熱泵機組、室內末端等設備設施,以水為載體推動熱量在「房間—管線—淺地層—管線—房間」的循環中進行收集、輸送和釋放,最終為建築物供熱供冷。在冬天能將地下的熱量引入建築物內實現供熱(相當於傳統鍋爐)、夏天能將建築物內的熱量傳到地下實現供冷(相當於中央空調),地熱空調具有能效高、零汙染的特點,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能源,且能大大減少對電能的過度依賴。
淺層地溫能作為戰略性新能源,具有儲量大,清潔無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勢,是北方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領域替代燃煤的最佳選擇。2020年初,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市政府批覆印發了《臨沂市中心城區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規劃(2019-2025年)》,這是全省第一個經市政府批准實施的淺層地溫能專項規劃。據臨商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嘯凱介紹,浙江陸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地熱空調,為臨沂商貿城提供熱、冷產品和服務,投資、建設及運營均由該公司負責。商貿城建成後面積將達到530萬平方米,計劃年均完成1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冷)開發量。臨沂商貿城供熱、供冷項目採用以清潔能源為主體,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地熱+」多能互補系統,系統充分利用了地溫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儲能等技術,是一種新型、綠色的供熱、供冷能源利用方式,5至10年後,將滿足整個臨沂商貿城區域內對熱、冷的需求。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推廣引進淺層地溫能先進技術,將有力促進我市節能減排工作的發展。目前,我市淺層地溫能應用項目已發展到79個,應用面積達339萬平方米,年節約標準煤為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20萬噸。
淺層地溫能應用只是我市地熱能源利用的一種,溫泉以及由此產生的康復、理療等地熱「溫泉+」產業蓬勃興起。
8月4日,記者在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康養人群正在這裡接受蠟療。蠟療是該療養院把溫泉水與中藥結合在一起的理療方法,具有消除腫脹、加速上皮生長、創面潰瘍和骨折的癒合等作用。
湯頭溫泉水質特優,歷史悠久,溫泉出口溫度達60攝氏度,內含鉀、鈉、鈣、鎂、鍶、氡和硫化氫等29種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殺菌消炎、舒筋活絡、延年益壽、消除疲勞、美容減肥、強身健體之功效,浴後使人舒展輕鬆,體膚滑爽,被國家權威部門譽為中國四大甲級溫泉之首。
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康養部主任韓尚富介紹,療養院依臨沂市湯頭溫泉而建,做好「溫泉+」文章,已由過去一所煤炭系統內的療養院發展成為集「康復醫療、綜合醫療、療養保健、醫養結合、健康促進、衛生職業教育」等六大功能板塊於一體,特色突出、多元發展、面向全社會的創新複合型衛生健康基地。而臨沂湯頭溫泉旅遊度假區也是集旅遊度假、生態觀光、休閒養生、商貿宜居為一體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形成了以四大溫泉為主體、大小功能各異、適應不同群體養生休閒的發展布局。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熱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臨沂市地熱資源儲量豐富,開發歷史悠久,重點打造了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松山,沂水許家湖四大溫泉開發區。2008年,我市被命名為「中國地熱城」,成為全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2012年,又以綜合評估第一名的成績,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溫泉之城」。
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依託我市地熱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利用綠色能源,開展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調整能源結構,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大力發展溫泉療養、溫泉旅遊、溫泉休閒產業,打造中國溫泉之城。
(文章來源:臨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