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月6日廈門消息(記者呂葉松 吳婉瑜 方黎)《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6日在廈門發布。該書系統分析了中國未來媒體的年度進展、發展狀況、行業熱點及個別案例剖析,一方面總結了全國傳媒業前沿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行業管理和學術研究提供參考,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發布會現場(記者 方黎攝)
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量子信息、區塊鏈、5G等新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以用戶為核心,以網際網路為主導,以信息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未來媒體發展得如火如荼。《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一書既歸納了未來媒體發展的三大熱點,並基於「人工智慧」「5G」和「媒體融合」三大背景的發展下分析預測了未來媒體發展將呈現的六大發展趨勢。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未來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壽光接受專訪(記者 方黎攝)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未來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壽光認為,未來媒體是基於數字時代的應用場景。由於數位技術的發展已經發生全方位的變化,當下能夠實現全媒體傳播;而且接觸受眾,它自身既是一個信息的接受體,同時它也是一個內容的生產者。因為它的聲音、文字、圖像,甚至是表情,都形成數字,結合在一起就可以產生新的媒體效果。「尤其是當5G原來的延時性已經徹底解決,那麼數字的各種信息處理技術成倍的提高,很多原有的技術受限制的瓶頸都已經被突破的時候,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做全方位的用戶畫像,它將是一個巨型的產業——萬物皆媒」。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廈門節目製作室主任劉立忠發表致辭(記者 方黎攝)
「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了理念、機制、人才、經營等方面的困難,現在『搬家』到新媒體平臺上的傳統節目並非真正的新媒體樣態的音視頻節目,傳統媒體應該有高度的危機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節目中心廈門節目製作室主任劉立忠提出,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決定著媒體人的未來業態。5G時代,運用4K/8K+VR+AI等創新技術,將讓媒體傳播呈現智能化、交互式的視聽特點。
把握全球廣電和智能視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日前國家廣電總局批覆的中國(廈門)智能視聽產業基地以打造融媒體、高科技、全鏈條智能視聽產業聚集地為方向,是福建省首個獲批的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標誌著廈門在打造全國一流、國際領先的智能視聽產業基地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同時,廈門市出臺的首個智能視聽行業專項扶持政策《廈門市促進智能視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從鼓勵智能視聽企業來廈落戶、推動智能視聽產業集聚發展、鼓勵臺灣智能視聽人才來廈創業等7個方面,支持廈門智能視聽產業發展。
廈門理工學院文旅學院副院長、教授,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未來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林小勇接受專訪(記者 方黎攝)
作為該書主編,廈門理工學院文旅學院副院長、教授,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未來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林小勇表示,未來媒體的智能化發展逐步加速,融媒逐步向智媒發展。「今年的皮書重點在於把未來媒體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主要主題。通過以前梳理未來媒體的概念,到現在關注產業融合的發展。隨著未來媒體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信息、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社會的發展融合背景下,未來媒體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的特點日益顯著,而且兩者之間已經成為了更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來媒體產業既是新媒體產業,同時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20)》由廈門理工學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來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網絡視聽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新型特色智庫兩岸文創研究院聯合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