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可用於發電

2020-12-05 搜狐網
[提要]

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

網友有話說

][

更多精彩內容

]

  原標題:青海發現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屬清潔能源 可用於發電

  本報西寧4月13日電(張志鋒、康維海)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廳獲悉: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

  共和盆地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這次鑽獲的乾熱巖資源具有埋藏淺、溫度高、分布範圍廣的特點,填補了我國一直沒有勘查發現乾熱巖資源的空白。據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專家介紹,在共和盆地鑽獲的乾熱巖緻密不透水,1600米以下無地下水分布跡象,符合乾熱巖的特徵條件。該巖體在共和盆地底部廣泛分布,鑽孔控制乾熱巖面積達150平方公裡以上,乾熱巖資源潛力巨大。有關專家稱,青藏高原在隆升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地熱資源,從乾熱巖地熱資源區域分布看,青藏高原南部約佔我國大陸地區乾熱巖總資源量的1/5,資源量巨大。

【推薦閱讀】:

  中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乾熱巖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至10000米以下,是沒有水或蒸汽的、緻密不滲透的熱巖體,溫度在150℃至650℃之間,是一種可用於高溫發電的清潔資源。

    "乾熱巖發電技術可大幅降低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環境的影響,且不受季節、氣候制約,"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院長嚴維德說,"利用乾熱巖發電的成本僅為風力發電的一半,只有太陽能發電的十分之一。"

    2011年,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的部署下,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青海省水文地質地熱地質重點試驗室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中新生代盆地——青海共和盆地中北部確定了乾熱巖尋找靶區,2013年最終在2230米深度揭露到溫度達153℃的乾熱巖,隨著深度增加,溫度按6.8℃/100米的梯度穩定升高,且勘探表明該地1600米以下無地下水分布跡象。

    "該巖體在共和盆地底部廣泛分布,僅鑽孔控制乾熱巖面積已達150平方公裡,潛力巨大。"嚴維德說,"由於黃河橫穿共和盆地,同時盆地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僅每天洩入黃河的地下水達20萬立方米以上,豐富的水源保障了乾熱巖資源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該地熱資源的發現,不僅對我國開展乾熱巖資源的深入研究,爭奪新一輪能源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改變地區能源結構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吳庭祥說。

business.sohu.com false 國際在線 http://gb.cri.cn/42071/2014/04/14/3245s4501926.htm report 2786 [提要]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網友有話說][更多精

");}

相關焦點

  • 青海發現新資源,可供我國使用4000年,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
    資源在當今發展中的地位確實重要,畢竟這為發展帶來了養分,這就像是人吃飯、喝水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意味著發展是離不開資源的,沒有資源將寸步難行。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資源需求更多,我們在這方面也更加重視,這些年一直在尋找、勘探資源,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發展的新資源,青海發現新資源,可供我國使用4000年,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
  • 中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乾熱巖勘大突破
    記者從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獲悉,近日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在共和盆地鑽獲溫度達到236攝氏度以上的乾熱巖。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認為,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
  • 乾熱巖後期開發存在技術瓶頸
    來源:經濟參考報國內乾熱巖勘查在青海共和盆地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8月首次鑽獲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業內專家認為,乾熱巖作為清潔能源,資源儲量巨大且可再生,未來或有望參與推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
  • 可燃冰之後來了乾熱巖,能源結構大變,真的嗎?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攝氏度的高溫乾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的乾熱巖體,實現了我國乾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  專家認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乾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乾熱巖的應用將可能改變能源利用的版圖,以及助力能源結構的清潔化。
  • 我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以上優質乾熱巖體
    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這也是青海繼2009年在全國首次發現陸地可燃冰之後,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發現。 據央視財經9月6日報導,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的高溫乾熱巖體,為我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的乾熱巖體。
  • 山東省發現大量戰略資源,可供中國使用3800年,將解決能源問題
    我國山東發現的這一種資源就是乾熱巖,乾熱也與其他的傳統資源相比比較清潔,而且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環境的限制,他雖然不能夠完全取代石油的位置,但是他對於其他的一些資源來說是更為重要的。乾熱巖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而且很清潔不同於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乾熱巖的性質和地熱資源差不多,他們都是利用自己的高溫來進行能量轉化,從而發電。乾熱也用於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相比,相同的發電量,乾熱巖的成本只有太陽能發電的1/10,所以說乾熱巖是一種經濟又實惠的能源。
  • 中國地熱能源重大發現,探明儲量巨大,可開採資源能用千年
    中國近年來飛速發展,實現了經濟和科技領域的飛躍,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可是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在如今全球資源緊張的環境下,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在探索新能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山東發現清潔能源乾熱巖"金礦" 發電成本遠低於火電
    記者從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了解到,日前該院在威海市文登區施工測溫孔時,於孔深1240米處測得巖石溫度110℃,是我國東部目前發現的賦存條件最好的乾熱巖。專家預測,將來有很大概率可「注入涼水,湧出蒸汽」,可支持當地建設地熱蒸汽發電廠。
  • 青海再一次震動世界?多國目光都集中在這裡,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
    此次發現的乾熱巖儲量驚人,相當於17萬億噸煤炭資源,價值高達1萬萬億元,可供國人使用4000年,能夠極大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的現狀而根據我國的乾熱巖的發現,據計算這種能源在使用上,可以供我們中國使用在4000年的時間裡,要是真的能夠好好的發張這種新能源的話,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會緩解我們在資源上的匱乏,甚至我國還將成為是清潔能源的領導者,而相信在科技的不斷發展的未來,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能源的被發現。
  • 「一口井」讓乾熱巖取熱不再難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博士後黃文博告訴記者,重力熱管採熱系統類似在地下數千米深處建設了一個「超級鍋爐」,「鍋爐」的「燃料」即是乾熱巖中的熱能。「鍋爐」產生的蒸汽通過數千米的管道自發地流向地面,此後利用蒸汽所包含的內能(主要是潛熱)進行發電、供暖,甚至驅動熱泵製冷。此外,記者了解到,該技術並不僅限於乾熱巖型地熱資源的開採。
  • 40℃以上熱水點20處 青海擬用地熱資源供暖發電
    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地熱資源,這一新型能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被我省安排上日程。初步規劃,「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在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烘乾等方面大力開發利用,準備開展中低溫地熱發電試驗。  去年冬天我市北川一小區上百戶居民已經享受到了地熱資源供暖,地下熱水不需要加熱直通暖氣管,住戶家的溫度普遍保持在24℃左右。不少住戶入住該小區就是看中了這裡用地熱供暖。
  • 乾熱巖地熱能的山西初探
    作為資源型省份,山西地熱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閱讀提示 早在1970年,當時的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就曾高瞻遠矚地提出:「地下是一個大熱庫,是人類開闢自然能源的一個新來源,就像人類發現煤炭、石油可以燃燒一樣。」
  • 「地下超級鍋爐」可發電供暖
    來源:光明日報記者日前從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獲悉,該局與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取得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實現了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
  • 乾熱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啟動
    日前,「青海共和>盆地乾熱巖勘查與試驗性開發科技攻堅戰」配套攻關項目乾熱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啟動。專家一致認為,項目設置合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技術路線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建議項目按照設計快速推進,助力我國早日實現乾熱巖資源的商業性開發。
  • 2020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 直接利用快速發展,地熱發電有...
    (2)基於大氣汙染、節能減排的壓力所迫  地熱發電、地熱製冷技術是解決當前霧霾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尤其是冬天氣候寒冷,水利發電效果差,霧霾嚴重。但要在地熱發電、地熱製冷技術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加大地熱資源的勘探力度,充分挖掘地熱資源貧乏地區所蘊藏的地熱資源,儘可能的均衡我國地熱資源分布情況。
  • 中國又發現一巨大寶藏,價值一萬億,夠用3900年,美日稱不可思議
    據相關信息所知,我們國家可開採的利用能源一直不多,很大一部分都依賴進口, 這樣只會促進別國的經濟發展。但是我國的科研人員也在不斷探究勘察,期盼著能早日發現可利用的能源。而不久之後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我國青海市宣布,我國科研人員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了236℃高溫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鑽獲溫度如此之高的乾熱巖體,是我國勘察乾熱巖的首次重大突破。
  • 重大發現!我國發現一種新能源,可夠用3900年
    ​資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迫切需要的,人類誕生在地球上這麼多年,對地球的資源是十分依賴的,如果人類沒有資源可利用的話,那麼人類就無法長遠的發展下去,如今人類的發展就陷入了窘境,因為在人類的過度開採下,地球上的很多資源已經出現了匱乏的現象。
  • 「地下鍋爐」開啟地熱資源開採利用新模式
    人民網石家莊4月29日電 近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與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合作,在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馬頭營幹熱巖地熱深井內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取熱試驗,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中深層地熱資源的「無泵式」開採,實現了乾熱巖地熱資源開採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地熱資源利用開闢了新模式、新路徑。熱管取熱原理示意圖。
  • 山東發現乾熱巖大富礦 折合標準煤超187億噸 未來替代石油煤炭潛力...
    我國陸域乾熱巖資源總量折合標準煤達856萬億噸,是中國油氣和煤炭總資源量的30倍,未來替代化石能源的潛力非常大。地質部門近期在山東的莒縣、五蓮縣和威海市文登區發現四處乾熱巖富存區,資源量折合標準煤總計超過187.79億噸。專家認為乾熱巖未來替代化石能源的潛力非常巨大。日照威海乾熱巖可抵188億噸標準煤據山東省煤田地質局人士介紹,發現的這四處乾熱巖富存區,三處位於日照市莒縣、五蓮縣一帶,總面積約1300平方公裡;一處位於威海市文登區,面積約20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