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鍋爐」開啟地熱資源開採利用新模式

2021-01-07 金臺資訊

工作人員在進行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

人民網石家莊4月29日電 近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實現了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地熱資源利用開闢了新模式、新路徑。

熱管取熱原理示意圖。

乾熱巖地熱資源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具有資源量大、分布廣等特點,是未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2019年,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組織實施的環渤海(唐山海港)乾熱巖勘查項目,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3965米深度探獲了溫度達150℃的乾熱巖,實現了我國中東部地區乾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勘查結果顯示,該區域4000米深度以淺,初步評估乾熱巖遠景資源量,折合成標準煤約28億噸。

據了解,目前主流的乾熱巖地熱資源EGS開採技術(即增強型地熱系統),存在投資風險大、運行成本高、難以上規模、商業化營運困難等問題。因此,乾熱巖地熱資源長期得不到有效開發,巨大的地下寶庫難以得到有效利用。

對此,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無泵式」乾熱巖資源開採技術——乾熱巖型地熱超長重力熱管採熱技術。該技術通過向地下數千米深處的乾熱巖層鑽孔中,安裝密閉的超長重力熱管,利用獨特的熱管取熱技術抽取乾熱巖地熱能量。這類似在地下數千米深處建設了一個「地下超級鍋爐」,「鍋爐」的「燃料」即是乾熱巖中的熱能,「鍋爐」產生的蒸汽通過數千米的管道自發地流向地面,此後利用蒸氣凝結所釋放的熱能進行發電、供暖,從而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

試驗現場。

據介紹,該技術投資風險小,利用該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採熱效率,而且無需使用水泵維持,節約了大量電能,還有效避免了管道腐蝕結垢、耗水量過大等問題,是一種高效、穩定、運行成本低的新型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方式。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先進能源系統實驗室主任蔣方明表示,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無泵式」開採。該技術的突破,有效提升了乾熱巖這種清潔能源的商業化應用潛力,也為淺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一種「只採熱、不採水」的高效解決方案。

專家認為,本項成果將引領我國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創新發展,可作為中深層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重要示範應用成果。相關技術進一步發展成熟以後,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不會僅能夠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還有望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張貴雙表示,河北省乾熱巖地熱資源開發前景非常廣闊。該技術的開發利用,對於全省乃至全國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將發揮積極的支撐作用。

相關焦點

  • 「地下超級鍋爐」可發電供暖
    來源:光明日報記者日前從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獲悉,該局與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取得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實現了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
  • 地熱能利用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
  • 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地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天然溫泉、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是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
  • 王登記:陝地熱資源亟待規範
    目前有地熱井160多眼,**深超過4000米,井口水溫**高可達120℃,單孔地下熱水自流量**高可達298立方米/時。2005年開採地下熱水約800萬立方米,是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的主要富集區和開採層位。秦嶺山前斷裂型地熱呈條帶狀分布,主要有眉縣西湯峪、藍田東湯峪和臨潼華清池溫泉。另外,漢中地區也分布有地下熱水。陝西地熱水水質均達到醫療熱礦水標準。
  • 利用中原油田廢物油水井和深層鹽礦構造,開採鹽腔進行地熱發電
    來源:創業邦濮陽洪峰地熱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中低溫地熱資源開採和應用的民營企業,對改造廢棄井發電形成了系統的地下、地面技術方案,確定了利用停採油水井開採地熱的技術模式,形成了以鹽層溶腔地熱發電系統、蜂窩式發電技術,地熱有機工質發電系統為核心的洪峰地熱發電技術路線
  • 開發早資源多品質優 地熱是個寶陝西要用好
    地熱能的開採利用在陝西創下了多個第一,取得的經驗也令人驚喜。       當今,人們對清潔資源和大氣質量關注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國家還是省級層面,都密集出臺政策鼓勵清潔能源發展。地熱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已在多個國家廣泛應用。供暖季將至,在新一輪藍天保衛戰中,要實現百姓清潔供暖與保衛藍天共贏,陝西加快發展地熱能其時已至。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三、地熱能利用途徑地熱能利用分為地熱發電和地熱直接利用兩種途徑。第一,地熱發電地熱發電是利用地下熱水和蒸汽為動力源,把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帶動發電機發電的發電技術,適用於高溫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分為蒸汽型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深層地熱能存在安全隱患
    製冷快報 -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地熱供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地下200米左右的淺層地熱能,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需要通過熱泵增溫或降溫,實現冬季供暖、夏季供熱;一種是利用地面1000米以下的深層地熱能,能量來自地殼內火山活動,
  • 科普丨利用地熱發電的特點
    目前,利用地熱的方法有發電,供熱及其它綜合利用。地熱發電和傳統的火力發電一樣,就是利用熱能通過機械能的中間轉換產生電能。所不同的是,它不用燃料,更不必造大鍋爐,所需熱能直接來自地熱。因此,它既可以解決能源短缺,又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廉,運行穩定,減少汙染等優點,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視。現在利用地熱發電有兩種方法:一是「降壓擴容」法,二是「中間介質」法。
  • 中國地熱能源重大發現,探明儲量巨大,可開採資源能用千年
    中國近年來飛速發展,實現了經濟和科技領域的飛躍,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可是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在如今全球資源緊張的環境下,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在探索新能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聯合深層地熱甲烷水合物開採方法及可行性評價
    文末閱讀原文可下載pdf文件[摘要]隨著全球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天然氣水合物和地熱資源具有儲量豐富、清潔高效等優勢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中國南海海域同時具有豐富的水合物資源和地熱資源。由此,提出了聯合深層地熱資源開採淺部水合物的方法,通過向深層地熱儲層注入海水,海水在深層地熱中吸收熱量後循環至淺部水合物儲層,結合降壓法和注熱法促使水合物分解。
  • 全面了解地熱能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的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我國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能資源、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資源三種類型。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主要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天然出露的溫泉、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資源。
  • 中深層地熱資源「無泵式」開採獲突破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中深層地熱資源「無泵式」開採獲突破  經濟日報河北唐山4月29日消息 (記者宋美倩、通訊員施疑)從河北唐山召開的「超長重力熱管開採乾熱巖熱能關鍵技術突破及應用示範項目」工作會議上獲悉: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
  • 內蒙古發現巨型地熱田,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
    最近,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就發現了我國少有的巨型地熱田,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地質勘察隊在該地區成功打出了水溫高度高達62攝氏度的地熱井,據可靠估算,單單一個井的地熱能,就可以穩定供暖22同時,根據勘探結果表明,在內蒙古中西部的平原以及盆地內的地熱資源潛力非常大,對我國未來的新能源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那麼地熱能對未來的能源格局有什麼影響?不同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地熱能基本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說只要地球存在,地熱能就會產生。從理論上來講,只要向地球內部鑽探到一定程度,任何地區都有地熱能。用一句話解釋來說就是有深度就有溫度。
  • 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地熱清潔取暖大有可為
    中深層地熱資源一般介於 200米和 3000米之間,開採系統還可細分為水熱系統中的對流換熱系統(在含水層中布置開採井和回灌井)和傳導換熱系統(深井換熱系統-DBHE)。深層地熱資源埋深通常超過3000米,可分為乾熱巖、水熱系統。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一個社區、一個村莊、一個城鎮都可以用地熱來供電,不用拉很長的高壓線,地熱將是非常有潛力的利用方式。   地熱發電正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大部分人對我國地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處於『不知道、不了解、不支持』的狀態。」多吉說。   對於這種尷尬處境,我國地熱界人士將之戲稱為「三不曲」。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專題整合了全國、各省(區、市)及重點城市等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地熱資源信息,構建形成集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型地熱資源於一體的綜合型地熱資源專題信息服務。
  • 什麼是地熱資源?
    地球本身像一個大鍋爐,深部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範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上,還進行了洛陽礦業集團地熱開發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洛礦地熱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洛陽市地熱開發利用產業開啟了新的篇章。說明地熱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中的貢獻十分巨大。    我國以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的條件、霧霾治理的需求與東部供暖的大量剛需,決定了其主要利用方式為直接利用。    根據我國地質條件與開發利用情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原則:梯級開發、綜合利用,從高溫到低溫,吃幹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