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技術

2021-02-26 鑽井人生

據新華社報導 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經10多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這個領域空白。

科研團隊攻克了高海拔和嚴寒地區施工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

與國際上通用的「被動式保壓保溫取樣」鑽探原理不同,新技術首次提出「主動式降溫冷凍取樣」原理,發明了鑽井泥漿強化製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凍取樣方法和高溫脈衝熱激發開採技術,主要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技術。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裡盆地,科研團隊利用該技術首次鑽獲了我國陸地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並成功實現了陸地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打破了國外水合物鑽探取樣技術的壟斷,填補了我國陸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採技術空白。

中國地質學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蘇義腦、康玉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等對項目研究成果進行鑑定,並做出評價,天然氣水合物的鑽採是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的世界性難題,該項目針對這一重大戰略性技術儲備需求進行技術攻關,為我國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重大發現和成功試採提供技術支撐,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由於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主要分布於海域,下一步將針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採技術開展研究,為我國天然氣水合物早日實現商業化開採做貢獻,並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 (李雙溪孟含琪)

相關連結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其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於煤、石油、天然氣10倍。

可燃冰儲量巨大。據估計,天然氣水合物中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

相關焦點

  • 中國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替代石油天然氣?
    據新華社消息,經過10餘年的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發明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經10餘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使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
  • 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我們所有的指標都超過了預定目標,所以我國是世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後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 科學家在我國南海發現「可燃冰」,儲存量世界第一,開採具有難度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2日發布的消息來看,科學家在我國的南海發現了迄今為止第一次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此次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是否也曾經發現過可燃冰呢?,我國南海的可燃冰量可達到194億立方米。
  • 中國成功在海上試採可燃冰,是否代替煤炭???
    ,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這是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一成果對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甚至對改變世界能源供應格局,都具有裡程碑意義。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難?
    我國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供圖此次試採到底取得哪些重大突破一是本輪試採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video:2017092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
  • 【能源科普】之可燃冰
    「可燃冰」中甲烷的總量大致是大氣中甲烷數量的3 000倍。作為短期溫室氣體,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3倍。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在開採過程中,如果引起「可燃冰」自動分解或外溢,一方面就會導致極地溫度、海水溫度和地層溫度升高,另一方面,陸斜坡穩定性降低,還可造成海底滑坡,海洋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出現物種滅絕,造成生物礁退化。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採15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採30~40年。探明可採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採60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能源的話,再過50-100年,地球上可用的化石燃料能源就將消耗殆盡。
  • 科學自信|人類可燃冰在中國試採點火成功,中國科技創新機遇迎來...
    中國可燃冰深海自採成功的工業意義:我國可燃冰開採技術領跑世界,我國可燃冰產業化搶到了時間優勢首先說燃燒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燃燒值。可燃冰的主要成份甲烷的燃燒值為「55625KJ/kg」,現行汽油的燃燒值「44000kJ/kg」,可燃冰的燃燒值只是汽油的1.26倍。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3月底,美國科考船「馬庫斯·郎賽特」號來到臺灣,據稱是協助臺灣勘探海底「可燃冰」資源的。  什麼是可燃冰?它的儲藏量如何?美國人在開採可燃冰方面有什麼突破?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利用可燃冰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將率先用於開採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的可燃冰資源。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隨後,初步圈定出可燃冰資源遠景最有利的重點目標區,持續開展探測關鍵技術等研究。200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實施了首次可燃冰鑽探,成功獲得實物樣品,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國家計劃在海底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2011年,可燃冰調查進入全新階段。為儘早開發利用可燃冰,我國啟動了可燃冰勘查與試採專項工作。
  • 南海一場大火後,緩解我國能源問題,科學家在南海發現大量可燃冰
    根據專家分析,我國如今對外的石油進口比例高達60%,這自然也意味著我國石油資源,受到了其他國家非常嚴重的限制。大家也都知道,如果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的話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的深處發現了新的可替代清潔能源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26日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並創造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可燃冰如何開採、開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海地所,揭開可燃冰開採的神秘面紗。
  • 全球可燃冰夠用1000年 中國試採技術領跑世界
    我國南海地區的可燃冰儲量十分豐富。能源經濟專家、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特約研究員張良福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可燃冰被普遍認為未來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從上個世紀末就開始在全球開展可燃冰的調查。我國早就關注到可燃冰的應用,本世紀初在陸地和南海地區都進行過大規模的相關調查。
  •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 開採可燃冰有望再提速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產業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開採可燃冰 有望再提速(解碼)核心閱讀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採創新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採效率。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2020年3月26日,我國可燃冰的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的成果,國家計劃在2030年將可燃冰推向商業試採階段。 可燃冰憑藉能量大、汙染小、儲量多出圈 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