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燃冰儲量如何?成功開採或將替代石油!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2020-09-17 歷史謎中謎

在全球能源領域裡,一直有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什麼?為什麼它的開採成功會讓全球的專家媒體一致關注呢?

關於我國開採可燃冰的問題,在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的作品【中國可燃冰儲量、開採進展如何?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中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

可燃冰

我們都知道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以石油為主,石油的開發也進行了很多年,但石油畢竟是有限資源,我們在開採石油的同時,更需要發現新的能源。這時候可燃冰出現了,它是一種全新的,且分布廣泛的清潔資源。

可燃冰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海底深處的天然氣水化合物,但它的名字卻不叫水化合物。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外表看起來就像冰塊,並且可以用於燃燒,所以才有了一個「可燃冰」的名字。處在海底深處的可燃冰,分布廣泛,而且燃燒後不會產生任何殘留物,是一種相當環保的清潔能源。同時,可燃冰的轉化效率還相當高,據了解,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就可以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

可燃冰的重要性

可燃冰的發現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欣喜若狂,因為這是一款可以替代經典燃料的新型能源,而且這種燃料儲量足夠大,燃燒之後不產生廢氣,比現在的大部分能源都要環保。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率先完成對可燃冰開採技術的積累,就相當於走到了世界能源開發的前列,這將是一個領先於世界的機會!要知道,目前我們國家在航空航天,高鐵方面都有著令人豔羨的成果,如果我們還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開採技術,那這將會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可燃冰的開採難度

雖然可燃冰有著各種各樣的好處,但是受制於開採難度,可燃冰還是難以做到真正的普及。

剛才上文中我們也說了,可燃冰分布於深海中,處於高溫低壓的環境,如果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就會造成海底大量的甲烷就會洩漏,形成甲烷溫室效應,而甲烷溫室效應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

其次,在開採時,大量固態的可燃冰會變成氣態液態的存在,它的體積會變大,水下的壓力也會變大,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地質災害,比如海嘯和地震。

除了這兩種,更可怕的是如果大量甲烷氣體在高溫環境爆炸,其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結語

可燃冰的好處有很多,開採難度卻是不少。在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的作品【中國可燃冰儲量、開採進展如何?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如此高的開採難度裡,我國的開採進展究竟如何?對此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上西瓜視頻搜索關鍵詞【可燃冰】,讓【三一博士】為你解惑答疑。

相關焦點

  • 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可燃冰在低溫和高壓條件下行程,一體積可燃冰可儲載100-200倍體積的甲烷氣體,具有能量高,燃燒值大等有點。目前發現的可燃冰儲量大約是化石燃料綜合的2倍,它將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重點是課本提到:「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能成為未來的新能源,但目前開採在技術上還存在困難。
  • 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可燃冰燃燒後只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而且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通過勘查,2016年在我國海域圈定了6個可燃冰成礦遠景區,在青南藏北優選了9個有利區塊。
  • 能源安全的發展重點—可燃冰的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雖然作為全球製造業「工廠中的工廠」,但能源問題一直是我國製造業戰略性製造因素之一。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
  • 中國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2030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開採!
    萬眾期待的可燃冰什麼時候能商業化開採?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近日表示,這一目標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為此,中國石油剛剛同國土部、廣東省政府籤署了可燃冰開發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可期。文 | 阿七8月24日,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宣布,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對這一21世紀最重要能源的商業化開發。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每日科技網】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2020年3月26日,我國可燃冰的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的成果,國家計劃在2030年將可燃冰推向商業試採階段。
  • 我國可燃冰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西瓜視頻大神為你解答
    中國可燃冰儲量、開採進展如何?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其實我也是在無意間刷西瓜視頻的時候看到這位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才偶然知道原來可燃冰也是不可再循環的,他對綠色能源可燃冰做了詳細的講解,讓我漲了不少冷知識。
  • 可燃冰:石油天然氣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賦存於海洋300—3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中,主要賦存於陸坡、島坡和盆地的沉積物或沉積巖中。以其儲量豐富及高效清潔特點被譽為「後石油時代」重要替代能源。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近海海底是可燃冰寶庫。但是,可燃冰被封閉在海底的低溫高壓環境中。
  • 【關注】中國實現可燃冰開採重大突破!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
  • 中國成功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美日相繼拋來橄欖枝
    石油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資源,在國際市場經常供不應求。美國之所以在中東地區不斷搞事情,說到底還是看上了當地巨大的石油儲量。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自然也會招來一些國家的嫉恨,美國就經常會聯合盟友給中方下絆子,在石油進口方面也經常橫插一腳,國人對此頭疼不已。還好我國在南海領域成功勘測到可燃冰,也就是咱們俗稱的「第二石油」。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可燃冰資源儲量豐富,其廣泛分布於全球大洋海域,甲烷含量是天然氣資源量的60倍,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  據試採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介紹,可燃冰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可以替代石油的這項能源,我國已經成功開採,而且是世界第一
    當時我國的國土資源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珠海市東南區320公裡的神湖海域的可燃冰試採作業區第一口開採井順利開採成功。沒辦法,這也只能說我們國家這些年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其實,可燃冰的開採成功這背後的意義很有可能顛覆世界能源的巨大格局。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凍土面積大國,凍土區面積達215萬平方公裡,具備有利於可燃冰賦存條件和資源前景。2009年9月25日,在國土資源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介紹,國土資源部2008年11月在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甲烷水合物;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掌握了一系列數據。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因為可燃冰礦產集中度很高,開採的水層淺,如果技術有了突破,理論上開採成本將低於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而且,預計2020年後,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會再次上漲,那未來可燃冰可能就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    「拋開可燃冰概念未來能否商業化,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本身就是我國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我國擁有了一個新的能源技術儲備。」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據悉,本次試採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5月18日,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會在南海神狐海域召開,宣告我國進行的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新華社今日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賀電稱,天然氣水合物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成功,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
    按照央視的說法,這「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們所爭奪的「能量塊」那般牛:其體積雖然小,但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所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副局長李金髮才會說,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採成功,我們是優先搶佔了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
  • 中國能源領域又傳喜訊,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中國也憑此成為了全球首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發布消息稱,中國管轄海域內蘊藏著儲量極為豐富的可燃冰資源,據相關預測,總量可達數百億噸油當量。而據國土資源部介紹,全球範圍內,可燃冰已探明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面對石油能源儲量日趨減少的現狀,可燃冰的開採利用備受各國重視。
  • 科學自信|人類可燃冰在中國試採點火成功,中國科技創新機遇迎來...
    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的意義,除找到石油的替代能源外,也協助找回了中國科研自信力!大飛機著陸,航母下水,天舟上天,量子計算初試之後,今天再次迎來了中國人帶給人類的大禮--人類新型化學能可燃冰可持續工業開採工藝。面對這樣的成功,至少中國可以不用再擔心,五十或一百年地球石油燒完後,人類只有吃生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