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看更多精彩內容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解讀《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並發布白皮書。
文後,附帶白皮書全文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白皮書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組織成立了一個編寫組,十三個支持單位參與編寫討論。編寫過程中,大家很多意見都不一致,我們開會開了好多次,一直到上個禮拜有好多意見還不完全一致。我們印了以後,還有一頁要改。但是這個要說明一下,這個東西大家非常認真,因為這個東西有意見不奇怪,有很多東西沒有共識,還不完全是統一的,這個事情一點不奇怪,完全統一的沒有,包括天然氣也一樣,包括天然氣水合物,我們吃飯的時候也在議論,有很多東西實際上不完全一致,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事兒。
另外,今天除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是國家的一個最權威的機構,今天是能源大轉型的會,有地方政府的如東縣的沈縣長來參加的,我們要在這裡落地、要落實很多政策。還有很多央企、國企的嘉賓,這次還專門請了中核的王志剛董事長。中核現在形勢非常好,借了一個崑崙地熱,這就是說央企有實力,國企有活力,意思就是央企、國企結合起來,就等於無限的創造力。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
政產學研用一定要結合起來,不結合不行。政府是主導,然後要出政策。我是科研單位,那是做研究的,我們在大政方針上要給政府提建議。具體怎麼產業化,需要靠產業、靠企業。除了像劉總那個香港的寶華集團,也是國企,香港也是中國的,他們本來說是不是外資企業,不是,應該說還是國資企業。除了寶華集團以外,還有很多。
這個報告分了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地熱發展的現狀,第二部分是中國地熱發展現狀,第三部分是中國地熱發展政策建議,最重要是第三部分。
世界上,國際上主要是對地熱發電很感興趣,而且大部分有高溫地熱資源的國家主要在推進地熱發電。劉主席20年前在紐西蘭,他是專門收購了紐西蘭的很多地熱田,最後又回到了香港。蘇南地區原來在地熱上是一個禁區,認為沒有中高溫地熱。在小洋口打出91度的熱水時,我們很高興,我們到現場做了很多考察,做了很多東西,我們覺得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而且寶華集團也非常重視,準備打造溫泉度假村。
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溫,我們高溫的發電主要在羊八井,我們的量非常小,但是對西藏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當時可以佔到拉薩供電的60%,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我們國家的地質條件決定了,在廣大東部地區,主要是中低溫的地熱,中低溫地熱主要是拿來供暖、製冷等功能利用。而且特別是現在有強大的需求,一個是霧霾的治理,一個是北方地區的清潔供暖跟南方的包括長三角地區,包括長江經濟帶等等冬天的供暖,夏天的製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裡我重點介紹一下中國地熱能發展的對策建議,對國家、對政策有什麼要求,這個也是地熱界共同的呼聲。
中國地熱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強生態建設,把地熱能的發展作為提升生態文明,推動生態革命,構建能源體系的重要資源,優化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汙染等問題的推動力,地熱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白皮書裡頭提出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個是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地熱是有地區性的,而且地區分布是不均勻的。比如高溫地熱區主要在滇藏地熱帶,也就是在全球的地中海地熱帶的東延部分,四川西部、雲南西部跟青海地區。但是東部廣大地區都是中低溫的。90度以下是低溫,90到150度是中溫,150度以上是高溫。高溫鼓勵發電,中低溫主要是功能利用,供暖、製冷,溫泉、洗澡,一直到功能利用,養魚養蝦,我的說法就是「吃幹榨淨」。所以第一個說法是因地制宜。
第二個是循序漸進原則,要一點一點進行,不要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什麼事兒都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來做。這裡提一下「乾熱巖」事兒,現在國家863已經有乾熱巖的計劃,中石化也準備在青海跟地調局一起來做,這是很好的。但是還是應該一點一點的做,先把淺層開了(做好),慢慢再一點一點深入。我曾經提過,我們應該是深淺結合,淺的就是200米以上的叫淺層地熱巖,200米到3千米又有熱又有水,我們叫中深層,3千米以下,只有熱沒有水,我們叫做乾熱巖。這個也是我們的一個共識,現在有好多企業,動不動都想上「乾熱巖」。我上個禮拜五參加過一個評審,是在吉林油田所在地,松原市,那裡有非常好的熱水資源,很淺,1000多米,60度熱水,一天有一千方,那裡大概有10萬平方米的供暖,而且很急,今年10月10號就要供暖了。當時北京熱力集團在松原有一個公司,任務交給他們了。開始的時候,他們想這個上頭的熱水先不用,用底下的乾熱巖。後來經過評審以後,我們把那個方案否了,也就是說,先不要開底下的乾熱巖,先用上頭的熱水,完全夠了。因為今年第一期才三萬平方米,10月15號,只有一個半月左右,我們必須循序漸進,不能「跳著走」。
第三個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原則,加快推進地熱能由「單一粗放」的低效傳統產業發展為真正的高新產業。推動中國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希望政府跟各級領導能夠支持這個事兒。
首先,儘快摸清中國地熱能資源「家底」。(這)應該是地調局的事兒,地調局管地熱資源的。這個不是說沒弄清楚,而是進一步弄清楚,高溫到底有多少,中低溫到底有多少。然後,要攻關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關鍵技術。今天早上我們聽了頁巖氣那個事兒,比如深井的換熱技術、回灌的技術,壓力技術等有很多。另外還要先行先試培育地熱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這個非常重要。
雄縣已經有雄縣模式,現在在雄安要打造雄安模式,也就是說要擴大。在座的只要聽過我的報告,這些都是很現成的。那裡的資源條件特別好,也就是說,大型巖溶熱水,水量很高,等於把桂林山水放到地下兩三千米之後,水量很大,還能回灌,抽多少能夠灌回去多少,而且不需要加壓,當時能源局就認為這是雄縣模式,還會推廣到雄安模式。第二個地方是小洋口,就是在南通如東縣,沈縣長從地方政府來講也會大力支持這個事兒,我們覺得也應該把它打造成為從高溫到低溫綜合開發梯級利用。我們跟廣州能源所曾經做過計算,划不來,還不如直接拿來供暖。然後到溫泉、療養、洗浴,功能利用、烘乾。寶華集團在那兒種了一大片玫瑰花,我們可以烘乾以後用玫瑰花。最後到南方,在梅縣,大家都知道梅縣,海外華僑願意回來投資做,那邊要去,除了發電站以外,還有一系列的配套的五星級賓館,泡溫泉澡、洗浴。還有去年十二五的863計劃裡面有一個高溫製冷項目,91度熱水,那個完了以後還有70多度熱水可以製冷。也是應該打造示範區,而且是從南到北,從雄縣開始到南通,到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一直到廣州、深圳。
第四個原則是出臺優惠政策支持地熱能高質量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是這樣的情況,假如沒有政府支持,很多事兒是幹不成的。但是支持以後,給了政策以後,需要大家一起政產學研用,我們是要「一條龍」的。
第五個原則是建立完善的地熱能管理和監管體制。這個問題在編寫過程中大家也討論,熱水,過去國土資源部認為是礦產資源,要管,水利部說這是水資源,也要管,政府多頭,這個也是很難辦的事兒。沈縣長,如東縣不存在這個問題,相對還比較簡單。但是這裡在座的還有周總坐在那邊,他是搞地球物理的,剛才大家看到很多三維的東西都是他們的。這是非常重要的勘測手段,就是地球物理的勘測手段,除了要打鑽、壓力等等的,這個非常重要。他曾經建議,雄安地區的資源相對多一點,所以他也建議能不能做一些三維地球物理,在那個地方打鑽之前,等於先做一下CT,先看一看,什麼地方是最合適的地方。
這就是政策建議,大家得到了共識。
結束語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面對國際地熱能開發利用熱潮和國內對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在政產學研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快速發展。勘察開發利用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已經是世界地熱能資源大國和開發利用大國。
這個我們不是在吹牛,大家知道發電我們不行,我們排得比較後。但是直接利用已經十幾年都是世界第一了。而且原來有一張表,比美國超前很多,第二位是美國。也就是說,我們這方面做得很好,而且這個不是我們自己吹,兩年前,中科院地質跟地球物理研究所請了德國的還有美國的,還有其他國家大概20位專家過來,最後帶他們到雄縣看,看完以後就說了,中低溫的直接利用要看到中國去看,到雄縣去看,這個不是我們吹的,他們的確是承認的。
隨著《北京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的大力推進和煤改地熱能等的有序展開,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江蘇入冬小洋口等為代表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示範區建設,以及京津冀地區深部地熱勘察、青海共和盆地乾熱巖型地熱勘探,必將帶動和引領中國地熱能開發進入快車道,成為應對氣侯變化,打贏藍天保衛戰,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力量,為高質量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的推出,旨在搭建推進中國能源大轉型與探索地熱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交流溝通平臺。期待《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的發布能進一步激發 各界深入探索地熱能行業改革路徑,凝聚共識,協同發展。在此,我們誠摯地感謝各相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學會、企業、國際機構及眾多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以下為轉自地熱能在線公眾號的白皮書全文,感謝提供和分享
前言:
地熱能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清潔低鹼、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乾熱巖型地熱能。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效循環利用、可再生的特點,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生態環境,在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佔重要地位,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新方向。《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地熱能年利用量折合700萬噸標準煤,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將達15%左右,比2015年提高1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地熱能利用增量將佔非化石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一。構建地熱能全產業鏈,大力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不僅可加大清潔能源供應比例,同時也能促進康養、旅遊、種養殖等行業的鍵康和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路思想及「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重要講話精神應切實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五」規劃日標的實現,加快推動地熱能資源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和利用水半的全面提升,促進能源轉型,解決冬季取暖、防治霧霾等重大問題,實現人民「富裕起來以後」對清潔用能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按照十九大會議精神,要抓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這一重要機遇,加速推進中國地熱能大發展。發布《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旨在總結中國地熱能發展現狀,明確未來地熱能發展思路,闡明地熱能發展戰略與政策取向,為中國地熱能快速發展匯集多方力量,凝聚廣泛共識。
世界地熱能發展現狀
世界地熱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4個高溫地熱帶。地熱能開發利用量逐年增加,效率不斷提高、主要用於直接利用(供暖、製冷、工業乾燥、康養、旅遊、種養殖等)和發電。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不斷創新,為規模化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提供了有力支撐。世界主要資源國促進地熱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許多激勵政策和具體做法,對中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世界地熱能資源豐富
世界地熱能資源潛力大。國際能源署(IEA)、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地熱能基礎資源總量為1.25×10(27次方,後略寫27)焦耳(折合4.27×x10(8)億噸標準煤),其中埋深在5000米以淺的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為1.45×10(26)焦耳(折合4.95×10(7)億噸標準煤)中低溫(25-150℃)地熱能資源分布廣泛,高溫(>150℃)地熱能集中分布在大西洋中脊、紅海一東非裂谷、環太平洋、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熱帶。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大地構造背景的差異,四大高溫地熱帶沿線國家的地熱能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包括冰島、肯亞、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紐西蘭、中國、土耳其等。如地處環太平洋地熱帶上的美國,埋深在1萬米以淺的水熱型、乾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分別為96X10(21)焦耳、14×10(25)焦耳;地處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熱帶上的土耳其,埋深在3000米以淺的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為3.96×10(23)焦耳。
目前,世界上已開發利用的地熱Ⅲ主要分布在高溫地熱帶上,如位於大西洋中脊地熱帶的冰島克拉夫拉(Kmla)地熱田,紅海一東非裂谷地熱帶的肯亞奧卡利亞( Olkaria地熱田,環太平洋地熱帶的美國蓋瑟爾斯( Geysers)地熱田、墨西哥塞洛普力拓( CerroPrie)地熱田、菲律賓通嘉蘭( Tongonan)地熱田、印度尼西亞卡莫江( Kamojian)地熱田、紐西蘭懷拉開( Wairakei)地熱田,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熱帶的義大利拉德瑞羅( Larderello)地熱田、中國羊八井地熱田和羊易地熱田等。
(二)世界地熱能開發利用水平逐年提高
地熱能直接利用
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國家逐年增加。從2000年的26個增至2015年的48個。截至2015年底,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地源熱泵總裝機容量約為5萬兆瓦,佔世界地熱能直接利用總裝機容量的71%左右;地源熱泵安裝臺數與2010年相比增長51%.2015年,關國累計安裝地源熱泵機組約140萬臺,2020599與增長10萬臺,瑞典,德國,法國,瑞士四國引領歐洲淺層地熱能產業發展,地源熱泵裝機容量佔整個歐洲的64%。
水熱型地熱能利用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15年底,(部分數字無法邊界,請見圖片)
感謝每位閱讀到這裡的讀者,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更多乾貨,可以添加微信號:haokefenxiang(零度的冰"),我們還會定期在朋友圈分享最專業的優質材料,同時也可以進我們的勘探開發交流微信群,讓微信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期 待 您 的 關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