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能源,你會想到什麼?煤、石油、天然氣?估計很難想到冷冷的冰吧。
2017年,我國科研工作者將蘊藏在海底的可燃冰點燃為熊熊火焰。今天,捷報再傳——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功。「神狐火炬」再一次點亮新能源時代曙光!
振奮之餘,會發現正是無數前輩對可燃冰的不斷探索,共同奏響了一曲「冰」與火之歌。
發現:從試管到管道
提到可燃冰,要從一名科學家——漢弗萊.戴維開始說起。
漢弗萊.戴維
1810年,漢弗萊· 戴維和他的學生法拉第在實驗室中,將氯氣通入水中。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水竟然凝固形成了「冰」,氯氣水合物首次被合成。次年,漢弗萊提出了「氣水合物」一詞,並沿用至今。這是人們與可燃冰的初次偶遇。
20世紀30年代,各國為輸送天然氣鋪設了輸氣管道,但一些管道經常被奇怪的「冰塊」堵住,它們來路不明且相當頑固。科學家們對這些「冰塊」的結構和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它們由天然氣和水混合而成,可燃冰以「麻煩製造者」的身份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只不過在當時,研究人員考慮的是如何消除這些「麻煩」。
1948年,前蘇聯科學家根據人為環境中可燃冰產生的條件作出推測:如果滿足低溫高壓、有氣有水的條件,也可能有天然可燃冰存在。20世紀60年代,上述推測被證實,可燃冰礦藏在西西伯利亞凍土地區麥索雅哈氣田被發現。
直到1971年,美國學者在深海鑽探巖心中首次發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概念才正式被提出。
上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伴生存在海底甲烷冷泉、海底天然氣滲漏附近。此後,可燃冰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被發現,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潛在替代能源。
探索:20載,從「跟跑」到「領跑」
對於我國來說,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能源種類。「古老」在於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而「年輕」則在於我國對其研究的時間較晚。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常規油氣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地質人開始關注到國際上可燃冰有關報導和研究成果。
1999年,國家設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專項,我國可燃冰研究步入加速發展階段。同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簡稱「廣海局」)在南海北部西沙海域開展了可燃冰前期調查,發現了其存在的重要地震標誌,第一次在我國海域找到了可燃冰的蹤影。
可以說,我國可燃冰實質性調查與研究就此展開。隨後,廣海局擴大調查範圍和戰果,在我國南海北部多處海區發現了可燃冰蹤跡。
2002年,我國正式啟動了為期10年的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研究專項。隨後,初步圈定出可燃冰資源遠景最有利的重點目標區,持續開展探測關鍵技術等研究。
200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實施了首次可燃冰鑽探,成功獲得實物樣品,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國家計劃在海底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2011年,可燃冰調查進入全新階段。為儘早開發利用可燃冰,我國啟動了可燃冰勘查與試採專項工作。
2013年,廣海局在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鑽獲了多種類型可燃冰樣品,並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大型礦藏。2015年,廣海局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首次發現大型活動冷泉——「海馬冷泉」,採獲大量淺表層可燃冰實物樣品。這些都為後續試開採提供了必要條件。
2015年,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成功採獲大量淺表層可燃冰實物樣品
2017年,我國迎來了「可燃冰收穫年」。經過近20載研究和技術積累,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並實現連續試氣點火60天,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這一壯舉實現了我國在新型能源勘探開發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於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裡程碑意義。
創新:「中國技術」邁向未來
可燃冰作為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具有燃燒值高、儲量大、汙染小等特點。國際上對於可燃冰的研究一直處於活躍狀態。
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荷蘭、日本、印度等國已對可燃冰進行了廣泛勘探。美國、加拿大在陸地上進行過試採,但效果不理想。日本於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進行了海上試採,但因出砂等技術問題失敗。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進行第二次試採,後再次因出砂問題而中止產氣。韓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制定了可燃冰試採計劃。
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我國可燃冰採區水深大、儲層埋藏淺,且我國南海為泥質粉砂型儲層,砂細導致滲透率更差,這些都增加了開採施工難度。
對此,中國在2017年的第一次試採中利用降壓法,打破了可燃冰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後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整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海上鑽井平臺「藍鯨1號」
這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我國的技術突破,對於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鑑的價值。
當前,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一套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的關鍵技術裝備體系,實現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縱觀歷史,展望未來。可燃冰不再是百年前實驗室的產物或是堵塞油氣管道的「麻煩」,而是造福於人類,清潔高效的新型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可燃冰商業開採的到來,它將逐漸走入你我的生活。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
i自然全媒體
文字:李卓聰
原標題:《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