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增長 贏創再提「超越化學邊界」

2020-12-06 和訊

  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可持續發展、城鎮化、老齡化、數位化等社會大趨勢已成為影響化學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焦點。另一方面,在經過多年的調整和提升後,化工行業,特別是中國化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口。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已逐漸成為化工行業的共識,而這也直接促使了化工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並呈現出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科技進步突破了產業的邊界,產業發展同步加速了融合的進度。在技術創新與跨界融合的大浪潮下,化工產業蘊藏著怎樣的增長引擎?作為新一代媒體人,又該如何跨越產業壁壘挖掘新聞價值?


  (「超越化學邊界丨跨界融合,探尋未來產業新引擎」記者訓練營現場)

  12月2日下午,由贏創工業集團、財聯社和鯨平臺聯合舉辦的記者訓練營在贏創位於上海的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開講。本次訓練營以「超越化學邊界丨跨界融合,探尋未來產業新引擎」為主題,邀請化工行業專家、投資領域大咖、媒體圈層大拿共同挖掘跨學科研發應用的深度價值與意義,高度聚焦產業融合大趨勢下的技術創新。蘇民投新材料基金總經理耿斌、贏創大中華區區域發展副總裁朱駿、財聯社第二編輯部主編林琦擔任課程導師,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並為現場學員們答疑解惑。據悉,包括中新社、央廣網、人民網(603000,股吧)、澎湃新聞、證券日報等在內的30餘家媒體記者到場參與了此次訓練營課程。

  跨界突破: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再增長

  據相關媒體統計,製造業96%的產品都與化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可見化工之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但對於中國來說,儘管近年來整體化工行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率,但產業結構仍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

  「若將化工按照技術層次進行劃分,可分為四個大類:首先是以乙烯、丙烯等為代表的基礎化工原料產品;其次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合物和合成材料;再來就是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涉及新能源、電子化學品等;最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則是前沿化學品,如生命科學、生物製藥等高端新材料。」蘇民投新材料基金總經理耿斌在課堂上表示,「而目前國內化工材料的主要產能集中在前兩者,在高端新材料領域幾乎空白。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仍需進口,就是國內化工產業結構的現狀,同時也昭示著其結構優化的突破口。」


  (蘇民投新材料基金總經理 耿斌)

  無論是化工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是產品技術的向上突破,都無法脫離創新應用而獨立存在,而創新應用的幕後推手則正是「跨界思維」。

  以碳納米管為例,其早在1991年就被發現,但在此前的二三十年間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應用;直至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因其作為鋰電池添加劑可增加電極的導電性能而被市場所廣泛認可。而在近幾年,又有一些化工企業開始了新的嘗試,其將碳納米管壓成發熱膜,運用於智能電加熱服裝,具備加熱均勻、輕薄方便、耐水洗等眾多優點。

  「看似高大上的材料,其應用在日常消費領域往往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產品。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作『黑科技』;事實上,每個『黑科技』對應的或許就是一個新材料的創新應用。」耿斌如是說道,「新的消費需求,需要創新材料去滿足,或者在現有的材料上做創新應用。而創新應用則需要跨界思維,特別是需要跨學科人才,發揮材料最好的性能,以實現最大的應用,是現階段化工產業亟待實現的目標。」

  建立生態圈:超越化學邊界,引領美好未來

  技術創新與跨界融合已成為化學工業未來「破圈之路」的重要匝道口。作為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工企業,贏創深諳其道,始終以特種化學品為深耕領域,並以技術創新及應用開發為主導,今年更是提出了「超越化學邊界」的企業使命。

  「2019年贏創的銷售額高達131億歐元,其中80%的銷售額來自領先的市場地位,產品應用品類多達8000餘種,遍布各個細分領域。顯然,贏創在業內已處於頭部位置,但我們的步伐不應止於此,而繼續向上突破的核心推動力,則正是『超越化學邊界』。」贏創大中華區區域發展副總裁朱駿強調,「跨界對於特種化工企業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制勝法寶。」


  (贏創大中華區區域發展副總裁朱駿 授課現場)

  談及如何實現化工跨界,朱駿表示有兩大基石。

  第一,可持續發展是業務增長的強大驅動力。今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化工的起家與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密切相關,石油煉化時會消耗大量水,同時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為此,化工行業已經開始轉型,一方面通過創新技術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為氣候變化做出積極影響,另一方面,開發生物基材料,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減少產品碳足跡並提升可持續性。」朱駿說道,「例如,贏創已憑藉優異的發酵技術,實現了生物表面活性劑工業化生產,並攜手聯合利華共同開發了首款基於鼠李糖脂的手洗型洗碗液,可同時滿足消費者對更高性能和可持續的產品要求。」

  第二,引領創新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朱駿表示:「業務發展必須緊貼市場熱點,把市場難點和痛點轉化成我們工作的重點,才能化被動為主動、緊抓機會。」因此,贏創在大中華區的發展極為注重本土帶來的機遇。被冠以「基建狂魔」的中國,不僅建路千千萬,更肩負著養路重任。與此同時,擁有著3億保有量的中國不僅是汽車大國,更是輪胎生產大國和輪胎消費大國。但需注意的是,廢舊輪胎的處理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性的難題。

  而贏創通過其創新技術,將廢舊輪胎處理與建路養路進行了一次「夢幻聯動」。衛塔耐®工藝助劑可將廢舊輪胎轉化為瀝青橡膠路面,在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同時積極助力循環經濟的發展,而添加了衛塔耐的路面不易產生裂縫、坑洞,具備降噪功能,且使用壽命顯著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朱駿指出,從過去的產業鏈到現在的生態圈,中國各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進度正在不斷加快,贏創希望可以取各學科所長,發揮互相聯繫的優勢,使得中國產業更開放、更協同。

  跨越瓶頸:作為產經記者,如何躋身核心圈?

  跨界,打通了化工產業的升級之路,同樣為產經新聞的報導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但產業背景缺失、產業人脈建立緩慢、產經消息枯燥費解等問題依舊困擾著不少產經記者。

  財聯社第二編輯部主編林琦以20多年的產經條線媒體從業經驗,現身說法。他認為,產經記者的自我進階有三招:第一,永遠保持好奇心和新鮮的視角;因為好奇心往往就是挖掘新聞最初的原動力,亦是撰寫新聞報導的源泉。第二,躋身行業核心圈;媒體是給予記者最好的平臺,藉助媒體記者的身份可以結交專業人士、結識各行業頂尖企業的高層,從而第一時間獲取核心素材。第三,學會講故事;在達到新聞傳播的同時,兼顧新聞事實和要點,讓報導更具備可讀性,這是對記者技能的考驗,也是職業生涯永恆的課題。

  「我們要根據所在媒體的屬性決定自己寫稿的角度,尤其是產經,它不像金融、消費等條線具有明顯的特性。產經很多都是具體的產品、具體的應用,如何將這些與普通讀者建立聯繫是一種技能。也可以說是你的稿子、你的報導能否被廣泛傳播的基礎。」林琦在回答記者學員提問時強調,「記者可以通過高時效報導、核心信息解析、產業信息的匯聚與分發、產業建策等方式實現自我價值。當然,在提高自我技能同時,也不能忘記抬頭看看媒體的生態變化,與時俱進一樣重要。」

  三位導師的主題課程結束後,到場的30餘位媒體記者分為三組,分別參觀了贏創的舒適與保溫材料實驗室、高性能聚合物實驗室和二氧化矽測試中心。通過贏創科學家的現場講解與演示,親身感受化工跨界的魅力,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媒體記者參觀贏創舒適與保溫材料實驗室)

  這是贏創工業集團與財聯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記者訓練營活動。通過舉辦此類記者訓練營,雙方以跨界融合與技術創新為主題,從行業發展大勢、投資熱點方向和突破產業瓶頸三大維度,深度挖掘「超越化學邊界」背後的優質新聞點和報導視角,旨在幫助相關條線的媒體記者及時汲取養分,從而提高綜合職業素質。

  

(責任編輯:趙豔萍 HF094)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李壽生做了《緊緊抓住「十四五」戰略發展新機遇,努力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報告。他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進步顯著,發展後勁充足。在國家政策引領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國內化工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增長最快的行業。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李壽生認為,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要做好四方面重點工作。
  • 最強限塑令來襲之時,如何探尋跨界融合下的化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塑料應用作為市場熱議的「寵兒」,是化學工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及這兩者都繞不開一個永恆的話題——「可持續發展」。對此,12月4日,特種化工巨頭贏創工業集團大中華區區域發展副總裁朱駿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可持續發展是贏創業務增長的驅動力,作為材料供應商,贏創首先從整個的生產、裝置、廠房、管理等全部環節,做到非常高標準的環保;其次贏創還深入下遊領域,積極把一些環保的理念跟做法,傳遞給下遊的生產廠商,從而形成一個上下遊閉合的、健康的產業鏈條。
  • 乾貨|聚醚醚酮(PEEK)國內外產業發展
    聚醚醚酮(PEEK,以下簡稱 PEEK),是 20 世紀70 年代末是由英國帝國化學(ICI) 公司研究開發成功的一種新型半晶態芳香族熱塑性工程塑料,因其不僅具備高等級的耐熱、耐輻射、耐腐蝕性能,以及優異的尺寸穩定性和電性能,還具有出色的加工性能等諸多優點,因此成為公認的全球性能最高的熱塑性材料之一,在國防軍事工業、航空航天業、電子信息產業、能源開發加工利用、汽車製造、家電生產及醫療衛生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 醫藥化工產業升級中的投資機會
    峰瑞資本長期關注產業升級帶來的結構性機會,不斷尋找新技術改造賦能傳統行業的應用場景和交叉領域中新的增長點。包括醫藥化工產業升級在內的科技醫療,是峰瑞資本重點布局的方向之一。我們認為:醫藥化工行業面臨結構化升級的壓力自動化是合成化學的一大趨勢技術轉化和創新驅動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01中國醫藥化工行業現狀:大而不強、效率低下、成本攀升
  • 傅向升: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與發展之思考
    在11月4日由中國化工報社、石油和化工產業金融創新聯盟主辦的2019(第二屆)石油和化工產業金融創新聯盟年會暨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與投融資峰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思考。本版今日全文刊登,以啟迪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
  • 贏創新安在鎮江共同投建氣相法二氧化矽工廠
    贏創新安(鎮江)矽材料有限公司宣布, 12 月 10 日,其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新材料產業園內的氣相法二氧化矽工廠正式破土動工。該公司由贏創工業集團與中國浙江新安化工集團共同投資,投資額達數千萬歐元。 贏創資源效率有限公司董事Andreas Fischer在奠基儀式上表示:「作為一種智能材料,二氧化矽隸屬贏創的四大戰略增長引擎,市場發展迅猛,應用廣泛。在鎮江破土動工的新工廠是贏創在中國的第一座氣相法二氧化矽工廠,它將進一步完善贏創AEROSIL®產品的全球生產網絡,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堅實的供貨保障。」。
  • 全球特種化工領先企業贏創入駐阿里巴巴1688
    日前,全球特種化工領先企業——德國贏創正式入駐阿里巴巴1688工業品品牌站,這是贏創首次有針對性地在中國電子網絡平臺銷售產品,將進一步推動其在中國的數位化進程。  贏創1688品牌站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採購渠道,首批精選產品包括TEGO?
  • 贏創深化創新戰略研究 構建影響特種化學品未來發展的五大情景
    慧聰化工網訊:贏創正在將未來注入當下。贏創科學家們利用情景規劃,構建出特種化學品發展的未來願景。該研究是當前全球同類論題下規模最大的研究。贏創將基於研究成果,儘早開展針對性的創新活動。相關情景還可用於評估和更新公司的長期戰略。
  • 水面飛行:贏創開啟高科技帆船運動新篇章-環氧樹脂固化劑,聚氨酯...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贏創攜手奧運會獎牌得主Gaebler共同打造獨具一格的雙體船     提供創新複合材料解決方案:展示了贏創的加工流程及工藝技術     一艘達到C級多體船尺寸要求的雙體船將於2016年10月面世
  • 「產業升級大家談」厚橋街道:以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厚橋街道作為錫山「東大門」,堅持區委區政府產業強區主導戰略以及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持續提高轄區產業核心競爭力,對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為錫山「做全市重要增長極、當改革創新先行軍」貢獻更多厚橋力量而言意義重大。
  • 山東化工加速智能化轉型 形成七大板塊產業體系
    化工產業經濟總量連續28年位居全國首位,已形成煉化、無機化工、合成材料等「七大板塊」的產業體系……近年來,山東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實施重大技術創新、智慧化工建設等工程,在穩固化工第一大省地位的基礎上,還為全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他山之石」。
  • ​贏創亮相Techtextil 2019:慶祝其聚醯亞胺纖維問世35周年,布局...
    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以P84®為品牌將這一創新推向市場。從那時起,P84®就是耐高溫纖維的代表,適用於苛刻的煙氣工況除塵。贏創將於今年5月14日至1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無紡布展(Techtextil)上舉行聚醯亞胺纖維化學35周年慶典。展臺位於4.2號展廳,B37展位。
  • 巴斯夫、科思創、三菱、東麗、贏創...全世界新材料巨頭...
    三井化學三井化學是日本最大的化工企業集團之一,是日本第二大綜合性化工公司,是從事增值特殊化學品,塑料及其他材料的領先生產商和供應商,產品面向汽車,醫療,包裝,農業,建築,工業,造紙,紡織,以及半導體和電子市場,截止到2018年3月,員工達17,277人。
  • 推動化學學科和相關產業發展 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9日出席「國際化學年在中國」啟動大會時強調,要立足建設創新型國家,遵循科學規律,激勵原始創新,重視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化學引領學科發展、造福人民群眾的作用。
  • 江天化學:精細化工優勢企業 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增長
    如下圖:政策帶來廣闊的行業發展機遇,未來前景可期作為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重要基礎行業,我國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近幾年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全球經濟環境的持續復甦以及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為我國化工產業尤其是精細化工行業提供了較強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化學品生產國。
  • 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
    為了鼓勵和表彰在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 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
    12月26日,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規劃與創新發展論壇在貴陽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磷化領域專家學者、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產業界人士,以及貴州發展現代化工產業重點地區,近200人參加活動,圍繞精細磷化工技術開發應用、磷復肥綠色創新發展、磷石膏循環利用工業化、磷礦伴生氟碘資源利用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立了塑料循環課題組,與相關協會聯合發出倡議,呼籲全社會共同推動塑料在原料生產、加工、銷售、使用等全產業鏈環節的汙染防治工作,走出一條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的新道路。  創新是從根本上最終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的關鍵。化學回收再利用是目前國內外創新的重點,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是近年來全球重視和研發的重點。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2021年投資系統性創新和低成本擴張
    創新型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人才優勢,其 發展邊界是管理的邊界。創新型公司憑藉有效激勵、卓越管理和持續 創新,打造難以撼動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服務優勢,在全球市場 攻城略地。創新型公司的定價策略類似醫藥中的 Big Pharma,對不同 產品線的投資節奏和未來自由現金流貼現,股權價值更高。資本周期既有一定程度的普適性,又具備較長的周期跨度和可預見性, 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
  • 新刊速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通過結合信息技術,打造綠色、安全、高效的城市服務體系,有利於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推動空間體系改革。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導向,通過推動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突破成都各區劃原有行政邊界,助力成都依據各區劃不同區位優勢推動空間體系調整,促進產業鏈優化迭代參與國際競合。