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採訪團用筆記錄、用鏡頭捕捉,親身感受到常州將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來抓的決心。
從化工產業聚集到有序關停轉型
採訪團在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先後參訪了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沿江一公裡化工企業騰退和生態復綠情況、高質量發展企業代表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合全藥業、有花園工廠之稱的朗盛(常州)有限公司,全面了解到常州沿江治理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和經驗。
常州國家高新區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2年4月,常州市在高新區基礎上設立了新北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常州的長江岸線全長18公裡,全部位於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因化工產業聚集,常州是全省沿江城市中擁有岸線最短、化工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到2019年底,化工園區內仍有化工生產企業84家、危化品倉儲企業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工業產值超百億企業1家,億元以上企業39家。2019年化工園區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實繳稅收12億元,基本形成了以先進高分子材料、碳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性能塗料、特種化學品及創新藥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可以說,化工產業是該區域中的重要產業和稅收來源。
要經濟,更要生態。有了生態,才能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常州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緊盯「破解化工圍江、打造常州樣板」任務,加快實現沿江生態本質改善、產業發展優化重組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全力探索沿江地區綠色轉型發展路徑。
據介紹,今年以來,常州高新區列排關停企業35家,其中沿江1公裡範圍內剩餘的24家企業計劃年內關停21家,僅保留光輝化工、意特化工、捷達油品3家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明確未來堅決化工園區不再新批任何化工項目,確保只減不增;明確年度企業籤約關停進度,5月底完成籤約關停7家,8月底新增12家,12月底前再新增16家,全面完成35家企業關停籤約任務;明確凡是異味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立即落實停產整頓;明確沿江1公裡範圍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應拆快拆,加快推進沿江300米連片覆綠,8月底前,基本完成沿江300米(重點節點500米)內土方堆坡和溼地系統土方建設,到年底完成1250畝騰退覆綠任務,確保長江大保護呈現新亮點。
從積極脫胎換骨到尋找創新路徑
在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採訪團通過一幅幅照片看到了常州沿江地區的今昔變化;在沿江一公裡範圍內的實地調研,採訪團親眼見到了化工企業的減少和生態復綠的情況;在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合全藥業、採訪團感受到區域類有研發能力企業的活力;在朗盛,採訪團又被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的安全和環保管理深深的打動。
今天的常州長江岸邊,展現出對生態的尊重、對綠色經濟的追求,對高質量發展的全力追求。
曾經「化工圍江」的常州,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脫胎換骨」的?
在常州的經驗中,離不開這五點:一是連片騰退,破解「化工圍江」;二是規範標準,制定一企一策;三是連片復綠,構建生態屏障;四是破立並舉,加快產業升級;五是積極探索,創新路徑方法。
其中,在創新路徑方法上,政策方面,常州積極與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對接,省自然資源廳已明確以常州市為試點,探索沿江關閉騰退化工企業用地資源整合利用工作,通過土地治理、生態修復、用地指標異地調劑等途徑,為城市開發建設和重點項目招引爭取寶貴的用地空間;資金方面,常州市、新北區兩級先期分別配套5億元,用於長江大保護專項支出,同時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銀行和中煤國地、三峽集團等政策機構開展資金貸款和項目合作,積極向上爭取政府專項債,創新發行全國首批長江生態修復綠色企業債,全力破解資金難題。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在向記者團介紹情況時表示,常州是長江沿岸上「化工圍江」特徵最明顯的區域之一,當下常州要做的就是探索「化工圍江」下,高質量、可持續、生態化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力爭成為長江經濟帶上走在前列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調查採訪中,湖南日報、雲南日報、江西日報等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採訪團代表,在聽完介紹後,紛紛做了簡短發言,讚嘆常州的沿江治理的魄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胡春春 趙冉/文 朱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