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早資源多品質優 地熱是個寶陝西要用好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美麗陝西·進行時丨地熱是個寶 陝西要用好

       陝西的地熱資源怎麼樣?一組例證告訴你:

       2017年,全省已探明中深層地熱資源相當於全省煤炭資源的3.34倍。

       2015年,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地熱能供暖項目成為國內首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計入期內年均減排二氧化碳約12.4萬噸,總量約86.9萬噸。

       2014年,地熱能開採的技術難題——砂巖熱儲地熱尾水工業化回灌在我省取得技術突破。

       2011年,「陝西省鹹陽市地熱能集中供暖項目」成功註冊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年註冊減排量6.6812萬噸標準煤,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聯合國註冊的地熱能集中供熱項目。

       地熱能的開採利用在陝西創下了多個第一,取得的經驗也令人驚喜。

       當今,人們對清潔資源和大氣質量關注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國家還是省級層面,都密集出臺政策鼓勵清潔能源發展。地熱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已在多個國家廣泛應用。供暖季將至,在新一輪藍天保衛戰中,要實現百姓清潔供暖與保衛藍天共贏,陝西加快發展地熱能其時已至。

       資源多品質優

       地下有個「大火爐」

       地熱資源,是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地殼內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是一種清潔能源。與煤炭、石油等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熱資源具備數量大、可再生和不汙染環境、就地取用等優勢。

       陝西省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關中盆地。《陝西省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顯示,關中盆地地熱儲層體積內儲存的總量,相當於4610億噸標準煤,為全省探明煤炭資源總量的3.34倍。

       「關中盆地構造上稱渭河地塹,是新生代斷陷盆地,新構造運動強烈,這種地質條件非常有利於地熱資源(水熱型)的形成和賦存。」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洪增林說,我省的地熱能普遍具有面積廣、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優的特點。

       這些特點在「國家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的鹹陽市更為明顯。「鹹陽是中國首批地熱城之一,全市地熱資源面積約3000平方公裡,且成井熱儲溫度在90攝氏度左右,熱能好;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水質標準較高。」鹹陽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主任田海林說。

       地熱能與其他能源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據測算,我省大中型城市儲存的淺層地熱資源量,相當於每年燃燒9241萬噸原煤所產生的能量,合標準煤6498萬噸。按開發利用率35%計算,可節約標準煤2274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碳5476.81萬噸、二氧化硫39.02萬噸、氮氧化物13.77萬噸,節省的環境治理費用約64.75億元,經濟和環境效益顯著。

       同時,地熱能供暖的運行成本也遠低於燃氣鍋爐供暖。專注地熱能開發利用的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源公司」)做過比對,淺層地熱能供暖運行成本僅為燃氣鍋爐供暖的48%左右。

       正因具有較好的環保與經濟優勢,地熱能供暖已在多個國家普遍應用。其中,冰島在1928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熱能供熱系統,由於冰島的供暖系統均使用地熱能,冰島已被譽為「世界上最清潔的國家」。

       開發早利用廣

       地熱供暖受歡迎

       事實上,我省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由來已久。

       「我省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九十年代,目前全省淺層地熱能供暖總面積為1397.5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關中和陝北;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面積為1053.5萬平方米,佔全國水熱型供暖的11.9%,僅次於天津和北京,也以關中等地為主。」洪增林說。

       鹹陽市秦都區的芙蓉佳苑小區,有居民1800餘戶。2013年以前,小區住戶因沒有集中供暖,還一度集體上訪。如今,這裡成了鹹陽市實施地熱能清潔取暖的示範點。「以前冬天就靠空調取暖,我家137平方米的房子一個取暖季下來電費就要5000元,花錢不說,空調吹得人難受,如今有了地熱能供暖,冬天家裡溫度在23攝氏度左右,而且每天24小時穩定供暖,人住著舒服,花費還少了。」小區住戶王楠對地熱能供暖很滿意。

       目前,綠源公司在鹹陽市的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740多萬平方米,其中市區供暖面積佔全市集中供暖面積的30%以上。

       「特別是武功縣,城區已全部拆除燃煤鍋爐,以地熱能供暖替代,供暖面積約80萬平方米。」田海林說,僅此一項,一年可為武功縣減少燃煤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萬噸。據統計,鹹陽市自2008年規模化開發地熱資源以來,已累計減少燃煤約1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50萬噸。

       除了廣泛用於居民供暖,地熱能在設施農業中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10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三原縣的陝西馨盛花卉有限責任公司。3萬平方米的大棚內,「一帆風順」「紅掌」等各類盆栽花卉長勢正旺。儘管室外溫度已低至12攝氏度,棚內的溫度卻是23攝氏度。

       「花卉種植對溫度要求較高。」公司負責人何林說,他們的供暖從9月持續到來年4月,往年用的是燃煤鍋爐,今年換成了地熱能。「地熱能取暖雖然前期投入高,但管護方便,運行費用低,綜合下來還是省錢省事。」何林算過,以前一個取暖季光燃煤費用就達80萬元,還不算4個鍋爐工的工資,如今只需1人管護,且不會有煤灰落在大棚上阻擋光照。今年,他們在秦漢新城新建的花卉種植大棚,也採用了地熱能。

       從早期的溫泉沐浴、浴療、休閒到如今的供暖、生活飲用、養殖種植,地熱能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

       前景好市場熱

       推廣還需再努力

       雖然開發利用由來已久,但我省地熱能利用程度依然較低。

       截至2017年年底,關中和陝北的集中供熱面積為19071萬平方米,其中利用淺層地熱能的供熱面積僅為928.6萬平方米。同時,我省已有的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工程主要集中於大中城市,廣大中小城鎮淺層地熱能資源雖豐富,開發利用卻處於空白。

       「地熱能替代煤取暖雖有好處但也有『軟肋』,最大的障礙就是資源局限,若住戶不集中,就要鋪設更多管道,代價較高。」洪增林說,「同時,調查勘查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機制亟待進一步明晰等問題也需要解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地熱能利用中的關中盆地砂巖熱儲地熱尾水工業化回灌技術難題在我省已有了突破。綠源公司在鹹陽成功研發的以「換熱為核心、砂巖熱儲採灌結合、取熱不耗水、閉式回灌循環利用」的獨特技術,已廣泛用於河北雄安新區等地的地熱能開發利用中。

       地熱能開採也迎來了發展利好。2017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發布,提出至2020年,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實現地熱能利用總量7000萬噸標煤,這將有力促進我國地熱能快速發展。

       今年8月,西安、鹹陽被納入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每市每年僅國家給予的資金支持就達3億元。而我省也在多次重要會議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特別是今年7月,我省印發的《陝西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提出在關中地區重點發展地熱能供暖。

       當前,汾渭平原被列為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陝西要提高環境質量、保障居民供暖需求,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有可為。(記者 喬佳妮見習記者 鄔正鵬)   

 


來源: 陝西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王登記:陝地熱資源亟待規範
    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新上任不久的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登記進行了專訪,他從能源開發和保護的角度談了陝西關中地熱資源的現狀:「在能源緊缺的今天,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的地熱資源,很有可能成為陝西省未來能源開發的一個重要來源。」     陝西省地跨黃土高原、關中盆地和秦巴山地,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在陝西近日發布的相關文件中同樣體現了類似的發展觀,陝西住建廳印發的《關於規範和加強地熱能建築供熱系統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技術多元、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熱電聯產覆蓋不到的區域優先發展地熱能供暖,採用多能組合供熱的技術方法開發利用地熱能。力爭到2021年底前,關中地區城鎮新增地熱能供熱面積2200萬平米。
  •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4 11:37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由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聯合完成的《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賦存規律及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發現,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總量達3.23×1018千卡,相當於4610億噸標準煤,為陝西全省探明煤炭資源總量的3.34倍。
  • 西安城市地質調查助力新型地熱資源綠色開發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城市地質調查」工程下設「西安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通過對陝西地區地熱地質構造及中深層地熱熱儲特徵研究,項目組評價得出新型地熱開發模式的資源儲量,推導出中深層地埋管地熱能取熱式,為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提供了技術支撐。
  • 石泉-池河地熱資源開發勘查進入關鍵階段
    近日,石泉-池河一帶地熱資源勘查正式開始二維地震作業,標誌著金蠶小鎮地熱新能源資源勘查開發進入關鍵階段。>二維地震爆破中該項目由石泉縣鎏金銅蠶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委託陝西地質一隊負責實施經由前期地質調查、地質地熱剖面測量和數據審議等程序,於日前進行二維地震作業,通過地震波分析地熱資源儲量情況。作業面包括池河鎮五愛村、新棉村、合心村、譚家灣村、雙營村5個村,以及城關鎮五三村、太陽村、城西村、堡子社區4個村(社區),作業面總長度10公裡。
  • 科學網—地熱「先行者」的探索
    堅持資源先行,「無煙城」建設提速升級 中國石化按照「實施一批、準備一批、研究一批」的勘探思路,著眼全國重點地熱田富集和熱儲分布規律研究,深入研究巖溶型、砂巖型、裂隙型熱儲三種類型,相繼在渤海灣盆地、南華北盆地、汾渭盆地、青藏高原等地區取得突破,形成河北平原地區、陝西關中、山西盆地群、豫北和魯西南四個規模性資源勘查主戰場。
  • 什麼是地熱資源?
    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範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7月7日 陝西延長國勘與地調局西安中心籤署合作協議陝西延長石油國際勘探公司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渭河盆地地熱資源領域創建聯合技術團隊,展全方位合作。7月14日 《鞍山市地熱水資源管理辦法》發布遼寧省鞍山市市政府新聞辦在勝利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鞍山市地熱水資源管理辦法》的發布和施行進行說明,推進「四產融合」發展,加強地熱水資源管理,為做大做強做優溫泉產業奠定基礎。7月15日 河北省關停地熱井引起廣泛關注河北省宣布關停1000餘口中深層地熱井,引起地熱界及社會廣泛關注。
  • 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且潛力巨大,287個地級市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每年相當於95億噸標準煤。    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大 有望成新能源又一「巨頭」    你真的了解「地熱」嗎?我國地熱資源如何?究竟怎樣利用地熱?讓我們先來一起學習一下。    「地熱」是什麼?
  • 40℃以上熱水點20處 青海擬用地熱資源供暖發電
    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地熱資源,這一新型能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被我省安排上日程。初步規劃,「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在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烘乾等方面大力開發利用,準備開展中低溫地熱發電試驗。  去年冬天我市北川一小區上百戶居民已經享受到了地熱資源供暖,地下熱水不需要加熱直通暖氣管,住戶家的溫度普遍保持在24℃左右。不少住戶入住該小區就是看中了這裡用地熱供暖。
  • 40℃以上熱水點達20處 我省擬用地熱資源供暖發電
    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地熱資源,這一新型能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被我省安排上日程。初步規劃,「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在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烘乾等方面大力開發利用,準備開展中低溫地熱發電試驗。  去年冬天我市北川一小區上百戶居民已經享受到了地熱資源供暖,地下熱水不需要加熱直通暖氣管,住戶家的溫度普遍保持在24℃左右。不少住戶入住該小區就是看中了這裡用地熱供暖。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專題整合了全國、各省(區、市)及重點城市等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地熱資源信息,構建形成集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型地熱資源於一體的綜合型地熱資源專題信息服務。
  • 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上,徐錠明、汪集暘等專家們認為,洛陽市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要加大對地熱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因地制宜,採用以淺層地熱能為主,多種能源相結合的「地熱+」供能形式,逐步解決冬季取暖問題和大氣汙染防治問題;統籌規劃、多規合一,加大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出臺清潔供暖專項扶持政策,科學實施一批地熱開發項目,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 地質能源兩兄弟:地熱與油氣
    作為地質資源中兩種重要的能源類型,地熱和油氣非但不是「有你無我的競爭關係」,反而是「密不可分的兩兄弟」。油氣資源的生成,離不開地熱。雖然油氣的形成過程有很多種說法,但是當前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有機成因說」認為,石油天然氣是掩埋在地下的有機質受熱所形成的。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數百萬年到數億年間),大量死亡的生物被埋藏在地下成為有機質。
  • 央視新聞: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地熱資源被畫重點
    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了解到,經調查,發現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目前,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初步建成,可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張來斌委員:發電、供暖、旅遊:地熱資源應加快開發利用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劉奕湛)「發展地熱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說,地熱資源對於培育新興產業、新型城鎮化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增加就業均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 能源局局長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所以,今天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交流經驗、推動工作,更加科學、清潔、高效、可持續地開發利用好地熱能。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有利於提升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我國地熱能資源儲量大、分布廣。
  • 淺層地溫能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 成都17個建築用上了「地熱空調」
    淺層地溫能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 成都17個建築用上了「地熱空調」 2020-07-22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下鍋爐」開啟地熱資源開採利用新模式
    人民網石家莊4月29日電 近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實現了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地熱資源利用開闢了新模式、新路徑。熱管取熱原理示意圖。
  • 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地熱資源大開發
    據了解,臨沂處於沂沭斷裂帶中段,區域地質演化受到區內斷裂構造帶的強烈控制,經歷了複雜的沉積、變質、巖漿活動、構造運動等地質事件,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巖石和構造體系,為地熱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臨沂市境內地熱資源集中分布於三大地熱資源富集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