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國土資源部於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先後於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陸域鑽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

    此前的2007年5月,我國曾在南海北部鑽獲海域「可燃冰」。這次在陸域發現並鑽獲「可燃冰」樣品,是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證明了我國凍土區存在這種資源,對認識其成藏規律、尋找新能源有重大意義,也再次證明我國「可燃冰」調查與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這次鑽獲的「可燃冰」處於永久凍土層之下,埋深較淺,一般位於井深130~396米的不同層位,地質上屬於中侏羅統江倉組和木裡組。與海域「可燃冰」相比,兩者有所區別:海域「可燃冰」甲烷純度高,含量在99%左右,樣品呈團塊狀或細紋狀,在海面之下1000多米深、從海底往下200多米深的地層中,其氣源主要來自海底天然氣礦床;陸域「可燃冰」甲烷含量達70%多,純度不一,樣品呈薄層狀賦存於泥質粉砂巖、細砂巖、泥巖的裂隙面上,主要成分為甲烷,還含有乙烷、丙烷等,氣源成因與上覆或下伏的煤炭資源有關,是青藏高原長期演化過程的產物,應屬於化石能源。

    國土資源部於2002年啟動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同步部署陸域永久凍土區的相關調查研究。2004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陸域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調查和鑽探技術研究,編制出世界第一份天然氣水合物綜合分布圖,圈定了有利區帶。

    2008年10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等單位,選擇成礦條件相對有利的位於祁連山南緣的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區實施鑽探工程,於當年11月5日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0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又部署一批鑽探實驗井,於6月再次鑽獲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並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雷射拉曼光譜儀檢測,結果顯示出標準的天然氣水合物光譜曲線,其特徵與墨西哥灣實物樣品和我國實驗室合成樣品完全一致。張洪濤表示,國土資源部將進一步完善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鑽探、取樣、保存技術和方法,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的物化探技術有效性試驗,探索評價和尋找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有效方法等。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等特點,被譽為21世紀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全球資源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倍。目前全球共發現116處水合物產地。我國陸域凍土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東北北部地區,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2.4%,是世界第三大凍土國,具備良好的「可燃冰」賦存條件和資源前景。(記者 劉振國 康維海)

相關焦點

  • 我國剛鑽獲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離商業開發至少有10年時間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6日報導:2008年11月,國土資源部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獲得一系列原始數據。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可滿足兩百年能源需求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 中國凍土帶可燃冰「藏寶圖」初現端倪
    2007年年末,在各路媒體梳理評點我國能源領域年度十大新聞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當仁不讓地佔據一席之地。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通俗稱謂,這種新型的能源礦產是全球公認的優質的石油替代性資源。
  •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48 來源: 來源: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6月5日電 歷時9年,累計投入5億元,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 中國在世界上首在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王立彬)國土資源部25日宣布,中國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25日在此間宣布,2008年11月,國土資源部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獲得一系列原始數據。這是中國繼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鑽獲天然氣水合物之後的又一重大突破。
  • 我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以上優質乾熱巖體
    近日,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在共和盆地鑽獲溫度達到236攝氏度以上的乾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這也是青海繼2009年在全國首次發現陸地可燃冰之後,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發現。
  • 中國首次在南海試採海底可燃冰獲成功 中央致賀電
    大公網5月18日訊(記者李昌鴻)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18日上午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裡程碑意義。
  •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發明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可燃冰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資料圖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據媒體介紹,日本負責鑽探的「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向海底吊放人造金剛石鑽頭,降到水深約1000米的海底後通過遙控機器人尋找最佳鑽探地點,向下鑽探四個約260米,觸及到蘊藏可燃冰的地層。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於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可燃冰首次試採打破了中國在國際能源勘查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被認為是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跨越式一步在美國
  • 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可燃冰試採再獲突破,創世界紀錄,外國惶恐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就在昨天(3月26日),我國自然資源部宣布,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成功。這次試採是全球首次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可燃冰,也是繼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後,推進產業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成果。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據國土資源部介紹,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可燃冰是一種把天然氣包裹在冰狀晶格下的固體晶體物質,由於含有大量甲烷氣體極易燃燒。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我國科學家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技術
    與國際上通用的「被動式保壓保溫取樣」鑽探原理不同,新技術首次提出「主動式降溫冷凍取樣」原理,發明了鑽井泥漿強化製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凍取樣方法和高溫脈衝熱激發開採技術,主要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技術。
  • 可燃冰,未來「新能源」?
    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已正式將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列為新礦種,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這也意味著,可燃冰進入了勘探開發新階段。  與傳統燃料相比,可燃冰有什麼不同,它又是怎樣形成的?真正實現可燃冰的開採利用還有多遠?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向大家發布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探獲了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有: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溫寧;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光學,張局長他同時也是本次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的兩名首席科學家之一。
  • 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附官方最新消息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近日,自然資源部日前宣布可燃冰試採成功。那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呢?一、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