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發布!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2021-01-21 澎湃新聞
權威報告發布!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2020-12-1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石化發布《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十四五」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將進入低碳轉型關鍵期。

12月17日,由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伍德麥肯茲諮詢公司協辦的《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發布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雙循環格局下的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集團公司總會計師張少峰出席發布會。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張少峰 致辭▲

張少峰在致辭中說,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能源化工產業面對巨大挑戰,迎難而上,持續推進能源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補短板強弱項,保障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2021年仍然充滿期待,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能源化工產業仍大有可為,應當積極優化能源需求結構、強化能源科技實力、加大能源保障力度,努力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

會議認為,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於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衝突的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以及我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十四五」我國煉化行業將進入新增產能全面釋放、競爭白熱化時期,也是行業整合轉型升級期,成品油市場化進程將基本完成,化工產品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成為新趨勢。

服務經濟增長、保障能源安全、實現低碳發展的多重約束下,能源轉型將在多元平衡中穩健前行。展望「十四五」,中國將成為推動全球碳排放提前達峰的踐行者之一。預計,2025年中國一次能源需求約54億噸標煤,其中,化石能源佔比約81.2%,比「十三五」末降低3.1個百分點,煤炭佔比將下降5.4個百分點至51%,僅天然氣佔比有所提升;非化石能源佔比持續提升,達18.8%;單位GDP能耗降比2020年再降低約17%。

新冠疫情對國際石油市場影響深刻,未來五年國際油價將呈現中低位震蕩復甦的走勢。世界石油供需兩側將進入高存量、低增量的新階段,中東、中美地緣政治將呈現高動蕩、低烈度的新格局,國際油價將保持高波動、中低位的新常態,國際石油市場將開啟再平衡的新周期。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戴寶華 開場致辭▲

國內油氣工業實力實現跨越式增長,供應能力顯著提升;「十四五」主要圍繞保障供應安全和推進體制改革兩個焦點。「十四五」期間,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影響,石油需求增速將顯著放緩,並漸進峰值;而天然氣作為低碳能源,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均消費增速。國內勘探開發投資持續加碼,確保近2億噸的石油產量和5%左右的國產氣增速。

煉油化工行業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十四五」發展重點是加快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煉油、乙烯能力穩居世界第二,PX產能躍居世界第一,千萬噸級煉廠數量增加,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的煉化產業集群。

今後,中國煉化行業將瞄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煉油結構調整。以先進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煉化一體化、合併減油增化,利用多產低碳烯烴和化工原料;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將加油站轉變為「油氣電氫」綜合能源補給站。二是實現化工差異化、高端化發展。優化烯烴產業鏈結構、提高芳烴產業鏈競爭力、突破高端材料技術瓶頸;拓展化工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價值鏈空間。三是要重視技術創新,包括重油加工轉化技術、高端化工材料生產技術、塑料循環利用技術、煉化企業數位化技術(包括原油分子信息庫、智慧供應鏈、物流能量管理與優化、設備運行優化系統和智慧加油站等)。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餘皎

演講主題《2021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報告及發布》▲

新冠疫情導致石油公司經營受挫,主要依靠高效、低碳、數字三方驅動破局。疫情蔓延與低油價重挫全球石油行業,國際石油公司陷入近十年來最不景氣的一年。盈利暴跌、市值腰斬、評級下降,多家獨立石油公司處於破產邊緣,生存危機迫在眉睫。

隨著低碳能源逐漸取代化石燃料的趨勢漸漸明朗,內外因素變化倒逼石油公司低碳轉型,歐洲公司領跑可再生能源布局,美國油企則主要專注於碳捕獲等「負」碳排技術。積極開發數據資產價值,發展能源數字經濟新業態,也是石油公司破解困局、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氫能產業將助力中國未來能源綠色發展。2020年我國已啟動氫能頂層規劃工作,燃料電池汽車「以獎代補」政策落地。新冠疫情沒有改變氫能產業投資增長熱情,20餘家大型能源央企跨界氫能產業,年底預計超過8000輛燃料電池商務車、100座加氫站進入示範運營。

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

預計,2025年前我國氫燃料汽車和加氫站仍以示範運行為主,2035年燃料電池車有望達到百萬輛級商業應用規模。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化工等企業已經開始涉足氫能行業,相信通過各類企業的協同創新,中國的氫能產業將迎來美好的前景。

更多詳細內容,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購買《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

———— / END / ————

原標題:《權威報告發布!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碳一化工——支撐未來能源和化工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從概念提出到目前的數十年裡,立足於碳一化學基礎研究之上的碳一化工技術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發展,並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碳一化工產業。因此,碳一化工的原料來源非常寬廣和豐富,各種含碳的化石能源、生物質以及工業排放氣,都可以藉助碳一化工技術加以利用。隨著碳一化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碳一化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碳一化工新技術已獲得工業應用,並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中國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在福州發布
    摘要:12月1日,《中國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茶業藍皮書)》在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活動期間正式發布。該《報告》對福建省2018至2019年茶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
  • 生物質產業:未來能源新亮點?
    其實,在巨大的能源和環境壓力下,以農林廢棄物、油料植物為原料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我國科研人員已在加緊生物質能源的研發以及商業化運作的實踐。今天,我們請來研究生物質工程的院士、專家,為我們展開這幅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2018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武漢雷射企業遙遙領跑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聯合中國雷射雜誌社、中國光學學會編寫的《2018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在慕尼黑上海光博會上發布。此前,美國市場研究機構BCC Research的市場報告曾認為,即使是在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時期,工業雷射市場依舊充滿活力。
  • 高工產研&未勢能源聯合發布《2020年中國氫電產業發展藍皮書》
    年會的亮點之一,是高工氫電、未勢能源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國氫電產業發展藍皮書》。當前,全球能源低碳化和動力電氣化發展勢不可擋,我國作為能源消耗與汽車產銷大國,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具備獨特的發展模式。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氫能產業推廣進度略有停滯,下半年迅速恢復,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以獎代補方針和十城千輛示範建設大大推進了示範區域的發展。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圖集 2020年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北京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從發展環境、需求分析、電源發展、電網發展、供需形勢、電力技術、電力經濟、電力改革、政策解讀、觀點彙編等多個方面,對2019年我國電力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分析預測了未來3年電力需求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類電源、各級電網發展展望;深入解讀了過去一年重點行業政策及電價政策;在全面總結電力體制改革進展與成效基礎上,分析展望了近期改革重點
  • 馬鋼召開新材料及化工能源產業2018年客戶大會
    2月1日,馬鋼召開新材料及化工能源產業2018年客戶大會,圍繞「創新、合作、共贏」主題,與重點客戶代表深化產業鏈上下遊合作關係,探討商業和技術創新方法,共同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2020-2025年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顯示部分子行業持續高景氣,  《2020-2025年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化工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化工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2025年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讀者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緩化石能源消耗、防治環境汙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能源轉型、保證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加快調整能源發展戰略步伐,可再生能源產業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
  • 渭南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
    園區是關中三大煤化工發展基地之一,被列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續區,是《關中-天水經濟發展規劃》煤化工產業發展重點園區,也是《陝西東大門建設》秦、晉、豫產業重點建設園區。,應用煤轉化高新技術,建設未來新興煤炭-能源化工產業。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 中國化工檢測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化工檢測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伴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國際貿易額的快速增長和全球化趨勢步伐加快,我國化工產品檢測市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 《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發布 產業智能化...
    央廣網1月6日廈門消息(記者呂葉松 吳婉瑜 方黎)《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6日在廈門發布。該書系統分析了中國未來媒體的年度進展、發展狀況、行業熱點及個別案例剖析,一方面總結了全國傳媒業前沿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行業管理和學術研究提供參考,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謝文川 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核能發展報告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表示,2019年,海陽核電2號、陽江核電6號、臺山核電2號三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其中,海陽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我國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全面建成。臺山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中法兩國最大能源合作項目全面建成。
  • 中國離心壓縮機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5版)
    離心壓縮機已成為以石化能源(煤、天然氣、石油)為原料的化工裝置中的關鍵、節能設備,在綜合利用熱量、降低成本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能源結構以石化能源為主的狀況近期內不可能有太大的轉變,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離心壓縮機仍將保持剛性需求。
  • 2020-2026年中國環保能源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環保能源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是對環保能源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最強限塑令來襲之時,如何探尋跨界融合下的化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文件,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此外還有多個城市也在推進限塑令執行方面加快了腳步。
  • 《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傳媒產業總...
    □本報見習記者 陳妙然  8月28日,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央視市場研究(CTR)、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委員會合辦的「2020傳媒藍皮書發布會暨第11屆傳媒發展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 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未來3-5年行業機遇
    無論數字革命、能源變革還是科技賦能,要進一步發揮其產業、經濟帶動能力,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未來隨著新基建逐步落地,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兩條路徑展開的數位技術將加速滲透各行各業。如何發揮數位技術行業賦能者和變革者的作用?如何主動融合數位技術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未來3-5年各產業將迎來怎樣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