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利用

2021-01-19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熱水。按照載熱體類型、溫度、壓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熱發電的方式劃分為蒸汽型地熱發電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展品完整演示了乾熱巖地熱能的開採過程。高溫巖體發電是從地面鑽豎井到巖體,形成一個注水井,並在適當部位加壓,使加壓點周圍產生寬幾毫米、長數百米的裂縫,向裂縫中注水後,水吸收巖體熱量升溫到200~300℃,在裂縫的另一端打一口噴汽井,即開採井,熱水便會伴隨蒸汽噴出,用於地熱發電裝置發電。溫巖體發電的具體操作流程是:在高溫巖體內打孔,在巖石中人工挖掘龜裂面,接著鑽2個孔,在一個孔中注入水,水流到龜裂面間,周圍高溫巖體的加熱使水成為熱水或水蒸氣,然後,此熱水或蒸氣從另一個孔中出來進行發電。

相關焦點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地熱能可分為淺層地溫能、常規地熱能和乾熱巖地熱能。200米以淺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乾熱巖地熱能。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乾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他熱利用。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而其利用模式,也由市場經濟初期的地熱溫泉利用,逐步向能源為主的利用模式轉型,使可貴的地熱資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在未來,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趨勢主要有種: 1、地熱供暖推廣,集中供暖+冷熱站 地熱供暖目前大部分是小規模的地熱井溫泉小區供暖以及一些零散的地源熱泵系統運作。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在這一時期,我國迅速成長為全球地熱能直接利用量最大的國家。  地熱能應用領域廣泛,地熱能的直接利用成效顯著  1、地熱能應用領域廣泛  地熱能利用分為地熱發電和地熱直接利用兩種途徑。在地熱能直接利用方面,我國已經取得較好成績;在地熱發電方面,發電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性有待提高。
  • 科技部發布《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
    為加快地熱能利用技術推廣轉化,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2011年4月-2012年3月,科技部會同重慶市科委共同組織開展了全國範圍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情況的調研工作,編制完成了《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吳新雄同志在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交流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交流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總結推廣河北雄縣和天津等地經驗
  • 《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發布促進地熱能開發
    製冷快報 -據製冷快報消息,近日我國科技部發布了《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該宣傳手冊的發布有利於促進我過地熱能資源的開發。  據了解,《中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及應用》宣傳手冊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我國地熱能利用的基本情況。
  • 我市著力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
    在冬天能將地下的熱量引入建築物內實現供熱(相當於傳統鍋爐)、夏天能將建築物內的熱量傳到地下實現供冷(相當於中央空調),地熱空調具有能效高、零汙染的特點,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能源,且能大大減少對電能的過度依賴。淺層地溫能作為戰略性新能源,具有儲量大,清潔無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勢,是北方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領域替代燃煤的最佳選擇。
  • 2020年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利用模式...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大同地熱能利用第一井鑽探到位
    「大同地區3000米深屬太古界集寧群地質帶,這口井是大同地區地熱能利用第一井,它的鑽探到位,將查明大同地區3000米以內地質情況,了解深部地下水資源覆存情況和地溫變化規律。」9月10日,在同煤集團馬脊梁礦地熱能井施工現場負責人閆永成說。
  • 科普丨利用地熱發電的特點
    目前,利用地熱的方法有發電,供熱及其它綜合利用。地熱發電和傳統的火力發電一樣,就是利用熱能通過機械能的中間轉換產生電能。所不同的是,它不用燃料,更不必造大鍋爐,所需熱能直接來自地熱。因此,它既可以解決能源短缺,又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廉,運行穩定,減少汙染等優點,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視。現在利用地熱發電有兩種方法:一是「降壓擴容」法,二是「中間介質」法。
  • 全面了解地熱能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的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我國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能資源、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資源三種類型。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主要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天然出露的溫泉、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資源。
  • 地熱能系列—地熱能利用之地源熱泵(三)
    過去,人們只重視對深層地熱能的開採,而忽略了淺表層蘊藏的豐富低溫地熱能,地源熱泵技術有效地利用低溫地熱水、地熱尾水、地下水、地表水等低溫地熱能,通過熱泵循環,向建築物供暖原理簡介熱泵的工作原理與家用電冰箱相同,通過製冷劑(氟利昂)在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閥等部件中的氣相變化(沸騰和凝結)的循環來將低溫物體的熱量傳遞到高溫物體中去。
  • 望城獲批湖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 實施多能互補能源站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記者5月7日從望城區住建局獲悉,該區已獲批列入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將發揮淺層地熱能資源富集和長沙市河西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優勢,通過創建淺層地熱能建築示範區,實現淺層地熱能建築領域集中連片發展,建設「
  • 地熱能板塊風雲再起
    國家能源局昨天披露,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以下簡稱地熱中心),將重點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關鍵技術研發。受此消息影響,艾迪西、漢鍾精機等個股不畏大盤跳水,均以紅盤報收。■發布中心將指導地熱開發實踐據披露,地熱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研究與 制訂,開展資源潛力評價與選區、資源勘查、地熱鑽井與成井、地熱發電等核心技術研究,指導地熱資源開發實踐,解決地熱開發利用各個環節生產技術難題;同時還將開展地熱資源勘查、鑽井、發電等技術的規範與標準建設。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一個社區、一個村莊、一個城鎮都可以用地熱來供電,不用拉很長的高壓線,地熱將是非常有潛力的利用方式。   地熱發電正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大部分人對我國地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處於『不知道、不了解、不支持』的狀態。」多吉說。   對於這種尷尬處境,我國地熱界人士將之戲稱為「三不曲」。
  • 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勢所趨 地熱發電未來前景廣闊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正因此,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對地熱資源認識將進一步提高,地熱發電前景值得期待。
  • 「地下鍋爐」開啟地熱資源開採利用新模式
    人民網石家莊4月29日電 近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實現了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地熱資源利用開闢了新模式、新路徑。熱管取熱原理示意圖。
  • 深層地熱能存在安全隱患
    製冷快報 -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地熱供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地下200米左右的淺層地熱能,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需要通過熱泵增溫或降溫,實現冬季供暖、夏季供熱;一種是利用地面1000米以下的深層地熱能,能量來自地殼內火山活動,
  • 山東歐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到山東省地勘院開展地熱開發利用合作交流
    會上,彭玉明對馬雁嶺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簡要介紹了山東省地勘院的發展歷史、院情概況,重點分析了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市場前景及應用領域,並介紹了我院實施的東營牛莊「地熱清潔能源供暖無煙小鎮」改革創新試點項目情況。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多能互補的發展理念自地熱能「十三五」規劃發布以來,國內地熱產業迎來了一系列新機遇,但目前我國地熱發展仍然面臨產業發展不協調、管理制度不協調、扶持政策不充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