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發展「常州模式」

2020-12-04 交匯點客戶端

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採訪團用筆記錄、用鏡頭捕捉,親身感受到常州將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來抓的決心。

從化工產業聚集到有序關停轉型

採訪團在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先後參訪了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沿江一公裡化工企業騰退和生態復綠情況、高質量發展企業代表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合全藥業、有花園工廠之稱的朗盛(常州)有限公司,全面了解到常州沿江治理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和經驗。

常州國家高新區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2年4月,常州市在高新區基礎上設立了新北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常州的長江岸線全長18公裡,全部位於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因化工產業聚集,常州是全省沿江城市中擁有岸線最短、化工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到2019年底,化工園區內仍有化工生產企業84家、危化品倉儲企業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工業產值超百億企業1家,億元以上企業39家。2019年化工園區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實繳稅收12億元,基本形成了以先進高分子材料、碳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性能塗料、特種化學品及創新藥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可以說,化工產業是該區域中的重要產業和稅收來源。

要經濟,更要生態。有了生態,才能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常州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緊盯「破解化工圍江、打造常州樣板」任務,加快實現沿江生態本質改善、產業發展優化重組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全力探索沿江地區綠色轉型發展路徑。

據介紹,今年以來,常州高新區列排關停企業35家,其中沿江1公裡範圍內剩餘的24家企業計劃年內關停21家,僅保留光輝化工、意特化工、捷達油品3家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明確未來堅決化工園區不再新批任何化工項目,確保只減不增;明確年度企業籤約關停進度,5月底完成籤約關停7家,8月底新增12家,12月底前再新增16家,全面完成35家企業關停籤約任務;明確凡是異味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立即落實停產整頓;明確沿江1公裡範圍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應拆快拆,加快推進沿江300米連片覆綠,8月底前,基本完成沿江300米(重點節點500米)內土方堆坡和溼地系統土方建設,到年底完成1250畝騰退覆綠任務,確保長江大保護呈現新亮點。

從積極脫胎換骨到尋找創新路徑

在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採訪團通過一幅幅照片看到了常州沿江地區的今昔變化;在沿江一公裡範圍內的實地調研,採訪團親眼見到了化工企業的減少和生態復綠的情況;在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合全藥業、採訪團感受到區域類有研發能力企業的活力;在朗盛,採訪團又被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的安全和環保管理深深的打動。

今天的常州長江岸邊,展現出對生態的尊重、對綠色經濟的追求,對高質量發展的全力追求。

曾經「化工圍江」的常州,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脫胎換骨」的?

在常州的經驗中,離不開這五點:一是連片騰退,破解「化工圍江」;二是規範標準,制定一企一策;三是連片復綠,構建生態屏障;四是破立並舉,加快產業升級;五是積極探索,創新路徑方法。

其中,在創新路徑方法上,政策方面,常州積極與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對接,省自然資源廳已明確以常州市為試點,探索沿江關閉騰退化工企業用地資源整合利用工作,通過土地治理、生態修復、用地指標異地調劑等途徑,為城市開發建設和重點項目招引爭取寶貴的用地空間;資金方面,常州市、新北區兩級先期分別配套5億元,用於長江大保護專項支出,同時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銀行和中煤國地、三峽集團等政策機構開展資金貸款和項目合作,積極向上爭取政府專項債,創新發行全國首批長江生態修復綠色企業債,全力破解資金難題。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在向記者團介紹情況時表示,常州是長江沿岸上「化工圍江」特徵最明顯的區域之一,當下常州要做的就是探索「化工圍江」下,高質量、可持續、生態化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力爭成為長江經濟帶上走在前列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調查採訪中,湖南日報、雲南日報、江西日報等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採訪團代表,在聽完介紹後,紛紛做了簡短發言,讚嘆常州的沿江治理的魄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胡春春 趙冉/文 朱江/攝

相關焦點

  • ...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 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發展「常州模式」
    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 ...成就巡禮】久久為功護長江 江蘇:重構綠色生態安全的現代化工...
    ,轉移提升一批重化產能,加快打造綠色生態安全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推動沿江產業按照高質量發展、優化發展的導向轉型。當地對企業不是一關了之、一搬了之,而是引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今年,新北區制定了化工企業轉型發展規劃,通過提高項目準入門檻、確定產業升級方向,推動沿江地區向綠色循環產業轉型發展。
  • ...首次聯合考察採訪」長江大保護,江蘇這樣幹|常州:破解「化工圍...
    這一座總面積11.37平方公裡的工業園區,共有化工生產企業84家,分布緊密,「化工圍江」是這一片區最大的特色。  近年來,為了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加快實現沿江生態本質改善、產業發展優化重組和新舊動能持續轉換,全力推動沿江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 常州高新區今年將繼續關停搬遷10家化工企業
    原標題:高新區關停搬遷10家化工企業 逐步解決「化工圍江」問題   9日下午,常州高新區召開長江大保護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作推進會,落實省、市部署,對全區長江大保護工作進行了再動員,提出從六個方面著手,以長江常州段的大力度保護倒逼高新區全域高質量發展。   市領導曹佳中、周斌出席會議並講話。
  • 聚焦轉型升級 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日前,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召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泰興市副市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吉勇率隊赴常州參觀,學習借鑑先進做法和經驗,並組織區內參觀及現場交流。泰興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開發區相關部門人員以及區內131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
  • 2018圩墩文化節開幕 常州經開區綠色發展關注民生「最大公約數」
    2018圩墩桃花花會從3月24日持續到4月7日  2018圩墩文化節暨桃花花會以「情暖圩墩、夢圓經開——尋找心中的桃花源」為主題,由生態休閒旅遊、特色文化體驗和綠色發展展示三大類板塊組成,通過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增強活動互動體驗,充分展示戚墅堰圩墩歷史文化和常州經開區成立三周年來的建設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常經開的對外形象和知名度。
  • 以大工程觀的視角建設現代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專訪常州大學...
    常州大學現代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6年,是在學校實驗室建設管理「中心化」進程中,整合了分析測試、基礎化工、化學工程、化工過程、化工工藝等教學科研資源建成的。中心建成不久,就因其工程化特色,集約、集成、共享的先進建設理念,於2007年被遴選為「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2009年以優秀成績通過省級驗收,並被評為「國家級石油化工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3年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 全國專家學者會聚宜昌研討磷石膏綠色「出路」
    11月15日至16日,2020利廢新材料科技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交流會在我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新材料研發製造企業負責人會聚一堂,研討磷石膏綠色「出路」,並實地觀摩宜昌近年來對磷石膏綜合利用的創新舉措。
  • 姚家港化工園:溯流而上 風帆正舉
    採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目前姚家港化工園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鏈、鹽化工產業鏈、精細化工產業鏈、醫藥化工產業鏈。「十四五」時期,姚家港化工園將秉承「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智慧循環、高效安全」的理念,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產業鏈上下遊及互補型項目,向著建成產值千億的大型綠色化工園區奮力前行。
  • 從一滴滷水到鹽湖循環經濟——青海鹽湖開發探索綠色循環模式
    新華社西寧11月22日電 題:從一滴滷水到鹽湖循環經濟——青海鹽湖開發探索綠色循環模式新華社記者呂雪莉、冀澤、駱曉飛從鹽湖中的滷水開始,青海用科技創新驅動鹽湖資源綠色、梯級開發,逐步搭建起從單一鉀肥開發到鹽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產業耦合發展的循環產業模式。
  • 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讀出信心與活力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又一份靚麗成績單!3月16日,2019年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火熱出爐。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烙印了常州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展示出了常州轉型發展的強大韌勁,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經濟 發展韌性增強GDP、投資、消費、收入、進出口總額等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成為擁有蓬勃持久發展動力的最好證明。
  • 海灣化學:以綠色促發展添彩「美麗化工」
    海灣化學廠區全貌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是青島海灣集團旗下骨幹企業,也是國家重點氯鹼企業、青島百強企業、中國化工500強企業、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先進集體、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一直以來,海灣化學按照海灣集團「三個遵循」「四化」「五個一體化」的理念和要求,紮實推進各個項目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努力做到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
  •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獲中國工業大獎
    己內醯胺是重要有機化工原料,作為生產尼龍-6合成纖維和尼龍-6工程塑料的單體,廣泛應用於紡織、汽車、電子等利用新材料創新的眾多領域。己內醯胺產業與國家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發展與持續提升中佔有重要地位。(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項目獲評中國工業大獎,是中國石化唯一獲獎單位。)
  • 加快推進浙江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工作方案印發
    綠色發展工作方案  為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按照黨中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決策部署,深化我省化工產業整治提升,提高化工產業安全生產水平,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 天然+科技健康又美麗——科技創新引領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最佳發展路徑。未來10年中國企業發展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切實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還要低碳綠色環保。
  • 從煤焦中萃取綠色效益——山西僑友化工創新發展之…(圖)
    在忻州市忻府區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有一組銀白色的大型裝置,矗立在藍天白雲和綠色農田的背景下,乍一看,很難將它與我省煤焦工業的基本色「黑色」聯繫起來。  這套裝置名為「環保型新工藝加工16萬噸/年粗苯和10萬噸/年順酐聯合裝置」,是山西僑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我省焦化粗苯精製過程中存在的汙染嚴重、資源浪費等問題,通過自主創新而研發的一種環境友好型新工藝。7月13日,省委書記張寶順在實地察看了這套裝置,聽取了僑友化工董事長石俊來的匯報後,高興地指出:煤化工是山西發展的方向,僑友化工的創新之路,符合山西煤化工的政策和發展方向!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常州:穩步發展公用事業,助力人居環境不...
    ,常州港華燃氣有限公司一直秉承以客為尊的傳統,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改進管理模式,為燃氣客戶的安全放心用氣提供保障。今年1-10月,用戶已通過線上渠道繳費13.5萬餘筆,完成網上過戶2.4萬餘戶,大力發展智慧水務,為服務按下了快進鍵。」常州通用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介紹,5年來,通用水司聚焦民生熱點,提升優質服務,全力服務常州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構建水務服務新格局。
  • 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 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綠色和平、中華...
    2020年10月30日,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國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華夏能源網承辦的「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討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房增強博士、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電池專委會副秘書長楊清雨、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部部長陳雄輝等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以及知名企業的專家,圍繞電池行業的綠色發展、動力電池的多能互補及梯次利用進行了專題報告和深度研討。
  • 碳一化工——支撐未來能源和化工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從概念提出到目前的數十年裡,立足於碳一化學基礎研究之上的碳一化工技術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發展,並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碳一化工產業。因此,碳一化工的原料來源非常寬廣和豐富,各種含碳的化石能源、生物質以及工業排放氣,都可以藉助碳一化工技術加以利用。隨著碳一化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碳一化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碳一化工新技術已獲得工業應用,並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