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海悅
12月19日,《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在山東青島發布。藍皮書立足全球視野,探析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由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聯合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共同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也同時亮相。
探索疫情影響下的發展路徑
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電影藍皮書》主編牛興偵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帶給電影產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近年來,奈飛、亞馬遜、蘋果等IT巨頭進軍流媒體領域,試圖重構電影的消費方式和市場格局;迪士尼、華納傳媒等影視娛樂集團也開始推出流媒體服務,基於自有網絡平臺面向全球終端用戶直接發行電影。
由此可見,電影產業的現行製作和發行方式在科技變革和疫情防控的環境中已經難以為繼。面向未來,全球電影產業必須主動創新變革,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在電影製作層面,積極構建並大力推廣虛擬攝影棚體系;在電影發行層面,改變以影院作為核心發行渠道的傳統模式,積極搭建通過影院、音像製品、電視頻道、網際網路等多個渠道組合發展的新模式;在電影放映層面,構建以網絡平臺為中心、集成海量作品、面向全球觀眾分發的傳播體系,更好地滿足全球觀眾的多層次觀影需要。
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藍皮書指出,「工業化」是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頻熱詞之一。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大,技術驅動市場增量作用下降,市場對優質內容需求不斷上升,探索提升電影項目市場成功率的路徑成為擺在中國電影產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中國的影企、影人,尤其是新型影人通過跨國合作與海外拍攝等形式,將世界電影強國的先進經驗引薦到中國電影項目的拍攝與製作中,對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起到積極作用。
工業化意味著分工、標準、規範、科學等一系列嚴謹的詞語與先進的技術手段,中國電影工業化還有漫長的徵程等待中國影人,一部《流浪地球》、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還遠遠不夠。只有更多的《流浪地球》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跨越,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才能真正得到完善。
影視公司調整結構差異化供應
對於中國而言,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和人們文化消費需求的提高,本土電影市場潛力巨大。藍皮書指出,構建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體西用是必經之路。
在指導思想上,應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更多更優質的電影作品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觀影需求與欣賞水平。作為電影供給方的影視製片公司,應當調整結構,差異化供應。應抓緊構建中國的電影工業標準體系;構建中國式類型電影;為實現規模化效應,應引導併購和上市。中國電影製片機構集中度低,需要引導電影產業的各個環節,推進併購,提升規模,以儘快做大做強,藉助「一帶一路」,重整電影產業國際化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