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重慶市 鑽孔深度取150米則地埋管地源熱泵能滿足製冷面積約為12.6億平方米建築的空調冷負荷,鑽孔深度取100米則地埋管地源熱菜能滿足製冷面積約為7.7億平方米建築的空調冷負荷。三、地熱能利用途徑地熱能利用分為地熱發電和地熱直接利用兩種途徑。第一,地熱發電地熱發電是利用地下熱水和蒸汽為動力源,把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帶動發電機發電的發電技術,適用於高溫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分為蒸汽型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
聚焦:兩會熱點透露新趨勢,地源熱泵如何把握機遇
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標準煤,形成地熱能資源評價、開發利用技術、關鍵設備製造、產業服務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到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形成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和產業體系。但總得來看,地源熱泵行業的發展,依然停留在「賣產品」的階段。
-
地熱供暖與地熱能供暖 區別大不一樣
穩重所提的地熱供暖,專指狹義的地熱供暖室內。 地熱能供暖包括地熱井供暖和地源熱泵。地熱井供暖利用的是地下深層有溫度的熱水,提取出來,供給建築物使用。地源熱泵,則包括供暖、製冷兩種作用,它利用的是地下恆定的溫度,以水為媒介,將地下的熱量或冷量導入地上,為人們提供建築溫度所需。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鐵鑫科技地源熱泵系統原理及優缺點
地源熱泵原理地源熱泵系統是一種利用地表層的地熱資源,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熱能(及電能)來實現能量由低溫熱能向高溫熱能的一種轉移,從而提供製冷採暖的新型環保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在冬天通過輸入少量電能將土壤中的熱能取出來,作用於室內進行採暖;在夏天通過輸入少量電能將室內高溫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土壤當中,來實現室內降溫涼爽。地源熱泵系統的優點一、地源熱泵系統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它不受地域、資源等限制。這種儲存於地表淺層近乎無限的可再生能源,使得地能也成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
解析地源熱泵工作原理及優缺點
地源熱泵技術原理: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既能供熱又能製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電能),即可實現能量從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轉移。地源熱泵優點: 1、地源熱泵技術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地源熱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通常小於400米深)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
-
2020年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利用模式...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淺析好處多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
說法一:地熱能嚴格意義上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但地球的壽命相對於人類而言十分漫長,可以將其當作用之不竭的能源,它是地球內部的熱能在地殼薄弱處冒出地表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說是自然形成的,本質上是地核反應的結果,他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地震多發國家常見,其實溫泉本身就是地熱能的一種表現形式。說法二:地熱能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
-
地熱能開發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實現清潔供暖,是緩解當前過度依賴化石能源供熱對資源環境造成壓力的有效解決方案。地熱能從熱能品位高低來分主要分為可直接利用的地熱資源和能夠間接利用的淺、中深層地熱能。這裡主要討論以間接利用為主的淺層與中深層地熱能,不涉及以直接利用為主的水熱型和乾熱巖型的地熱資源。
-
清潔能源之地熱能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性,是一種切實可行有廣大市場空間的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國家發布制定了有關政策,響應習總書記提倡的「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指導思想,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打響藍天白雲保衛戰。地熱能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深層巖熱等。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地熱能的開採使用成為了新能源領域的一個重點。中國地熱能產業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71-2003年) 1971年北京氧氣廠第一眼水熱井的成功鑽探和當年2月份河北懷來縣後郝窯地熱發電試驗的開展,拉開了我國地熱能規模開發利用的帷幕。
-
鄭克棪:地熱能急需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向記者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地熱能行業發展的歷程,今年正值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他表示地熱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並希望業內人士能認真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同時邀請政府決策者參與進來,共同推動中國地熱能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標邁進。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根據據省地礦局初步評價結果顯示,山東省地質資源儲量驚人: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200米以淺蘊藏的淺層地熱能冬、夏兩季可交換資源量為3.85×10^17千焦,折合標準煤131.4億噸,相當於全省煤炭地質儲量的40%、年產煤總量的87倍;全省3千米以淺可利用地熱能資源量為422×10^18千焦,折合標準煤240億噸,相當於全省煤炭資源保有經濟可採儲量46億噸的5倍;而埋深3000-10000米的深層乾熱巖地熱資源達到
-
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50周年紀念大會即將召開
為紀念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50周年,本次在線會議將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回顧李四光同志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取得的成就及展望。 本次大會主題為:發揮地熱能優勢 助力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據了解,為期一天的會議將圍繞農村地區地源熱泵市場的應用與前景、北京淺層地熱能應用現狀、雄安新區地熱能開發應用現狀及展望、夏熱冬冷地區地熱能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地熱清潔取暖新技術與應用、我國地熱發電產業的現狀與前景、乾熱巖地熱能開發研究國內外進展及展望,以及地熱能和地源熱泵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危」與新基建中的「機」等多項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二要嚴格地熱能利用環境監管,堅持「只取熱、不取水」,堅持「抽取、回灌同步落實」,保障地熱能的清潔開發、永續利用。三要積極探索適合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商業化投資經營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二)堅持政府引導、政企合作、市場推動、良性發展的原則。
-
四因素提振地熱能概念股
而節後被熱炒的地熱能概念股,經過調整之後,昨日再度活躍。分析人士指出,政策預期、技術門檻、資金支持和前景廣闊等因素使得地熱能概念股的強健走勢得以維持。 我國是世界上利用地熱資源較早的國家之一,國土資源部門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相繼開展了全國溫泉、重點地區的地熱勘查,積極推進地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為提高北京市的空氣品質,近幾年北京市在農村大力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其中已有一些農村開始應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為了解在北方採暖地區中,農村淺層地熱能應用的條件和實際效果,村民對淺層地熱能供暖有什麼意見和要求,以及農村改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過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調查組進行了農村應用淺層地熱能的分類型調查。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11月27日,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暨地熱資源利用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上透露,我國地熱能整體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地熱能供暖面積保持世界首位。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於220個雄縣的地熱供暖面積。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對此,國家大力提倡利用包括地熱能在內的清潔能源取暖,霧霾天數逐年減少,大氣環境呈現向好趨勢。但隨著地熱能產業的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不斷湧現。我國地熱取暖產業潛力有多大?未來應當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引導產業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本文基於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並針對制定我國地熱取暖產業發展戰略提出建議。
-
地源熱泵有什麼優缺點?太陽能與地源熱泵如何相結合使用?看這裡
因此,節約能源和開發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的任務十分緊迫。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是建築業技術進步和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 2006 年 1 月《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頒布與實施,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在建築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