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以上優質乾熱巖體

2020-12-05 觀察者網

近日,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在共和盆地鑽獲溫度達到236攝氏度以上的乾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這也是青海繼2009年在全國首次發現陸地可燃冰之後,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發現。

據央視財經9月6日報導,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的高溫乾熱巖體,為我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的乾熱巖體。據初步測算,地殼中3到10千米深處乾熱巖所蘊含的能量極其可觀,相當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蘊藏能量的數十倍。

相關專家表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乾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美國已初步進行了乾熱巖實驗性發電,我國乾熱巖資源量和美國約在一個數量級,是極富潛力的一種潛在的資源。

乾熱巖埋藏於地下3到10千米,是沒有水或蒸汽的、緻密不滲透的高溫巖體。這種新興地熱能源,溫度在150℃以上,可廣泛用於發電、供暖、強化石油開採等等。

這次在青海共和盆地,科研人員先後攻克了地質選址、高溫鑽井、深孔高溫高壓測溫等關鍵技術,在成功施工的五眼乾熱巖勘探孔中,均鑽獲乾熱巖體。

科研人員稱,這五口井在打到2000多米的時候都接觸到了乾熱巖,在3705米時獲取了236℃的乾熱巖。不僅取得了我國乾熱巖勘查的突破,而且按照國際品質標準找到了高品質的乾熱巖。

同時,科研人員還採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放射性調查等綜合技術手段圈定乾熱巖有利勘探區18處,面積達到3000多平方千米。

全國可採量達17萬億噸標準煤

傳統水熱型的地熱如果過量開採會出現水位下降,或者資源枯竭的情況,而乾熱巖資源穩定、均勻,來自於地球內部的供熱,無處不在,是極富潛力的潛在資源。

根據初步測算,地殼中3到10千米深處乾熱巖所蘊含的能量極其可觀,相當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蘊藏能量的數十倍。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的乾熱巖資源量與美國的約在同一數量級。經過初步評價,全國陸域乾熱巖資源量為856萬億噸標準煤,根據國際標準,以其2%作為可採資源,全國陸域乾熱巖可採資源量達17萬億噸標準煤。

綜合分析研究地質構造、侵入巖體分布等地質條件,科研人員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西北等地區圈定了數處乾熱巖勘查有利區。

專家表示,東南沿海地區、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區是乾熱巖將來勘察開發有潛力的地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南部,資源量巨大且溫度最高。

應用前景廣闊亟待技術進步

乾熱巖能源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高效低碳清潔能源,科研人員解釋,主要通過注入涼水,吸收巖體熱量轉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進行利用,其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氮硫氧化物等汙染物,不會出現其他環境問題,也不受到過多的環境因素影響。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熱資源專家表示,如實現技術突破,規模化開發利用乾熱巖,將有效降低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乾熱巖發電技術不受季節、氣候制約,發電的成本僅為風力發電的一半,為太陽能發電的十分之一。

近期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將有力促進乾熱巖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實際上,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多個國家一直在進行著乾熱巖的開發利用試驗研究,目前國際上美、英、澳等國已建立了多處開發利用試驗研究基地。美國已經初步在某些地區進行了乾熱巖的實驗性發電。總體來看,乾熱巖的開發特別是商業開發,尚處於探索階段。

青海共和縣恰卜恰鎮

此次在共和盆地探獲溫度達200℃以上的乾熱巖,經初步測定最高溫度可達236℃,再次刷新了探獲乾熱巖溫度的新記錄。

分析認為,青海共和盆地乾熱巖資源具有埋藏淺、溫度高、規模大、厚度大、易利用的特點。

專家組認為,此次工作基本查明了重點勘查區共和縣恰卜恰乾熱巖體的空間分布、地質結構和熱源機制,提出了以共和盆地為代表的青藏高原東北緣乾熱巖形成的地質成因模式。由4眼乾熱巖勘探井控制的乾熱巖體面積約303平方千米。在共和盆地圈定出18處乾熱巖遠景區,總面積達3092平方千米。同時,青海在乾熱巖勘查技術方法方面實現了重要創新。在高溫、高硬度、高研磨性鑽進及成井工藝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乾熱巖鑽探的技術體系。專家組建議國家加強對共和盆地乾熱巖勘查及開發利用研究,儘快推進共和盆地乾熱巖勘查開發國家示範基地建設,積極促進青海乾熱巖資源的能源化利用。

中國地質調查局等科研院所專家分析認為,現已基本查明重點勘查區乾熱巖體的空間分布、地質結構和熱源機制,提出了以共和盆地為代表的青藏高原東北緣乾熱巖形成的地質成因模式。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乾熱巖勘大突破
    記者從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獲悉,近日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在共和盆地鑽獲溫度達到236攝氏度以上的乾熱巖。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認為,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
  • 青海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可用於發電
    [提要]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於地熱發電。[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青海發現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屬清潔能源 可用於發電  本報西寧4月13日電(張志鋒、康維海)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廳獲悉: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巖資源。
  • 山東發現乾熱巖大富礦 折合標準煤超187億噸 未來替代石油煤炭潛力...
    山東發現乾熱巖大富礦 折合標準煤超187億噸 未來替代石油煤炭潛力大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7-10 19
  • 青海發現新資源,可供我國使用4000年,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
    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資源需求更多,我們在這方面也更加重視,這些年一直在尋找、勘探資源,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發展的新資源,青海發現新資源,可供我國使用4000年,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前段時間,在我國工作人員努力下,中國在青海發現了乾熱巖。
  • 青海再一次震動世界?多國目光都集中在這裡,將成為新能源領導者
    每一天的我們或許都處在一個安樂窩當中,不會去在意也不會去關注我國的能源方面有什麼新的突破,又面臨什麼樣的危機,但總會有一些人對於我國的各個方面都比較關注他們也知道我國的人口基數比較大,所以要在短時間發展的更好,那麼我們就要從能源上入手,青海再一次震動世界?國目光都集中在這裡,或將成為新能源的領導者!
  •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
    國土資源部於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先後於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陸域鑽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
  • 青海又出什麼大事?發現大量新能源,美國人:怎麼又是中國?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發展呈現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但能源問題對於我國來說,還是較為嚴峻的,畢竟中國人口數量較多,所需要的能源相對也比較龐大但青海又出什麼大事?發現大量新能源,更有美國人直言:怎麼又是中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我國再發現特大油田,儲量超沙特,資源價值超千億,連美國都眼紅
    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消費大國,隨著經濟的增長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 這一重大發現也讓這一地區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級大油田,甚至超過目前的沙特儲量,將對中國未來的工業發展提供有利的保證,也讓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對外部石油的依賴。
  • 我國剛鑽獲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離商業開發至少有10年時間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6日報導:2008年11月,國土資源部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獲得一系列原始數據。
  • 我國東部第一口乾熱巖鑽井獲得成功
    從中國地質大學和國家地熱能中心等多單位共同舉辦的「乾熱巖選區、勘探和開發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經過66天的鑽探,我國東部第一口乾熱巖參數井日前在瓊北圓滿完鑽,鑽井在深度4387米處鑽獲超過185℃乾熱巖,表明中國東部沿海存在乾熱巖,對我國乾熱巖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48 來源: 來源: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6月5日電 歷時9年,累計投入5億元,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 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
    8月6日,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等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電容薄膜」(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論文,首次研製出
  • 我國首次在西藏高原成功鑽取百米湖芯
    7月21日,工程技術人員利用套管穩定系統鑽取湖芯。
  • 今年青海為什麼感覺這麼冷?
    青海省氣候中心現有的監測數據顯示,西寧1月份的最低氣溫出現在1955年,溫度為零下24.9攝氏度。1978年,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氣溫為零下48.1攝氏度,為我省1月最低溫度。  依據中央氣象臺2006年制定的我國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我國北方採用的寒潮標準是:24小時降溫10攝氏度以上,或48小時降溫12攝氏度以上,同時最低氣溫低於4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