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新上任不久的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進行了專訪,他從能源開發和保護的角度談了陝西關中地熱資源的現狀:「在能源緊缺的今天,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的地熱資源,很有可能成為陝西省未來能源開發的一個重要來源。」
陝西省地跨黃土高原、關中盆地和秦巴山地,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如今,潛力巨大的關中地熱資源,正期待國家支持和多方聯動合理開發。
中國經濟時報:從目前探明的情況看,關中盆地的地熱資源儲備及分布情況是怎樣的?
王登記:陝西境內地熱資源儲量豐富,初步勘查的結果是:關中盆地平原區範圍內地熱資源存量約127.06×1014千卡,相當於18.13億噸標煤所產生的熱量;可採地下熱水達72.64億立方米,在全國盆地型地熱田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地熱分布情況看主要集中在關中盆地,面積約1.9萬平方公裡。目前有地熱井160多眼,**深超過4000米,井口水溫**高可達120℃,單孔地下熱水自流量**高可達298立方米/時。2005年開採地下熱水約800萬立方米,是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的主要富集區和開採層位。秦嶺山前斷裂型地熱呈條帶狀分布,主要有眉縣西湯峪、藍田東湯峪和臨潼華清池溫泉。另外,漢中地區也分布有地下熱水。陝西地熱水水質均達到醫療熱礦水標準。
中國經濟時報: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都被利用在哪些方面?
王登記:地熱資源主要用在四個方面:供暖,醫療洗浴及遊泳健身,地熱種植、養殖及生活飲用。截至目前,陝西省地熱水供暖面積已達到330多萬平方米,醫療洗浴的地熱資源逐漸形成產業,僅鹹陽市區溫泉保健從業人員就近萬人,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臨潼的華清池以及東湯峪、西湯峪的溫泉療養成為傳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在種植、養殖方面,長安東大地區地熱養殖場面積270多畝,地熱溫泉花卉種植200多畝。另外,渭北巖溶地下熱水多數達到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且水量大、水質好,是缺水縣城及主要鄉鎮的生活飲用水供水水源。地熱資源的有效開發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陝西省目前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王登記: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地熱資源勘查程度較低,全省資源量不清,目前開採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地熱井布井和鑽探施工帶有較大的風險性和探索性。二是地熱資源保護不夠,浪費嚴重,多數地熱井沒有實現地下熱水高溫多用、梯級開發,缺乏綜合利用,目前仍主要用於供暖、洗浴、醫療保健等,製冷、工農業利用及二次利用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三是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程度低。目前地熱井地下熱水開採均為一次性使用,未能把地熱能利用後的地熱尾水回灌到地熱儲層之中,可持續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四是地下熱水開採的動態監測還不到位,很難反映地熱資源開採過程的變化情況。五是地熱資源管理體制不順,有的地方是由國土資源部門管理,而有的地方卻是由水務部門管理。所有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影響和制約陝西地熱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瓶頸。
中國經濟時報:針對這些問題,陝西省將採取什麼解決措施和辦法?
王登記:首先按時完成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基本掌握全省地熱資源,在此基礎上修編《關中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有效指導關中地區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其次,促使陝西省各級財政出資,加大對地下熱水開採動態的監測,及早開展地下熱水尾水的回灌試驗,減緩地下熱水水位下降速度,實現關中地熱可持續開發利用和長久發揮效益。三是爭取出臺《陝西省地熱資源管理規定》,使地熱資源管理法制化、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並就此理順地熱資源管理體制,實現全省地熱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四是加強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加大對地熱資源的保護力度,提高地熱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地下熱水高溫多用、梯級開發、綜合利用和對地熱資源的保護性開發,使寶貴而不可多得的地熱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五是開展地熱資源製冷和地熱尾水二次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以此拓展地熱資源使用範圍和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