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棪:地熱能急需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根據 地熱能『十三五』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總計2600億元投資。目前看來這只是口號,僅靠開發商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在全球能源加速向綠色低碳性轉型推進的今天,為了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中國急需地熱立法。」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向記者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地熱能行業發展的歷程,今年正值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他表示地熱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並希望業內人士能認真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同時邀請政府決策者參與進來,共同推動中國地熱能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標邁進。

地熱發電「走走停停」,缺乏國家決策

地源熱泵作為一種高效清潔能源技術,具有節能、環保、經濟、可靠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大氣汙染治理、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的推進,地源熱泵清潔供暖已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短短十多年的時間,我國地源熱泵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至今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與快速發展的地源熱泵產業相比,我國地熱發電的步伐走得比較緩慢。鄭克棪稱中國地熱發電呈現出「走走停停」的狀態,主要是認識問題,更缺乏國家決策。

鄭克棪教授陪同美國地熱專家Peter Tavino參觀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地源熱泵項目機房現場

他表示,地熱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最大優勢是利用係數高,甚至高於水電和生物質發電,而只有地熱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發電,實現「零能源」的最高境界。而這美好的願景,僅靠開發商的積極性是不夠的。他呼籲:為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中國急需地熱立法。

中國地熱發電技術起步並不晚,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地熱利用跟國際水平是同步的,技術上不分上下。鄭克棪介紹,世界地熱發電最早的國家排名:義大利、紐西蘭、美國、日本、蘇聯、土耳其、墨西哥、中國、冰島,中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位列世界第8位。「當時世界都用幹蒸汽和溼蒸汽(閃蒸)發電,中國1971年就用了雙工質發電。如果沒有李部長的號召,中國就不會有這些起步,不會有後來發展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共建設了7座中低溫地熱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50kw。其中包括,1970年我國第一座地熱試驗電站在廣東豐順建成;1971年江西省宜春縣溫湯67℃世界最低溫度地熱發電成功。在高溫地熱發電領域,1977年西藏羊八井高溫地熱發電試驗機組試驗發電成功,並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地熱發電的步伐基本不再前進。「低溫地熱發電試驗完就基本撂下了,高溫羊八井地熱發電始終維持原狀,不像國外發電技術突破進取。」他介紹,國外地熱發電原本設計壽命都是2530年,但世界第一個地熱電站義大利拉德瑞羅電站已有106年,世界第二個地熱電站紐西蘭懷拉基電站已有61年,它們的設備已經更新,熱田已經加深和擴大,而中國西藏羊八井在使用的最老的3兆瓦機組已經運轉了38年,熱田鑽了深井卻沒有用。

中國地熱發電迄今50年,在過去的前30年內中國地熱界的觀點是:發展我們的長處地熱利用,不搞我們的弱處地熱發電。他認為,這是缺乏戰略眼光。地熱發電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優勢是利用係數高,達到72%,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要最大限度提高可再生能的比例無法依賴風電和太陽能電,只有地熱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發電,實習『零能源』的最高境界」。鄭克棪說。

「在我國地熱發電後20年中,中國地熱界雖有所認識,但還不夠積極,更缺乏國家決策。」鄭克棪多次在公開場合中介紹,土耳其與中國曾是「難兄難弟」,30多年地熱發電均無進展,但在2005年土耳其從地熱發電世界排名第16位現變成了世界第4位,中國從2005年的世界第15位現在變成了世界排名第18位。

土耳其與中國地熱發電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他介紹,土耳其之所以能成為創造地熱發電世界最快速度的國家,經驗只有兩條:「一是議會通過決議發展本國地熱資源;二是地熱立法,凡投資地熱發電的均給予政策優惠,全國馬上行動起來了。」

鄭克棪坦言,根據規劃我國「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2600億元投資,而這只是口號,僅靠開發商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在他看來,中國地熱發展急需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

前景光明,地熱能多元化開發成新趨勢

面對地熱能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及行業缺乏關鍵技術的痛點,鄭克棪給出了自己的分析。他指出,地熱能源技術包涵了高溫地熱發電和低溫地熱直接利用兩個方面,不要片面,不要偏廢,考慮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也是物盡其用,要梯級利用,高溫先發電,低溫再用熱。

鄭克棪表示,中國地熱直接利用雖然居世界第一,但不應放鬆地熱發電。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有的甚至規劃出了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即「零能源」概念。「太陽能、風能都是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的能源,很難維持100%,而地熱能最有能力擔當重任。」他介紹,從技術評價角度來講,地熱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可利用時間最長,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使用;地源熱泵的性能係數是所有節能單項技術中最高的。

「高溫地熱發電和前瞻性乾熱巖開發技術是目前行業尚欠缺的關鍵技術。」他認為,這些領域現在太小,技術、設備和人材都很弱,「我們在地熱直接利用上有優勢,但也不等於樣樣都行,沒有差距也要注意創新,這才是不斷革命的動力」。

他舉例說,目前世界有新動向是地熱結合儲能試驗研究,地源熱泵+儲能可有很大的發展優勢。

鄭克棪介紹,我國在六七十年代就做過地下儲能研究,當時為防治地面沉降而開展地下水回灌,為了擴大效益,就做了「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提高了紡織廠空調的效益,這在全國科技大會得過獎,也在世界上有過交流。「但現在世界有在做儲能試驗研究,將太陽能聚熱的300℃高溫做儲能,取出利用時還能發電,考慮了地熱能和太陽能的聯合。」他認為,未來地熱能包括地源熱泵,要做好技術創新,與其它新能源聯合,例如聯合太陽能的儲能,可以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鄭克棪教授對地源熱泵行業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未來地源熱泵產業前景光明。他從戰略需求和戰術形勢兩個角度向記者做了分析。

從戰略需求來講,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各國都需要節能減排,為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不少國家已訂出計劃達到50%,甚至有的國家提出了100%。我國2019年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總消費量的23.4%,這表明需要努力的目標還很遠,地源熱泵在節能減排的優異性能具有理智的優勢。從戰術形勢開看,我國清潔能源供暖尚未達到飽和,而且現在將天然氣放在清潔能源裡,而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仍有燃煤的一半,遠非可再生能源是燃煤的3%~5%,地源熱泵還大有用武之地。

總結經驗補短板,鼓足幹勁再上新臺階

在行業發展的歷程中,總有一些重要事件值得銘記。1969年底世界出現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漲價推動各國政府尋找新能源替代,地質部長李四光1970年初倡導全國開發利用地熱新能源,率先在天津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地熱會戰」,由此拉開了我國地熱能發展的第一個春天。

今年是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50周年。「1970年李四光部長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高瞻遠矚,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為後來發展至今,走向世界大舞臺奠定了基礎。」鄭克棪教授評價李四光部長當年提出開發地熱能的號召在今天看來仍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第一個地熱開發春天的浪潮,鄭克棪表示,由於當時沒有產業支撐,都是事業單位、大學、研究所,試驗雖然成功了,但沒有企業承接做下去,也就沒有建立起盈利再生產的機制,加上當時對地熱認識不夠充分等原因,致使70年代中國地熱的第一次高潮沒能持續下去。

隨著2017年首份國家級地熱能規劃發布,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進入一個全新的機遇期,被定義為地熱能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不可否認「十三五」期間,地熱能相關企業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諸如北京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等典型地源熱泵工程規模之大世界聞所未聞,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目前來看地熱能行業依然缺乏頂層設計,如地熱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完善立法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等等。

鄭克棪認為,地熱「十三五」的經驗需要地熱界的實施人集體來總結,同時也讓政府決策者參與進來,以利於地熱「十四五」能做得更好,「目的不僅是為了地熱,事關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

根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MW。鄭克棪說,「十三五」將於今年收官,地熱發電遠未達到目標。「地熱能屬於可再生能源,地熱發電並沒有像風能、太陽能那樣得到上網電價補貼的承諾,也沒有特許經營權的競標。」他表示,業內對這司空見慣的現象已不以為然,而這也正是阻礙當前地熱發電開發最大的瓶頸。

西藏羊易16MW地熱發電項目作為世界海拔最高、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地熱發電機組在2018年10月實現併網發電。據本刊記者了解,該項目發電0.25元/度,除去生產運行成本外,稍有結餘,但目前沒有得到任何電價補貼,而這幾年每年還要拿出3000萬元左右還本付息。2018年1月,雲南瑞麗分布式地熱發電試驗成功,目前該項目也依然沒有拿到任何電價補貼。

中國贏得了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舉辦權,這讓業內人士對地熱能未來發展充滿了更多期待。鄭克棪希望,中國地熱工作者要從地熱大會中學到新技術、新理念,交到新朋友。同時他也希望中國地熱的決策者能從世界地熱大會上認識到地熱可再生能源的優異性能和歷史責任,進而從政府決策層面上把中國地熱能帶向更高水平發展、更高目標邁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地熱能:僅有熱情還不夠—新聞—科學網
    嚴格勘探地下資源量、加強地熱能市場管理、完善扶持地熱發電機制和政策體系、加速突破地上技術研發等選項排在前列,前兩項是保障供暖(製冷)目標實現的基本前提。 ■本報記者 貢曉麗 趙廣立 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了首個地熱能的五年規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
  • 【法律周報】一周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全面梳理(3.30-4.5) |...
    庚子年2020Apr8星期三三月十六中央重大政策立法一、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兩部規章突出問題導向,重點解決藥品註冊和藥品生產監管中的突出問題,將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重大傳染病用藥、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創新疫苗等明確納入加快上市註冊範圍。
  • 杜仲膠:急需國家政策扶持
    「十三五」期間,對於杜仲膠產業的發展國家應給予政策和科技專項的支持。  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已具備  杜仲育種和栽培技術可大幅提高膠產量 杜仲適應性極強,在我國亞熱帶至溫帶的27個省(區、市)均可種植,杜仲栽培模式的改良和杜仲良種選育的進展,已經為杜仲資源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解讀
    為促進地熱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制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總計2600億元投資。
  • 地熱能開發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在超大型工程中,地源熱泵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展現出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經過二十多年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研究與應用,地源熱泵技術成熟度高;政策法規支持,標準體系規範完善,設計專業化,施工產業化,運維智能化,工程應用量大面廣,系統可靠性高,經濟效益好。地源熱泵技術業已成為「煤改電」清潔供暖的主要方式之一。
  • 各地加速發展地熱能,概念股受益
    1月11日消息,為更加科學、高效、可持續地開發利用地熱能資源,陝西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發展地熱能供熱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發展地熱能供熱800萬平方米以上。
  • 院士全面解析《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白皮書,文後附全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組織成立了一個編寫組,十三個支持單位參與編寫討論。中國地熱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強生態建設,把地熱能的發展作為提升生態文明,推動生態革命,構建能源體系的重要資源,優化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汙染等問題的推動力,地熱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四因素提振地熱能概念股
    而節後被熱炒的地熱能概念股,經過調整之後,昨日再度活躍。分析人士指出,政策預期、技術門檻、資金支持和前景廣闊等因素使得地熱能概念股的強健走勢得以維持。  我國是世界上利用地熱資源較早的國家之一,國土資源部門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相繼開展了全國溫泉、重點地區的地熱勘查,積極推進地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2018年中國地熱能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乾熱巖地熱能源將...
    1、中國地熱能資源潛力巨大,分布廣泛地熱能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清潔低碳、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乾熱巖型地熱能。
  • 通知 | 2021年能源行業地熱能專業標準立項徵集啟動
    各有關單位:根據能源行業地熱能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文簡稱「地熱能標委會」)年度工作安排,現面向地熱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徵集2021年地熱行業標準項目立項意向和地熱行業標準英文版立項意向,具體通知如下:緊密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和能源發展戰略要求,結合地熱能產業發現現狀,依據
  • 菲律賓可再生能源潛力與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
    菲律賓能源部公布的可再生能源潛力與分布如下:  (一)地熱能  菲律賓地熱資源豐富,也得到了較好的利用,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地熱能發電國。未開發的地熱能潛力約為260萬千瓦,目前已證實可開發的地熱能潛力為120萬千瓦,其中有610萬千瓦的地區是由菲律賓國有的菲國家石油公司-能源開發公司(PNOC-EDC)所控制。
  • 清潔能源之地熱能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性,是一種切實可行有廣大市場空間的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國家發布制定了有關政策,響應習總書記提倡的「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指導思想,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打響藍天白雲保衛戰。地熱能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深層巖熱等。
  • 黑龍江省級財政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問答
    我省政策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生產企業貸款,省級財政按照不高於5%的利率(貸款利率低於5%的,按實際發生的利率計算)給予貼息支持。在省級政策層面,省財政廳於2020年1月28日印發了《黑龍江省財政廳關於轉發<財政部辦公廳關於疫情防控採購便利化的通知>的通知》(黑財採〔2020〕2號),隨後印發了《黑龍江省財政廳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黑財辦〔2020〕4號),在中央統一政策基礎上,規定:我省開闢疫情防控政府採購綠色通道,採購疫情防控急需物資可採取「先付款、後發貨」的方式,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政府採購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 新環保法實施兩年:配套立法建設亟待加強
    同時,提升基層環境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規定進入環境執法隊伍人員的專業資格和條件,防止濫竽充數。進一步加強環保執法與司法的銜接,加強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的專業化培訓,建立完善環保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多部門聯動聯合執法機制。
  • 乾熱巖地熱能的山西初探
    乾熱巖地熱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能夠穩定、可靠且安全提供能源供應。 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乾熱巖地熱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能夠穩定、可靠且安全提供能源供應。資源型省份山西,地熱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乾熱巖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地熱資源?與常規能源和其他類型地熱資源相比,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其在山西的應用如何,環保經濟帳是怎樣算的?商業化運作之後,進入尋常百姓家有著怎樣的效果?記者走進山西泰傑地能幹熱巖有限公司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