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化工——支撐未來能源和化工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2020-08-28 天然氣與碳一化工

1 碳一化學概念的提出與碳一化工技術的興起

碳一化學,亦稱一碳化學或C1化學,這一概念是由日本的研究人員在上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起因是源於當時的石油危機,當時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經過合成氣(CO+H2)替代石油合成燃料和化學品。目前這一概念已被全世界廣泛接受。從概念提出到目前的數十年裡,立足於碳一化學基礎研究之上的碳一化工技術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發展,並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碳一化工產業。

碳一化學以分子中只含一個碳原子的化合物為研究對象,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甲醇(CH3OH)、甲醛(CH2O)等,包括它們的製取(提純)、化學轉化以及加工利用。

甲烷是天然氣(包括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的頁巖氣、油田伴生氣、煤層氣、可燃冰等)的主要成分;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可以轉化為合成氣(CO+H2);在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數量巨大富含甲烷(如焦爐煤氣、蘭碳尾氣、垃圾填埋氣、沼氣)、一氧化碳(如高爐氣、轉爐氣、電石爐氣、黃磷尾氣、碳化矽尾氣)和二氧化碳(如煤化工、水泥、火電廠等的工業排放氣)的氣體。因此,碳一化工的原料來源非常寬廣和豐富,各種含碳的化石能源、生物質以及工業排放氣,都可以藉助碳一化工技術加以利用。

隨著碳一化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碳一化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碳一化工新技術已獲得工業應用,並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碳一化工的主要領域和產業鏈

碳一化工的主要領域和產業鏈

3 碳一化工當今可為、永世可續

(1) 當今和未來相當一段時期,採用碳一化工技術將天然氣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對煤炭進行清潔利用大有可為,且這是實現石油替代的極為重要途徑;

(2) 碳一化工技術可對大量工業排放氣的碳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實現碳減排,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3) 生物質可為碳一化工提供豐富且可持續的原料,隨著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日漸消耗、枯竭,生物質基碳一化工的地位將日益凸顯,其可實現負碳或零碳排放,環境效益優勢明顯,目前在少部分領域也已有競爭力;

(4) 基於生物化學的生物碳一化工技術目前在個別領域已可與基於熱化學的傳統碳一化工技術競爭,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前景光明;

(5) 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綠色電能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風電、光電、水電等綠色電能將逐步主導未來的能源市場,電化學碳一化工將綠色電能與碳一化工緊密結合,將會成為人類社會永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張少峰 致辭▲張少峰在致辭中說,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能源化工產業面對巨大挑戰,迎難而上,持續推進能源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補短板強弱項,保障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問題愈發嚴峻,發展綠色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日,在蘭州舉行的「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高端論壇」上,來自國內18名院士、逾百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甲醇應用以及綠色能源新興產業發展,深入探討綠色能源的未來。 專家們表示,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是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綠色能源的重要路線之一,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問題愈發嚴峻,發展綠色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近日,在蘭州舉行的「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高端論壇」上,來自國內18名院士、逾百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甲醇應用以及綠色能源新興產業發展,深入探討綠色能源的未來。專家們表示,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是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綠色能源的重要路線之一,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在12月16日於宿遷召開的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年會上,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圍繞「洞見變革、擁抱創新」這一主題,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和熱點領域暢所欲言,為可降解材料發展建言獻策。在今日推出特別報導,將他們的精彩觀點奉獻給讀者。
  • 渭南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
    2.6 區域產業分析陝西省是全國範圍內重要的有眾多現代新型能源化工產業布局的省份。經過「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陝西省化學工業產業規模快速壯大,在調整結構、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卓有成效,為「十三五」期間化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最強限塑令來襲之時,如何探尋跨界融合下的化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業內券商預測,在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背景下,由於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環保性,生物降解塑料預計將成為首選替代材料,預計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358億元。塑料應用作為市場熱議的「寵兒」,是化學工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及這兩者都繞不開一個永恆的話題——「可持續發展」。
  • 未來化學化工指南(完整版)
    化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創製了很多重要的高品質產品和工藝,但也帶來了種種問題。為了可持續發展,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化工產品的特性和生產工藝?值得大家思考。在2020年初,這個對人類仿佛具有轉折意義的數字年份,以「綠色化學未來的藍圖」為題,深刻地描述對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的構思與建議,並提出綠色化學的十二項原則,不得不說是具有深意的。
  • 《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特制訂《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結構調整,是抑制低端產品產能過剩、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
  • 江天化學登陸A股 打造精細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典範
    為精細化工板塊新增一匹白馬。  據了解,江天化學位於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以甲醇下遊深加工為產業鏈的高端專用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重要基礎行業,我國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
  • 加快推進浙江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工作方案印發
    編制實施我省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理順各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布局和上下遊聯動機制。落實國家石化項目布局要求,推動舟山綠色石化基地項目建設。  三、提升化工園區發展水平  (一)開展化工園區(化工集聚區)專項整治。全面開展化工園區(化工集聚區)摸底排查,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清單梳理,形成「一園一檔」。
  • 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發展「常州模式」
    從化工產業聚集到有序關停轉型採訪團在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先後參訪了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沿江一公裡化工企業騰退和生態復綠情況、高質量發展企業代表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合全藥業、有花園工廠之稱的朗盛(常州)有限公司,全面了解到常州沿江治理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和經驗。
  • 中國能源發展往何處去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進一步指出,下一步,我國將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一是堅持和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預算等管理制度,推動能源高效配置合理使用。二是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
  • 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增長 贏創再提「超越化學邊界」
    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可持續發展、城鎮化、老齡化、數位化等社會大趨勢已成為影響化學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焦點。另一方面,在經過多年的調整和提升後,化工行業,特別是中國化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口。
  • 浙江金帝石化能源,入選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百強,排名第55位
    12月10日至11日,主題為「綠色發展,共創未來」的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大會暨民營石化綠色服務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石油化工生產及綠色服務類企業代表300多位到會,浙江金帝石化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斌受邀出席。
  • 一文搞清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就是這麼全面!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誌,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均全力發展新材料產業,例如美國將新材料稱之為「科技發展的骨肉」,我國新材料發展也將由原材料、基礎化工材料逐步過渡至新興材料、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材料、節能(輕量化)材料。
  • 中石化煉化工程領域首席專家亢萬忠:以持續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之一,中美貿易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貿易,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貿易關係。目前,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兩國貿易的重點領域能源化工行業所受影響甚大。當前,新協議籤訂、新冠疫情暴發、油價暴跌等多因素交錯複雜。新階段,中美合作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具有哪些新特徵?能源和化工企業應採取哪些新舉措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隨著氣候與環境治理問題成為社會共識,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石油的流向,目前僅有35%進入化工產業鏈。中國化學品的需求佔全球50%,有一多半需要進口,化工是進口花外匯的大產業之一。鋰電池價格每年以15.5%速度下降,對交通等高端能源需求影響最大,石油幹什麼去?另外,碳是寶貴的材料製造資源,而不完全是能源載體,未來石化必須延伸產業鏈。
  • 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揭曉
    本報記者 程 陽 攝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記者戴安妮報導:12月17日,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頒獎典禮暨學術交流會在中國工程院舉行,12位優秀科技工作者分別被授予傑出貢獻獎和青年進步獎。    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評出傑出貢獻獎4名和青年進步獎8名,分別是郭莘(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劉龍(江南大學)、蘇海佳(北京化工大學)、張香平(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杜朕屹(太原理工大學)、蔣海斌(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李煦(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劉會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劉延峰(江南大學)、王集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徐俊麗(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湖南確定化工新材料產業鏈發展重點
    以嶽陽承建國家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為契機,重點支持嶽陽綠色化工園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託長嶺煉化、巴陵石化、湖南中創、嶽陽興長等骨幹企業,發揮特色催化材料對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的支撐作用,做大做強石化原料及基礎化工材料、功能高分子新材料等,打造國家重要的石化合成化工新材料為主導的新型循環經濟高新產業園,建成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教融合自主創新的示範區。
  • 石油和化工行業成績斐然
    5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的形勢下,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大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通過自身的努力,「十三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綠色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推動企業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