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以上熱水點達20處 我省擬用地熱資源供暖發電
採用地下熱水供暖——目前這一新的供暖方式已在西寧、共和恰卜恰等地嘗試性地進行。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地熱資源,這一新型能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被我省安排上日程。初步規劃,「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在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烘乾等方面大力開發利用,準備開展中低溫地熱發電試驗。
-
張來斌委員:發電、供暖、旅遊:地熱資源應加快開發利用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劉奕湛)「發展地熱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說,地熱資源對於培育新興產業、新型城鎮化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增加就業均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
全面了解地熱能
據史料記載,我國開發利用地熱與溫泉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利用地熱資源較早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視人民的醫療保健事業,從20世紀50年代起,先後建立溫泉療養院160多家,20世紀70年代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市場推動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更加彭勃的發展。
-
地熱開徵資源稅引爭議 地熱供暖事業如何做大做強?
地熱能屬可再生能源,地熱供暖又是民生工程,如此高額稅負讓行業叫苦不迭,並表示不解——將於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下稱《資源稅法》),明確將地熱列為能源礦產,要求「按原礦1—20%或每立方米1—30元」的稅率標準徵稅。由於目前的地熱開發技術以「水熱型」中深層地熱為主,即通過抽灌深層地下水實現取熱。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新華社鄭州12月4日電 題: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鈞德 李鵬 不燒煤、不燒氣,利用兩口深達地下千米的地熱井,就可供暖約20萬平方米,每年節省標準煤近5千噸,減排碳3千多噸。
-
中國地熱能源重大發現,探明儲量巨大,可開採資源能用千年
中國近年來飛速發展,實現了經濟和科技領域的飛躍,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可是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在如今全球資源緊張的環境下,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在探索新能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科普丨利用地熱發電的特點
所謂「降壓擴容」法,就是根據熱水的氣化溫度與壓力有關的原理而設計的一種地熱發電方法。如零點三絕對大氣壓下,水的氣化溫度是攝氏六十八點七度,這樣,就可以降低壓力而使熱水沸騰變為蒸汽,以推動汽輪發電機轉動而發電。一九七零年建成的我國第一座地熱電站—一廣東豐順縣鄧屋地熱電站就是按這種方法設計建成的。
-
「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緣何落空—新聞—科學網
目前,我國在全球26個地熱發電的國家排名中落至第18位。 鄭克棪坦言,我國「十三五」期間首個地熱能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就要收官,然而我國地熱發電目前只完成了西藏羊易16兆瓦以及瑞麗、獻縣、康定3處的2.08兆瓦,共計18.08兆瓦,僅為新增500兆瓦規劃指標的3.6%。 「明年我們將開啟『十四五』規劃,2023年還要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國參加世界地熱大會。
-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並不落後
利用率高 開發難度大 中國證券報:地熱發電的利用率相比其他新能源的優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克棪: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鑽井得到高溫熱水或蒸汽後,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連續利用。從數據上看,地熱能一年中72%的時間可以利用,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
-
地熱供暖與地熱能供暖 區別大不一樣
穩重所提的地熱供暖,專指狹義的地熱供暖室內。 地熱能供暖包括地熱井供暖和地源熱泵。地熱井供暖利用的是地下深層有溫度的熱水,提取出來,供給建築物使用。地源熱泵,則包括供暖、製冷兩種作用,它利用的是地下恆定的溫度,以水為媒介,將地下的熱量或冷量導入地上,為人們提供建築溫度所需。
-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2020年全球地熱發電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12 11:37:48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龐名立 地熱發電(Geothermal Power)是利用地下蒸汽或熱水等地球內部的熱能資源來發電。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據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透露,共和盆地乾熱巖勘查與試驗性開發科技攻堅現場啟動大會將於近日召開,這意味著我國首個乾熱巖開發示範工程即將落戶青海。近年來,地熱資源化身地熱能,從地熱直接利用轉向能源化利用。地熱資源若按其產出條件,可分為水熱型和乾熱巖型。當前,水熱型地熱是世界各國主要開採和利用的對象,在溫室栽培、水產養殖、溫泉洗浴、供暖製冷等領域大放異彩。未來,全球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將從直接利用向能源化利用轉變,將地熱用於發電就是實現這一轉變的載體。
-
我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以上優質乾熱巖體
據央視財經9月6日報導,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的高溫乾熱巖體,為我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的乾熱巖體。據初步測算,地殼中3到10千米深處乾熱巖所蘊含的能量極其可觀,相當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蘊藏能量的數十倍。 相關專家表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乾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
-
青海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可用於發電
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青海發現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屬清潔能源 可用於發電 本報西寧4月13日電(張志鋒、康維海)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廳獲悉: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對於「十四五」期間的地熱能供暖發展,行業內普遍期盼頂層設計的優化,以多能互補的理念發展地熱能供暖也獲得了廣泛認同。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認為,必須加強地熱能開發的頂層設計,地熱只是可再生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員,必須放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局中去規劃。他所強調的「地熱+」思想,即把地熱和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利用。
-
地熱發電的原理技術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油氣田可以造城,地熱田更可以創造新城市,北京附近雄安新區地熱造城;德州平原縣結合縣城附近地熱資源分布調整城市規劃,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土地擴建城市;羊八井開發利用地熱,建造一個30萬人口的地熱城市,將西藏、青海周邊無法脫貧的村民,集中到地熱資源豐富的羊八井,建設美麗新家園,地熱既可以採暖,又能發電,還能發展溫泉健康養生。
-
地熱發電不再高不可攀
陳澤民堅守著當初夢想本身的「純粹」,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發出呼籲和請求:他希望技術公開,歡迎組團參觀,他隨時期待交流、碰撞、創新,他想用自身的成功,來向所有支持或誤解地熱發電的人,發出一份證明和邀請,證明地熱發電可以也應該成為一個朝陽產業,並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進來。
-
王登記:陝地熱資源亟待規範
中國經濟時報: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都被利用在哪些方面? 王登記:地熱資源主要用在四個方面:供暖,醫療洗浴及遊泳健身,地熱種植、養殖及生活飲用。截至目前,陝西省地熱水供暖面積已達到330多萬平方米,醫療洗浴的地熱資源逐漸形成產業,僅鹹陽市區溫泉保健從業人員就近萬人,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
地熱發電開啟清潔能源利用新篇章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把我國的地熱發電事業推向了新高度,給我國停滯不前40年的地熱發電行業樹立起了一面旗幟。」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他認為,在相同的地熱條件下,如果相關產業政策、社會的支持力度跟得上,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應該能夠被複製。現在,我國強調發展分布式能源,地熱最適合承擔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