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可燃冰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發展方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2 16:46:02

中國雖然作為全球製造業「工廠中的工廠」,但能源問題一直是我國製造業戰略性製造因素之一。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2020年3月26日,我國可燃冰的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的成果,國家計劃在2030年將可燃冰推向商業試採階段。

可燃冰憑藉能量大、汙染小、儲量多出圈

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可燃冰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研究發現,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為164立方米的甲烷,它燃燒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留下固態殘渣,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廣泛而且儲量巨大。

儘管可燃冰清潔、高能、儲量大等優點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但可燃冰在給人類帶來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其溫室效應為co2的20倍,溫室效應造成的異常氣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全球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總量約為地球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倍,若有不慎,讓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氣逃逸到大氣中去,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而且固結在海底沉積物中的水合物,一旦條件變化使甲烷氣從水合物中釋出,還會改變沉積物的物理性質,極大地降低海底沉積物的工程力學特性,使海底軟化,出現大規模的海底滑坡,毀壞海底工程設施,如:海底輸電或通訊電纜和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等。

現有全球公認的可燃冰儲量有10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500萬年。據估算,在世界可燃冰總資源量大約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資源的2倍。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現有的可燃冰儲量相當於1000多億噸石油。

我國可燃冰商採進展可期

2013年6月至9月,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鑽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並通過鑽探獲得可觀的控制儲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採基礎研究通過驗收,建立起中國南海「可燃冰」基礎研究系統理論。2017年5月18日,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試採獲得成功,這個事件具有裡程碑的意義。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

2020年3月26日,自然資源部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從海底以下237米至304米的可燃冰礦藏中開採出天然氣,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可燃冰將作為「十四五」能源科技創新發展重點

我國通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裝備體系,大大提高了深海探測開發能力,形成六大類32項關鍵技術,其中6項領先優勢明顯;研發了12項核心裝備,其中控制井口穩定的裝置吸力錨打破國外壟斷。這些技術裝備在海洋資源開發、涉海工程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將帶動形成新的深海技術裝備產業鏈,增強我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能力。我國創建的環境保護和監測體系,進一步證實天然氣水合物綠色開發的可行性。我國自主創新的環境風險防控技術體系,構建了大氣、水體、海底、井下「四位一體」環境監測體系,確保了試採過程甲烷無洩漏、未發生地質災害。

作為目前已知儲量最大的替代能源,可燃冰還可以推動世界能源利用格局改變,其下遊終端需求包括交通、冶金、電力、輕工等行業,其中包括內燃機、汽車、煉鋼、熱處理、印染、紡織等諸多領域。

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全球氣候變化、各國百姓訴求、國際前沿潮流都在倡導清潔發展,越來越多社會主體願意為綠色轉型付費買單。清潔產業已是新經濟增長點,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領域,關乎未來發展主動權、產業競爭力和能源安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能源科技創新應重點關注以下事項:一是聚焦「卡脖子」技術,加快推進自主研發和技術替代,加快相對成熟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二是加強可燃冰、儲能和氫能等前沿技術應用引導和市場培育,壯大新動能。三是構建多種能源形態靈活轉換、智能協同的智慧能源系統,推進示範工程建設,依靠能源數據等新生產要素,探索數字能源經濟新模式。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能源安全的發展重點—可燃冰的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雖然作為全球製造業「工廠中的工廠」,但能源問題一直是我國製造業戰略性製造因素之一。據調查,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工業電費約1/3,水費價格不到1/3,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整體生態成本優勢會被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所降低。理論來說,1立方米可燃冰約可分解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我國的可燃冰儲量原大於石油儲量。
  • 新知|我國已在南海試採:未來能源之星,可燃冰何時「可燃」
    交匯點訊 在遙遠的中國南海,不久前剛剛誕生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我國設計研發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而此次被試採的主角,正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神秘物質可燃冰。作為未來能源之星,它何時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 合同能源管理展望及未來發展趨勢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能夠有效融合多方企業優勢,能夠使得節能服務公司有效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可預見收益期望高,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力。合同能源管理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任何創新商業模式一樣,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將與讀者一起共同探討,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 可燃冰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國內可燃冰商業開採任重道遠
    一、可燃冰行業概況中國2002年啟動對可燃冰的研究與勘探,2014年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鼓勵推動可燃冰的試採與開發,並於201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設立可燃冰勘探試驗區。
  • 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顛覆性技術將是最大變數丨能源發展趨勢與...
    能源科技國際合作越來越廣泛,強度越來越大,投資100億美元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合作項目(ITER),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低碳化、多元化、分散化、數位化和全球化將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充分認識這些「不變」特徵的同時,識別變化的特徵與發展趨勢,是問題的關鍵1. 自2018年以來,美國把中國確定為競爭對手,川普政府挑起了中美經貿摩擦。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我國逐漸加強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可再生能源的清潔能源替代作用逐漸顯現。以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分析。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28億千瓦,同比增長12%。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及增速許多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作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紛紛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制定頒布了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使可持續能源產業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如光伏發電、風能、太陽能等技術的開發應用已成為各類能源中發展最為快速的熱點領域。現從三大方向來分析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 可燃冰試採成功 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意味著什麼?
    「可燃冰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矚目的戰略資源,對我國能源安全及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試採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說。向地球深部進軍從「藍鯨一號」起步的可燃冰試採,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
  • 中國成功試採可燃冰,破解能源「鎖喉」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保障能源的供給對於中國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由於中國在海外的能源命脈需要經過各方勢力的「家門口」,一旦國際局勢緊張就有被「卡住」的風險,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 發展軍事力量對海外能源通道進行保護只能治標,中國畢竟還不能像美國那樣在全球設立軍事基地。而最近中國對於海底可燃冰的試採成功,卻提供了一個可以治本的方法。
  • 光伏產業未來趨勢怎麼樣?2020光伏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
    光伏產業未來趨勢怎麼樣?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
  • 清潔、安全、經濟、友好等性能的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
    具有靈活、清潔、安全、經濟、友好等性能的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首先介紹了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功能特點,詳細分析了國內外智能電網的研究進展,對重點關鍵技術與智能電網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指出基於Agent 的分布式協調、控制、仿真與決策技術,分布式能源的系統集成以及基於知識的綜合決策支持是未來智能電網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圖片由中集集團提供  有專家估計,可燃冰僅海域儲量就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被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而作為可燃冰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對中國來說尤為明顯。「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可燃冰的商業化開發鋪路,將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同時緩解煤炭、石油等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可燃冰資源儲量豐富,其廣泛分布於全球大洋海域,甲烷含量是天然氣資源量的60倍,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  據試採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介紹,可燃冰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實現海洋生態安全調控,攻克可燃冰安全開採……地球科學如何助力...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如火如荼,發展好「海洋經濟」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如何能夠利用發揮好區位優勢,同時兼顧海洋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7月13日上午,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2期,邀請到海洋科學研究領域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通過線上講座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他對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研究的思考。
  • 可燃冰的投資啟示:如何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
    原標題:「可燃冰」的投資啟示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國土資源部專家預計,2030年以前我國將使可燃冰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能源產業的重大突破和發展,看似與普通百姓無關,實則息息相關。你我如何調整投資布局,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呢?
  • 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2020-12-1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我國也多次出臺針對性政策鼓勵發展新材料產業。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材料領域的一大特點是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目前來看,我國新材料產業依然有不少短板,一些核心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如何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新材料創新高地,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在西安召開。
  • 我國還會發生大面積停電嗎?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能源企業工作人員跟其他行業有什麼不同?中國現在還會發生大面積停電嗎?中國能源企業能「走出去」靠的是什麼?未來能源的發展前景、趨勢是什麼?但是隨著巴西的產業衰退,造船工業和海洋工業實力也逐漸下滑,最終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要了,所以想通過國外先進企業來扶持本國海洋和船舶工業發展。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巴西石油FPSO項目再就是我們中海油是做海洋石油開發的,也是國家隊,在此之前也為國外一些公司做過一系列相關工作,技術實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在當前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核電是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未來,仍將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汪映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關於『2030碳峰值,2060碳中和』目標,以及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持續改善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意味著我國未來能源發展必須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核能產業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為我國核電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環境。」
  • 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以清潔能源護航綠色發展
    對於未來的發展,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近年來向清潔能源供應商轉型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裝機規模大幅增長,項目管理經驗不斷增加,未來將繼續加大新能源投資力度,圍繞建設華南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清潔能源供應商的目標,全面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來源:招商證券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13年03月15日 14:32 作者:蔡宇濱;劉榮 投資評級:看好 投資評級變動: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